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漢語名稱:神 泉 寺
拼音:shén quán sì
行政區劃:山西省 大同市陽高縣東小村鎮神泉寺村。
氣 侯: 地處溫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7.1℃,氣候乾寒多風,溫差較大。
基礎設施:1982年7月1日神泉堡35千伏
變電站投入運行。村內實現了水泥道路相通。
太陽能路燈照明。
戶戶通衛星廣播電視覆蓋。通訊等設施比較完善。
歷史沿革:神泉寺乾隆年間為
大同縣管轄。據大同市地方志辦公室2007年出版的點校本,
大同府知府吳輔宏編撰的乾隆《大同府志》大同縣村堡,共五百多個,大同縣治東境神泉寺(距城一百八里)等一百六十村。
交通
一級路,
京大高速公路,在神泉寺北面屬孫右高速 S30。京大高速公路的雙向大巴,陽原↔太原。大同↔北京
六里橋客運站,里程395公里。大同↔北京
趙公口長途汽車站里程396公里,約5小時左右。朔州↔北京六里橋客運站。
二級路,省道S339路,繁忙的運煤通道和東關客運站↔陽原等客車較為密集的通道,乘客車向西去大同機場約35公里左右。大同雲岡機場位於倍加皂鎮北,距大同市中心15.2公里。為山西第二民航機場。 從火車站乘40路公車到達。 大同機場距市區僅15公里,可乘計程車前往。
三級路省道S302。二級路,三級路屬
109國道組成部分,向東至神泉堡路口與去陽高縣的省道神豐公路,S202線交匯。
神泉寺火山
神泉寺火山,當地俗稱孤山火山 ,是一座死火山。是神泉寺地形最高的地方。位於神泉寺西北方向。
神泉寺火山口分布,為第三系末至第四繫上更新統的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噴發物主要為玄武岩,厚度10~90米。
神泉寺火山和養老窪火山分布在陳莊—許堡斷裂,陳莊—許堡斷裂為北東向斷裂,火山多沿斷裂分布。神泉寺火山碎屑噴發物含量較少,火山爆發係數較小,
火山噴發以溢流式為主,噴發物為南北走向。火山錐外形多為盾狀火山。
大同火山群屬於?>
第四紀地殼運動的典型遺存,處於平坦寬廣的
大同盆地東翼和
桑乾河中游的河谷地帶,是我國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也是東亞大陸稀有珍貴的自然遺產,已知火山有三十多座。
大同火山群是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之初多次活動的產物,最早活動的是北區、東區(許堡、神泉寺一帶)。南區次之,西區最新。
大同火山群在長達200多萬年的更新世時期,先後活動了10多萬年,在距今15萬年左右的
晚更新世早期結束。
佛教文化建築
清朝黎中輔編纂的《
大同縣誌》,神泉寺在城東一百一十里神泉橋西。(即神泉寺在大同城東一百一十里神泉堡舊橋神泉橋西面)
始建年代
不詳。晚期約存在於60—70年代。彩繪塑像,古典,莊嚴。
下堡建築
正王廟King Temple ,下堡東面,正南門,約九尺高,八尺寬。裡面彩繪。
上堡建築
龍王廟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 戲院北面,門向正南。裡面彩繪。高約四米,八九尺寬。
奶奶廟Nanaimo, 門朝向正南。二米寬,三米長。有
奶奶塑像,
彩塑。
佛店
廟Buddha Temple, 約14--15米寬,長約8米,裡面
雕塑,一進門,兩邊為鬥神。正面是彩繪佛像。
佛坐在上面,小猴在四周。 東面佛店廟,西面奶奶廟。在水庫這一帶。
武當廟Wudang Temple,上下堡各一個,
建築風格一樣,長約三米,寬約兩米。
戲院 Theater,門向正北。
中國山西省陽高縣神泉寺舊石器文化遺址
省 Province:山西
經緯度 Longitude & Latitude:113.8786 E 40.02′31N
主要標本 Main Specimen:石製品
石器原料 Raw Material:脈石英、玉髓、矽質灰岩
技術模式Mode:第1模式
年代 Date(BP) 11720±150
測年方法Dating Method:14C
中國山西陽高神泉寺遺址屬小石器文化類型的露天遺址,在村東200米處一水庫旁,位於著名的
泥河灣盆地中部。年代 18—11ka B.P . ,舊石器時代晚期稍早階段。
遺址分布面積大約100平米。伴生的動物化石有
普氏野馬,
披毛犀、 恰克圖扭角 羚羊 ,
牛等
遺址所處地貌屬於
桑乾河左岸支溝之二級階地,基座為泥河灣湖相地層,文化層位於階地之底礫層中。
遺址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除大量石製品外,有大量碎骨化石。石製品的石料主要有:一類是脈石英和水晶。另一類屬於
玉髓,包括
燧石和
瑪瑙,含量少於5℅,此為還有極少量
火山角礫岩(僅發現一塊)和
矽質灰岩。
脈石英是神泉寺
