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橋

神泉橋

山西省陽高縣東小村鎮神泉堡村東北600米處,始建年代無考,重修於天啟五年(1625),單孔拱券,橋長30米,寬6.82米,拱跨7.25米,拱高4.62米,拱頂至橋面1.9米,拱上正中出石雕龍頭。橋面現加鋪瀝青石子,成為公路橋,橋欄保存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泉橋
  • 外文名:Shen Quan bridge
  • 年代:明
  • 性質:官道
介紹,附近景點,

介紹

據《大同縣誌》,神泉橋,在大同城東,相距百里之遙。下開一瓮(即俗語橋洞),上翼石欄。明天啟五年已屬重修。
神泉橋是東井集至大同公路上的咽喉要道。這座石拱橋東西走向,建在兩崖一溝之間。全長100多米,地形為一個“馬槽形”。
神泉橋位於山西省陽高縣東小村鎮神泉堡村, G109國道在穿過神泉堡東堡與西堡之間時有一條溝,神泉橋便修建於這條溝上。若干年前的神泉橋旁邊綠樹成蔭,橋下流水潺潺,橋的東頭屹立著各種石碑。
在八十年代沙溝里泉眼還很多,常年流水不息,清澈見底,泉水甘甜,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了泉水,但勉強還可以看到濕地,現在已經乾涸了。
據說神仙常在此飲馬,為了神仙方便當地人便建了這座橋,取名神泉橋。橋的西北角是老爺廟群,而在西南面則是奶奶廟群,逢農曆四月初八附近的人拿上各式各樣的泥娃娃去奶奶廟裡去進香,沒有孩子的是去祈求能生個男孩或者是女孩,而有孩子的卻不滿十二歲的是去祈求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平安無事。奶奶廟毀於戰火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但是每逢四月初八這裡還是燒表、進香的依然絡繹不絕,人們依然相信奶奶廟的靈氣。這個古老的習俗被完整的傳承了下來。可見當初這裡是有求必應的一片靈地。
神泉橋橋橫跨在溝的東西兩端,橋的建築材料為本地特有的青石,前後跨度大約五十餘米,高約三十米,這座石拱橋是由幾個拱組成的。各個石拱之間刻有燕尾槽,然後用燕尾連線成一個整體拱橋,遠看像一顆大鵝蛋卡在溝里,橋北側獸頭受損。橋頭立有一塊小碑,為重修捐款人名單以及主持重修該橋的功德碑。建橋碑記以及建橋功德碑,但由於年代久遠,又經戰火洗禮,還有人為的原因不知去向。而僅存的幾塊碑也被重新利用在橋頭砌了水渠。據這些石碑的記錄推斷,這座橋雄踞在這裡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八十年代早期沒有修建二級公路橋以前這裡一直是連線東-西兩堡之間的唯一交通要道,甚至是去河北上北京的必經之路。從碑上記載的來推斷,這條路從前是一條官道,是大同府通往宣化府至北京城的唯一通道。

附近景點

神泉橋位置在東神泉堡橋北面
東神泉堡橋
神泉橋距烏龍峽6.5公里。 烏龍峽位於大同縣鵝毛村南1公里冊田水庫庫區下方,中間是一綿長峽谷,兩岸為火山熔岩,經河水億年洗刷,形成長10公里,寬百餘米的天然奇峽,峽內楊柳依依,綠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堅花異,黑色巨石星羅棋布,汩汩泉流環繞其間,碧波鱗盪的湖水,小船不十的穿來穿去。是一方如詩如畫的天然勝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豐富,還有堪稱烏龍三絕的烏龍泉、烏龍灘、烏龍洞。
神泉橋距神泉寺火山約1公里左右。 神泉寺火山shenquansiVolcano,位於陽高縣神泉寺村西北方向。處於大同盆地東翼。是東亞大陸稀有珍貴的自然遺產。屬於第四紀地殼運動的典型遺存。神泉寺火山是大同火山群東區部分。神泉寺火山分布在陳莊—許堡斷裂,陳莊—許堡斷裂為北東向斷裂,火山多沿斷裂分布。神泉寺火山碎屑噴發物含量較少,火山爆發係數較小,火山噴發以溢流式為主。
神泉橋距神泉寺舊石器文化遺址約1公里左右。1988年衛奇發現的神泉寺舊石器文化遺址。遺址分布面積大約100平米。伴生的動物化石有普氏野馬, 披毛犀、 恰克圖扭角 羚羊 ,牛等。
神泉橋距許家窯人遺址約7.5公里左右,許家窯人遺址,1976~197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發掘,遺址內含人類化石和大量石製品、古角器以及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人類化石有許家窯人頂骨、枕骨殘片以及齒、頜骨等。其中一塊完整的右側頭頂骨,是全國近年來發現的最大的古人類化石。許家窯人是“北京人”的後裔,大約在10萬年前遷徙西行,遇“大同湖”相隔,遂在此定居。 許家窯人文化以石製品和骨角器為代表,石製品類有1.4萬餘件,其中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鑽、砍斫器、石球等多種形式。僅石球就發現1079個,數量之多實屬罕見。其他石器均形小精細,是北京人文化和峙峪人文化之間重要過渡環節。動物化石主要有普氏野馬、披毛犀、普氏原羚、鵝喉羚、野豬、狼、虎等20餘種。
神泉橋距古城堡漢墓群約15公里左右。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位於陽高縣城南 60 里的古城鎮,方圓面積為 19 平方公里範圍內,以許家窯、靳家窪、單家窯、安家皂一帶墓冢較為集中,現存 58 座,墓葬包括南犁園東岸 25 個,西岸 15 個,古城堡北 8 個,古城堡東 10 個,封土主約 4 — 6 米,封土周長 30 — 50 米。保存基本完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