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玉料黃褐色,局部有經火變黑的痕跡和細裂紋。體扁平,兩面沿邊有一道陰刻弦紋,弦紋內滿飾陰刻迴旋紋錦地。正面浮雕一組獸面紋和兩組鳥紋。獸面居中,琢扇葉形眼廓,兩圈形大眼向上翹,呈拱橋狀;鼻方,嘴微張,口角處露出獠牙。鳥紋分別琢在璜的兩端,側身,眼與鼻均較誇張。獸面和鳥紋上均陰刻迴旋紋。背面亦刻陰線迴旋紋錦地,當中留三小塊空白,未飾獸面紋和鳥紋。兩側各有一小圓孔,可穿系。
玉神人紋璜
良渚文化
長20.8cm 寬8.3cm 高0.6cm
清宮舊藏
此器在良渚文化玉璜中,屬於佼佼者。玉璜附有一塊同形楠木板,上刻清乾隆皇帝七言詩一首:“憶昔崑山英氣發,卞氏琢成雜佩物。非琚非珩如半月,九原曾伴萇弘骨。環寶至竟難埋沒,牧童失火重瞳掘。剔除苔蘚色怫鬱,土華剝蝕不可扢。雷紋夔篆細毛髮,當年佩服朕黼黻。制為懸磬想抱屈,璜欲言之口終吃。”據此可知,此璜最晚於清乾隆年間出土並進入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