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犯罪學的原因理論》是2015年4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海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犯罪學的原因理論
- 作者:熊海燕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頁數:212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029247
《社會犯罪學的原因理論》是2015年4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海燕。
《社會犯罪學的原因理論》是2015年4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海燕。內容簡介 《社會犯罪學的原因理論》全面闡述了社會犯罪學有關犯罪原因的基本理論,內容包括:社會結構與社會學的想像力、社會學的犯罪學、犯罪與合...
犯罪原因論之一。最早是由義大利犯罪學家費利(Emrico Feni,1856—1929)於1884年提出的。費利在他所著的《犯罪社會學》一書中指出,犯罪是由於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1)個人體質要索;(2)自然地理環境要素;(3)社會要素。認為...
犯罪社會學是對社會原因及社會預防體系的研究.是犯罪學和社會學兩門學科相互滲透形成的交集,它既不同於社會學,也不同於犯罪學,而是交匯於二者之間的邊緣學科,它具有獨自的研究範圍和內容。獨立的理論體系和結構框架,是一門既有系統...
犯罪原因又稱犯罪根源。是誘發犯罪的各種因素的總和。犯罪原因理論是犯罪學理論的基礎,決定了犯罪預防理論的體系和內容,也是制定犯罪對策的依據。在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低,因而對犯罪原因的解釋往往與“逆天道”、...
犯罪學習論(learning theory of crime)運用學習理論解釋犯罪原因的學說。與“犯罪情境決定論”相對。主要有:(1)塔爾德的模仿論。法國社會學家、犯罪學家塔爾德認為,社會即模仿,所有社會生活的重要行為與現象均由模仿而來,犯罪行為也...
在這種學說中,犯罪統計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上述兩類學說都有其側重點。其中,從個人和社會環境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尋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側重的學者也不少。理論發展 在十八世紀中葉,犯罪學隨著社會哲學家對犯罪和法律概念的興趣而興起,各...
這一派的特點是產生於十八世紀中葉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反封建專制,追求自由、理性的時代背景,接受前人的啟蒙,以傳統的研究方法從事刑法學術研究,倡導罪行法定,罪行相適應,人道主義,客觀主義,尤其是意志自由論,是該學派的理論基石和與...
犯罪二元論是西方犯罪學家解釋犯罪原因的一種理論。由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提出。他認為犯罪原因包括人體特質和社會這二元因素;人之所以犯罪,一方面是因為其先天性的特徵,另一方面是由於後天受社會環境影響或外界的刺激。但他強調社會因素是...
是說犯罪本源理論追蹤的是犯罪本質的源頭,即為什麼會有犯罪的產生,根本或終極性的原因在哪裡。這種對犯罪本源終極性的要求,是其他犯罪理論做不到的。該問題的解決是對犯罪學根本問題的解決,拓寬一些講,研究犯罪的本源問題,不僅僅在於...
是指僅以一種因素解釋犯罪行為產生的理論。與“犯罪多因論”相對。強調某一因素即是犯罪原因,可以決定犯罪。犯罪生物學派中的犯罪遺傳決定論、犯罪智力落後論、犯罪本能論、犯罪體型論、犯罪血型論等,犯罪社會學派中的犯罪模仿論、犯罪...
漂移理論(drift theory) 美國社會學家馬茨阿提出的一種少年犯罪原因理論。馬茨阿在所著《青少年犯罪與漂移》(1964)中認為,青少年亞文化有三種價值趨向,即尋求刺激、鄙視日常工作和強調暴力性攻擊行為。犯罪是在亞文化影響下,通過...
他們認為,犯罪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人的生理特徵,而在於社會。強調犯罪是受人的後天社會環境的影響或者外界刺激決定的。遏制犯罪就必須改良社會環境。在此同時,他們也不否定人的體質特徵對於犯罪的作用。此後,犯罪學理論相繼出現了麥登的“...
實證調查是科學分析犯罪原因的重要方法,也是犯罪學作為一門科學所獨具的品格。通過運用調查統計方法,犯罪學人既可以檢驗以往犯罪學理論的真實程度,又可以科學研製出社會中犯罪風險與犯罪人重新犯罪風險的預測量表。在透視已有犯罪理論基礎上...
從亞文化角度說明某些群體產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心理原因的犯罪社會學理論。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對犯罪現象的研究。基本觀點:因貧窮、種族歧視或缺乏競爭條件,為了生存與適應的需要,某些人群(尤其是下層社會中的青少年)中產生...
犯罪學概念研究(三):根基性的錯誤:對犯罪學理論前提的質疑 犯罪學概念研究(四):從“犯罪原因學”走向“犯罪存在學”犯罪學概念研究(五):犯罪學與刑法學的科際界限 犯罪學概念研究(六):犯罪學是研究犯罪現象規律的普通社會科學 ...
犯罪是違反人性的,解決犯罪問題就必須改變社會違反人性的生活條件。在未來社會,再也不會有任何原來意義即階級性涵義上的犯罪。這些觀點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是剖析和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及社會主義社會犯罪現象及其規律的理論指南。
群體衝突犯罪論(group conflict theory of crime)是指以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解釋犯罪原因的犯罪學理論。美國犯罪學家G.B.沃爾德在所著《理論犯罪學》(1958)中提出。認為群體衝突是群體成員之間或群體之間相互排斥和互不相容的現象;...
犯罪心理學是一門運用心理學理論、方法,研究與犯罪有關的心理活動及其客觀規律的科學,即從心理活動方面,探索犯罪原因的學科。從犯罪心理學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可以區分為狹義的犯罪心理學和廣義的犯罪心理學。狹義的犯罪心理學,只研究...
主張這種理論的學者雖然觀點不盡相同,但無論那種觀點都懷疑法的絕對性。他們認為,由於執法機關在執法上的差別,會使犯罪現象在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之間表現出社會關係上的不同。還認為犯罪的真正原因不是由於法與執法機關給予了犯罪人...
犯罪學的重要理論 第四章 犯罪現象 第一節 什麼是犯罪現象 第二節 犯罪現象的性質 第三節 犯罪現象的特徵 第四節 犯罪現象存在形態 第五節 犯罪現象構成要素 犯罪現象 第五章 犯罪原因 第一節 犯罪的經濟原因 第二節...
可以說.它既是人類社會自然出現的產物,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所以,要構建起犯罪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必須把犯罪現象作為研究起點。 一般來講.犯罪現象是由犯罪事實、犯罪人及社會這三個要素構成的。當然,犯罪社會學不是就某...
是指解釋越軌和犯罪原因的一種社會學犯罪理論。美國犯罪學家塞林於20世紀30年代末提出。他在所著《文化衝突與犯罪》(1938)中闡述其基本觀點,認為刑法是主文化的行為規範,犯罪是與主文化相衝突的下層階級文化的產物;當主文化與下層...
6.文化衝突是差異交往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是系統的犯罪行為的根本原因。7.社會接替是系統的犯罪行為的基本原因。這個理論提出以後,受到一些批評。對此,薩瑟蘭將其理論做了修訂,在1947年版的《犯罪學原理》中重新表述。具體來說,不同交往...
異常論是西方犯罪學中解釋犯罪原因的一種論點。美國社會學家杜爾亥姆於1897年把異常這一概念引入社會學。認為犯罪是個人的世界觀同社會中現存的社會價值體系出現差異的一種失調狀態。是在社會相關情勢的影響下,發生了個人行為同社會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