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馬廠類型神人紋

半山、馬廠類型彩陶的自然形的花紋中以神人紋最引人注目,神人紋貫穿於半山、馬廠類型彩陶的始終,是半山、馬廠彩陶具有特徵的花紋。神人紋還被稱作蛙紋,因為馬廠類型中期彩陶的神人紋的上肢多作兩節折曲,而下肢多作三節折曲,與蛙的上、下肢的折曲形態相似,由此被稱作蛙紋。但從這種紋樣發展的全過程來看,應稱神人紋為宜。
半山類型早、中期是神人紋的萌生期。常以單獨紋樣畫在彩陶壺上腹的兩面的中間。風格寫實,接近於人的真實形象。神人的雙手向上斜伸,雙腿叉立,身體作條狀,並且從兩腿間延伸到地。頭的描繪不具體,有的圓中有小圓點,神人紋的頭與身子的比例與真人相近。
這一階段稍晚的半山中期的神人紋略有變化,有的下肢和上肢一樣朝上彎曲。有的下肢和身子分開,在身子兩側作三節而折曲。這時期除了單獨紋樣,還有二方連續的樣式,神人作一圈排列,像攜手環繞起舞。·
第二階段是神人紋的成熟期,年代為半山類型晚期。神人紋變得複雜,上、下肢都向上折曲,並且肢端長著爪指。頭部的圓形變大,圓形中飾網狀或格線紋,人形紋的形象顯得充實而完備。這時還出現了神人紋的變體花紋,只用神人的上半部分來表現,頭部變得更大,而省略了下肢。
第三階段是神人紋的變體期,年代為馬廠類型的早、中期,是神人紋發展最快、變化最多的階段,成為馬廠類型的主要花紋。馬廠早期的神人紋仍以單獨紋樣為多,下肢由原先的兩節延伸為三節,彌補了半山神人紋向上折曲的下肢與兩側圓圈紋之間留有較多的空隙的缺陷。原先的爪指在向上折曲的下肢第二節的頂端處,由於增加了第三節,爪指則在第二、三節的關節轉折處。圓形頭部變得更大,填在其中的幾何形紋飾的樣式增多,有格線、小圈點等幾何形紋飾。只有上半身的神人紋增多。還出現了頭部消失,只余身子和四肢的變體紋樣。
第四階段是神人紋的衰退期,年代為馬廠類型晚期。神人紋大多為簡化而成的幾何形花紋,以三角折線紋和簡化的肢節爪指紋為主。不再具體地刻畫神人的形象,而是用當時本部族的人們都能意會的簡明的紋樣作象徵性的表現,只能從殘存的爪指紋依稀地辨認出神人的意象。這時,神人紋由寫實、變形、解體而逐漸衰落。
半山、馬廠彩陶上的神人紋有一個重要的特點,神人紋從早到晚的各時期中,在許多神人紋的單獨紋樣的上方和身旁,都繪著散點狀的種子或果實類的紋樣。與神人雙腿叉立、兩臂舉伸的動作聯繫起來看,神人的姿態似在投擲果實或播種穀物。因此神人紋不僅作為氏族敬奉的祖先神,而且還擔負著司營農業的職責,也是主宰農業的農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