遺址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石料,含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考古專家
杜水生 :1965年生,山西
永濟縣人,博士。 主要從事考古與博物館學研究。
陳哲英: 1939年1月生,山東
博興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第一(舊石器)研究室主任,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古脊椎動物學分會會員。研究方向為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
地 質
湖相沉積
下更新統(Q1):廣泛分布於丘陵及南部傾斜平原沖溝中,埋深約大於20米,岩性為灰、灰綠、灰黃等雜色淤泥質粘土、亞粘土、亞砂土及粉細砂、中細砂、砂礫石等,偶見泥岩夾層,水平層理清楚,為一套河湖相沉積物,厚度大於300米,邊山至盆地中心厚度逐漸增大,粒度變細,含
蚌殼[bàng ké]化石。
在盆地內除丘陵區有些小孤島外,均受湖水波及,近山前地帶屬於邊緣粗粒物質,以砂礫石為主,尤以中北部陽高盆地山前地帶較為顯著。
原始湖的邊緣為三角洲粗粒沉積物,具有交錯層及旋渦狀構造,在銹黃色砂層中有大角鐘骨鹿牙齒及
齶骨化石,其上為含鈣質結核,具薄層理的棕紅色粘土。後漸變成中更新統湖相沉積物。湖相沉積物頂部有一層鈣質膠結礫岩,是湖水消退濃縮過程的產物。桑乾河岸邊的講理、神泉寺。在
玄武岩之上,覆有
湖相沉積。
大王村斷裂
1989年10月19日在山西省大同和陽高縣交界處發生6.1級地震,巨觀震中位於雲州區西冊田鄉的新堡村一帶,震中烈度Ⅷ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山西斷陷帶北部大同盆地的冊田凹陷內北東向的大王村斷裂和北西西向的團堡斷裂交匯處。大王村斷裂,該斷裂南起大王村,向北東經貴仁村,講理村,神泉寺村,東小村,神泉窯,抵西要泉一帶,由多條斷層組成,走向北東50度左右,全長48公里。至少在晚更新世末有活動。大王村斷裂是1989年10月19日01時6.1級地震的發震斷層。
水文分布
陽高盆地大部分水位都有下降,年降幅一般為0.05—0.86米,個別可達2.35米。友宰、鰲石山前、
白登河下游為穩定區,錢家堡、河兒屯到
石家莊一線及夏家場水位處上升趨勢。經過開發,陽高縣的水資源明顯下降。看到的河流乾涸,泉水不流,就是最好的說明。神泉寺泉水井水河流等水位下降明顯。
神泉寺水庫
位於村東,經度113°53'04.8"E,緯度40°01'29.7"N 。一二級高灌抽蓄
水庫。二級已鑽井。
飲食文化
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
大同地處風沙寒冷之地,無霜期短,
黍子,
糜子,[méi zǐ],正是耐寒小日期作物。黍子去了皮就是黃米,黃米含糖量較高,因此,人們感覺吃糕耐飢耐寒,
渾身有勁。這才有了“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蕎面餓斷腰”的說法。
吃糕是大同人一種普遍的喜好,黃米麵在大同地區是粗糧中的細糧。古時起,
油糕就被當地人當作美味佳肴,招待客人的上等主食。
大同油糕唯有胡麻油炸出來的才正宗,才有地方特色。
大同人辦喜事給鄰居送糕送單不送雙的傳統習俗,“雙”字與“傷”“喪”諧音,因此送“雙”就不吉利了,所以要送“單”,三個太小氣,一般是五個或七個。七的諧音是“喜”,表示喜氣。“糕”與“高”諧音,吃糕喜慶。寓意“步步登高”“高升旺長”,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壘旺火
過春節點旺火,是山西大同等地的一種歷史悠久的民俗習慣。源於祖祖輩輩的旺火情結,在大年三十晚上點一個,以圖日子過得紅火安康、吉利旺順。
山西大同盛產煤炭,考古證實:在古代煤炭就已滲透到先民們的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大同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正如清朝《大同縣誌》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
大同地區逢春節
除夕和
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外披彩花,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
午夜十二點至一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
農業採摘園
暫無
工業園區
暫無
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