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紋

神人紋

神人紋最初出現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延續時間很長。始見於馬家窯類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馬廠類型彩陶中最具特徵性的紋飾。也有學者把神人紋稱為蛙紋。

早期的神人紋描繪比較具體,有表現人形整體的,也有隻表現面部的。面部描繪較細,接近人的形象。這時的神人紋多裝飾在盆、缽內,如甘肅出土的人面紋彩陶盆和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等。
半山時期神人紋較為抽象,將頭畫成圓形,軀體和四肢用紅、黑相間的帶紋、折帶紋表示,大多裝飾於壺、罐的上腹部和盆、缽內壁。這時的神人紋,雖然比較抽象,但身體的比例協調。頭部以圓圈代表,面部沒有具體的五官,身體以寬頻代表,四肢多以兩節折帶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紋出現變異,頭部變大,無五官,內填各種紋飾,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數目不等的指爪。在壺罐上的裝飾手法除了獨立的神人紋外,還出現了二方連續的神人紋,圍繞壺或罐的上腹一周,俯視時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會、歌舞。
發展到馬廠時期,神人紋演變得更為抽象,有的僅以局部的變體紋樣表現。完整的神人紋已少見,大多以各種變體形式出現,代表頭部的圓圈變得更大,有的將代表頭部的圓圈省略,以罐口或壺口代表,在器物的上腹部只繪肢體,下肢由兩節變為三節。到晚期頭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從順向曲折演變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僅將頭部省略,連代表身體的寬頻也被省略,演變為肢爪紋;有的演變為三角折帶紋。神人紋最後演變為幾何紋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