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里是2010年廢除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祠堂里
- 羅馬字母拼寫:Cítánglǐ
- 廢止年份:2010
- 性質:歷史地名
祠堂里是2010年廢除的地名。
祠堂里是2010年廢除的地名。地名含義相傳清乾隆年間在此建祠堂,得名祠堂,後改為祠堂里。歷史沿革1968年,屬鳳凰鄉,為鳳凰公社十三大隊9隊。1983年,為鳳凰鄉楊家橋村第9村民小組。2000年,改稱為楊家橋村第9村民小...
潮汕祠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祠堂的建築、石刻、潮州木雕、嵌瓷等工藝考究精湛,祠堂所承載的族譜和家史,與潮汕民系族群息息相關,潮汕祠堂,是海內外千萬潮汕人記住鄉愁的心靈聖地。祠堂是中國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潮汕...
中國東漢墓地祠堂。在山東省長清縣孝里舖南的孝堂山頂,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築石刻房屋建築。祠內石壁和石樑上遍布精美的線刻圖畫,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建有保護性復室。
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
于謙祠,位於浙江省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西湖烏龜潭畔。于謙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他和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于謙祠為傳統型的祠堂建築,白牆灰瓦,朱漆大門,“於忠肅公祠”幾個隸書大字顯得莊嚴肅穆。祠堂共有三進,為前殿、正殿...
今天,鄉村裡的客家祠堂,多被修繕一新,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意義:把家族歷史上的一些有積極教育意義的故事,書寫懸掛在牆上,讓子孫閱讀,接受宗族教育。而且村裡的紅白理事會、修路築橋理事會、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等都,在祠堂里開會,共商...
祠堂的石砌門牆足有三層樓高,豎題“敕封忠義侯”,左右飾人物、龍鳳、魚獸的泥塑,祠堂裡面為木結構,一共兩進,為湘西一帶少見的閩南風格。《林氏通譜》所載:“祖祠居龍寶之中,喜其地勢平坦,山川秀麗。前有尖峰挺秀,後有...
祠堂里開設了抗日圖片展覽室,以這座建築物自身的革命史實繪製了《莊漢梁和他的抗日殺敵自衛中隊》大幅連環畫懸掛於展覽室供村民參觀。每當外地人進了這座祠堂,這裡的主人就會帶客人參觀抗日圖片展覽室,講解這座建築物的光榮歷史。記者...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南段,始建於北宋,現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遺存,占地面積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三蘇祠為清代園林式文人祠堂,祠堂由前廳(古祠大門)、饗殿、...
祠堂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福清最早的祠堂始建於哪朝哪代已無從考證。現存的祠堂大都經過重修,能保存舊貌的幾乎沒有。福清有幾座祠堂始建於宋代,算是比較久遠的,主要是:江陰潯頭“翁氏祠堂”始建於北宋初年、港頭蘆華...
劉氏祠堂位於浙江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上境村,包括前面的空地、池塘,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950平方米。祠堂分為頭門、中廳、後堂,東西各九大間,四周四座角廳等五大部分,還有照牆圍牆和東西車門。發展歷史 婺城區湯溪鎮上境村,是...
大體有宗族祠堂和歷史名人紀念祠兩大類,其中前者占多數,在全省城鄉均有分布,尤其在傳統村落中更是普遍。還有其他一些著名的祠堂,如衢縣的籃氏宗祠和吳氏宗祠、嵊州市華堂王氏宗祠和玉山公祠、永嘉縣永嘉郡祠和孝思祠、諸暨市邊村邊氏...
王家祠堂,位於山東滕州西門裡街二巷,祠堂始建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是清帝準予自行捐資興建的王東槐專祠,旨在紀念精忠報效清廷的翰林王東槐,全稱為“王文直公專祠”,民間俗稱“王家祠堂”,是王家的家祠。建國後,王家祠堂劃歸...
沈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沈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石台縣仁里鎮緣溪村沈村組,去慈雲洞、慈雲禪寺、黃岩瀑布群等旅遊景點,必經過沈氏宗祠。安徽石台縣 沈氏宗祠最初建築年代及規模已不可考。最 近一次...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柏 被譽為“晉祠三絕”。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
奉天誥命”一匾。陳氏宗祠,原由落居袂花鎮的道崇的孫子——國瑞、國梅兄弟始建,後經十四個祖公努力,積租千擔,盛極一萬。祠堂內保存的“椰子陳氏嘗碑”作了詳細記載。此碑極具歷史文物價值,祠堂里有一房間專門存放保存。
曾氏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曾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是深圳建築規模最大的廣府祠堂。坐落於寶安區新橋街道新橋社區深巷路北,與觀音天后廟、古喬曾公祠和武術館形成大片建築群體。始建年代有待考證,現建築是清嘉慶三年...
祠堂是中華民族供養祖先牌位、提倡孝道的地方。而百姓宗祠則是供奉中華民族所有祖先牌位的祠堂。過去的祠堂結構分散,通常是每家建一個祠堂,裡面只供奉自己的祖先。而百姓宗祠是由淨空老法師等人提起的一個概念,即藉由興建祠堂之際,廣奉...
陳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中國祠堂建築,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為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該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台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
新會林氏家廟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屬於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體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區規模罕見的嶺南廣府風格祠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語)。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
為紀念先輩在歷史上的赫赫功績,明朝正德1505年,劉氏族長發起建造了劉氏宗祠,念劉氏家族對朝廷的貢獻,皇帝特敕建了“五開間”。祠堂氣勢恢宏,宏偉壯觀,就像一顆在古村綻放絢爛光彩的明珠,記載著劉氏家族輝煌的歷史篇章。上鏡劉氏祠堂...
後來,為了統治的需要,特權階層逐漸放開限制,允許平民百姓興建祠堂。據查,我國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著名的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建於唐末。而各地大規模營造祠堂,則是在明清兩代。石排中坑的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是...
胡氏宗祠,位於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稱龍川。龍川胡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胡氏宗詞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祠內裝飾以各類木雕為主,有“...
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曆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式:焚香、點燭、燒元寶、...
朱氏宗祠,朱熹後人550年守望的家園 煙雨迷濛。緩步來到半仙山朱氏宗祠。寧謐的祠堂前面,是一口水面微波無瀾的池塘;陳舊的祠堂門前,一村婦和小孩在怡然自得地玩耍。大門掩飾不住歲月的洗禮,土黃破敗的顏面,仿佛老人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