祭常山回小獵

《祭常山回小獵》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寫作者在黃茅岡一次習射會獵的情景。首聯點題,勾畫出了狩獵隊伍的氣派和場面。頷聯是獵射場面的描繪,分別從馬和鷹兩個場面,加以精細描寫。頸聯寫罷獵歸來的風度神采,並描繪了優美風景,增強了詩情中的畫意。尾聯中直接傾吐懷抱,一吐渴望馳騁疆場的豪情。全詩感情昂揚,氣勢飛動,對仗工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常山回小獵
  • 作品別名:習射放鷹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祭常山回小獵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
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常山:位於今諸城市南二十里,山不高大,但頗著名。其山頂有神祠,是古人遇乾旱祈雨祭神的地方,常稱“禱雨輒應,謂其有常德,故名。”蘇軾在其《雩泉記》中也說:“東武濱海,多風,而溝瀆不留,故率常苦旱,禱雨茲山,未嘗不應,民以其可信而恃,蓋有常德者,故謂之常山”。常山又名“臥虎山”,以形似臥虎而得名。
⑵青蓋:青色的車蓬。皂旗:黑旗,此指打獵的馬隊。養馬之官,其衣為皂色,故稱。
⑶黃茅岡:位於常山東南的平岡名。其岡黃草遍野,故稱黃茅岡。出長圍:指布列士兵組成又長又廣的合圍狩獵陣式。
⑷弄風:指馬奔鼓起陣陣勁風。驕:指奔馬的雄健英姿。跑空:烈馬跑貌,形容馬蹄蹬腳刨地之狀。
⑸趁兔:追逐野兔。掠地:拂過地面,擦著地皮,形容快速。
⑹翠巘(yǎn):蒼翠的山峰,指常山。巘,大小成兩截的山。《·大雅·公劉》:“陟則在巘。”《毛詩正義》:“巘,小山別於大山也。”
⑺征衣:泛指軍服。
⑻聖明:一作“聖朝”,指皇帝或朝廷。西涼簿:官名,代指晉朝書生將軍謝艾,本書生,善用兵,勝仗無數。
⑼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將所持。

白話譯文

青色車篷前頭飄蕩著黑色旗幟,儀衛何等威風凜凜,黃茅岡下布列了合圍士兵,擺開了狩獵長陣。矯馬騰躍在秋天勁風之中,鬃毛飄灑、馬蹄立空揚塵。蒼鷹追逐著野免,擦地疾速而飛。回首仰望那空中的白雲,好似升騰出。大小翠綠的山岑。踏上滿獲獵物的歸程,紅葉飄落征衣滿塵。聖朝若用知兵善戰的書生為將,我還能搖動著白羽扇指麾三軍!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於熙寧八年(1075年)作於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詩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來路上和同官在常山東南的黃茅岡舉行了一次習射會獵,此詩便是此時豪興遄飛、揮毫寫就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點題,勾畫出了狩獵隊伍的氣派和場面。知州出獵,侍從很多,故云“點皂旗”。護衛們手持皂旗在車前開道,浩浩蕩蕩,開向狩獵場所———黃茅岡下。此處為下句“驕馬跑空”作了鋪墊。
頷聯轉入獵射場面的描繪。此時廣袤的圍場內,呼鷹策馬,箭鏃紛飛,場景定然十分緊張熱烈。詩人從全景之中,剪取出最英武的兩個場面,加以精細描寫。兩個場面的主角分別為一馬一鷹。馬非常馬,乃是一匹驕馬。驕,不光指其形體之壯健,更指其神采之駿異。馬蹄下黃茅岡這個圍場,因為其平坦(蘇軾同一主題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云:“千騎卷平岡”),兼之開闊廣大,所以能聽憑驕馬縱橫馳騁。馬兒追逐獵物跑得性起,有時竟能豎起身子,騰踔而立。“驕馬跑空立”五字已寫得神完意足,形象飛動,尤妙在冠以“弄風”二字。“雲從龍,風從虎”,此匹如虎駿馬於一馳一驟、一騰一躍之間,揚起陣陣勁風,故而風因馬起,馬鼓風勁,所以謂之“弄風”。有此一“弄”字,則境界全出矣!鷹亦非凡鷹。此蒼鷹“趁兔”———追逐狡兔,竟至於“掠地”而“飛”。掠地,既足見其訓練有素,又具見其兇猛異常。其以“掠地飛”的拏雲下攫之勢追捕逃兔,不難想像,鷹爪之下,必無完兔。此聯寫得既警動有勢,又狀物如在目前,很具畫意。至此,這意境很像是王維觀獵》名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也寫鷹寫馬,意境相似,然其“疾”其“輕”,要通過人的想像才能體味出來,倘用畫面很難傳達出此中詩意。蘇軾卻寫得形肖神似,任何一個丹青手都可以據此畫出生動傳神的馬、鷹圖。相比之下,蘇詩就顯得更為精警,更富形象性,所以清人何曰愈說他“七律之新警,於唐人外別開生面”(《退庵詩話》卷一),確非溢美之辭。
頸聯寫罷獵歸來的風度神采。經過緊張的圍獵,詩人現在一身輕快,不由回過頭去眺望方才鏖戰之處,但見常山白雲繚繞,遠遠望去,恰似在不斷吐出雲氣。俯視自己,一路歸來,火紅的楓葉已落滿了征衣。二句表現了詩人顧盼自如的神態,而白雲、綠嶺、紅葉,色彩對比鮮明,更增強了詩情中的畫意。至此,詩人還意猶未盡,在尾聯中直接傾吐懷抱,一吐豪情。據《晉書·張重華傳》:“重華據西涼,以主簿謝艾為將軍,進軍臨河,攻麻秋。艾冠白踞胡床指麾,大敗之。”而蘇軾生活的北宋時代,邊患不時發生,因此他在詩詞中,時時抒發自己渴望馳騁疆場的激情。尾聯即以謝艾自許,說朝廷如果委予邊任,定能麾兵敗敵。其意與前面提到的《江城子》詞下闋:“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互相闡發,胸襟抱負如此磊落正大,而當時言官竟強為曲解,把此詩列為諷刺新法之作,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全詩感情昂揚,氣勢飛動,對仗工整。遣詞造句尤見功力,如“點”“出”“跑”“立”“掠”“飛”“生”“滿”字,富於表現力,下得熨帖,難以移易。“青”“皂”“黃”“蒼”“白”“翠”“紅”等字,使描寫的事物色調鮮明,又與詩情十分吻合。
這首詩與《江城子·密州出獵》所寫時代背景一樣,所寫題材一樣,所寫地點一樣,所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所顯之志一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詩詞為同一圍獵事件而作。不僅字句相類,如“千騎卷平岡”就是“黃茅剛下出長圍”,“右擎蒼”就是“趁兔蒼鷹掠地飛”,而且主題相同,一以魏尚自比,一以西涼主簿謝艾自喻。
詩更重於敘事性,前六句寫出圍獵的全過程,詞則著力於內心鬱結的傾瀉。就抒情性來說,詞比詩更充沛、更生動,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更為淋漓盡致。由於蘇軾革新了傳統,又在一定程度上繼承著傳統,所以這首詞的藝術水平才比較高。

名家評價

朋九萬《東坡烏台詩案》:“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詩一首,題在本州小廳上,除無譏諷外,云:‘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麾’,意取西涼主簿謝艾事。艾本書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軾為將,亦不減謝艾也。”
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中四豪健。”
方東樹昭昧詹言》:“瑰偉,五六境象佳。”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此似規橅右丞‘風勁角弓鳴’一詩,馬立鷹飛,宛然‘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之句也。‘白雲’、‘紅葉’亦是‘千里雲平’遺意,特其才大不露青藍冰水之跡耳,結以謝艾自況,想見下筆時顧盼自雄,躊躇滿志。”
紀昀:“五六寫得興致。”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