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菌絲體期,原基期,菇蕾期,成長期,近種區別,生長環境,養分,溫度,水分,空氣,光照,pH值,種植技術,選用優良菌株,最佳化栽培技術,建堆發酵,菇房消毒,二次發酵,做床播種,發菌,覆土及管理,出菇管理,病蟲害防治,鬼傘,綠霉,褐色石膏霉,疣孢霉,菇蚊,營養價值,食療效果,
生活史
雙孢蘑菇的
生活史分菌絲體階段和子實體階段,子實體也就是菇體,又可以分為原基期、菇蕾期、成熟期。
菌絲體期
播種後白色的
菌絲慢慢地在培養料中蔓延生長,直至密布整個培養料,此階段稱為菌絲體期。
原基期
菌絲體在覆土層中形成菌絲層後再扭結成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稱為原基期。一般在覆土後15天左右出現。
菇蕾期
原基繼續長大,成為雙孢蘑菇的形狀,即為菇蕾期。一般原基形成後3天左右長成。
成長期
從菇蕾形成到雙孢蘑菇採收的時期為成長期,溫度高時生長快,溫度低時生長緩慢。
近種區別
蘑菇 | 鬆口蘑 |
---|
菌蓋寬5-12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至污白色。菌蓋寬5-12厘米,邊緣平滑內卷。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較薄。 | 菌蓋直徑5-25厘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 |
| |
生長環境
養分
蘑菇是一種室內種植的食用菌,從菌絲體逐漸生長成子實體,最終成為食用菌,在適合的環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長。蘑菇屬於腐生真菌中的一種,其體內並沒有葉綠素的存在,因此不能直接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蘑菇生長過程中,主要是將培養料中的各類營養物質作為營養來源,從而實現生長發育。培養料一般由豬糞、牛糞以及磷肥、等各類物質組成。
溫度
蘑菇的生長主要分為菌絲生長以及子實體生長兩個階段,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蘑菇對溫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菌絲生長階段,最合適的溫度範圍為18~20℃,子實體階段最合適的生長溫度為12~16℃。在蘑菇的各階段生長中,溫度的控制至關重要,若溫度過高,菌絲的發育會加快,但非常細弱,這種菌絲易老化以及早衰,生長到子實體時會極易開傘。若是溫度在4℃以下,菌絲和子實體都會停止生長。
水分
蘑菇子實體的含水量極高,約為90%,在蘑菇的實際栽培中,培養料的濕度應控制在55%~60%,若是環境過乾,蘑菇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若過濕,則會影響到空氣的流通,菌絲和子實體會逐漸死亡。因此,水分的控制也要非常精準,這是在實際栽培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是蘑菇栽培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空氣
蘑菇本身具備一定的好氣性,在生長中需要有足夠氧氣來維持,蘑菇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吸收培養料中的氧氣,同時釋放
二氧化碳,因此,在蘑菇的實際栽培種,要注意定期地通風換氣。
光照
蘑菇不需要進行
光合作用,在實際栽培種不需要接收光照,即便是處於絕對黑暗的環境中,子實體仍會保持原本的生長發育狀態。若是光線過強,反而對子實體的生長和發育造成負面影響。
pH值
培養料的
pH值需要要進行嚴格控制,通常保持在6.8~7.5的範圍內比較合適。
種植技術
選用優良菌株
保證產量的同時儘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首要的是選用優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點是子實體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點是子實體小,出菇密度大。
最佳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採用層架式立體栽培,床架上安裝塑膠網,用來鋪放培養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內空間。培養料可以進行二次發酵,充分分解原料,病蟲害少,產量高。
建堆發酵
將玉米芯(當年或上年無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栽培面積配料:玉米芯2200kg,乾牛糞2200kg,尿素15kg,
過磷酸鈣50kg,熟石膏粉50kg,乾石灰粉100kg。
1、預濕
建堆前3d,將玉米芯、乾牛糞預濕。在乾淨整潔的水泥地上將玉米芯鋪在底層,蓋一層乾牛糞,堆置成高1m,長度不限的堆,每天澆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濕透。
2、建堆
選擇地勢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場地,建成堆寬2.0m,高1.5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料和牛糞儘可能混勻,料偏乾加水,用草苫覆蓋保溫保濕(雨天用塑膠膜覆蓋),第2天開始測料溫,正常情況下堆溫在第3天應升到70℃。
3、翻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後5~6d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先在外層料上噴水,然後上下內外交替翻料,同時把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內混合均勻。翻堆後重新建堆,寬為1.7m,高度不變。在建堆中心線上,按間隔0.5m打直徑2~3cm的孔,以利透氣散發氨氣,堆頂覆膜以利升溫。經過2d料堆溫度上升到70~80℃時,揭開薄膜,增加料內通氣性。
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後4~5d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加入0.5kg三氯殺蟎碸,1.5kg多菌靈,防治蟎類及雜菌。料堆寬度變窄為1.5m,高度不變,覆蓋塑膠薄膜。翻堆2d後掀開料堆頂部部分塑膠薄膜,同時捲起四周底部塑膠薄膜,進行透氣發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3~4d進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勻噴灑2.5%
敵敵畏0.5kg,40%
甲醛溶液2kg,調節pH8,調整料含水量為65%~70%。此次建堆寬度為1~2m,高度為0.8~1m,以利透氣,降低料堆溫度,培養大量的放線菌。
菇房消毒
在培養料進房前3d,密閉菇房按100m用40%甲醛和2.5%阿維菌素各2kg,或用硫磺點燃熏蒸,密閉24~48h,徹底殺滅病蟲雜菌,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二次發酵
趁熱將前發酵結束的培養料運到床架上,密閉門窗,利用管道式蒸汽發生器將蒸汽通入棚內升溫,當溫度上升到63℃時壓火控溫,必要時可打開門窗降溫,溫度60℃維持12~24h。之後打開通風口,降溫到50℃,維持5~7d,最後通風降溫,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的氨氣。
做床播種
料溫降低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鋪料時,應將培養料混勻抖松,料面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培養料的厚度為20cm左右。
發菌
播種後1~5d,以保溫保濕為主,在菌絲萌發正常的情況下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菌種儘早萌發定植,封住料面。發菌6~10d,菌絲已基本封面,隨著菌絲吃料的深入,逐漸加大通風量。發菌11~18d,當菌絲長至料層1/2時,要及時打孔通氣,同時加大通風量,增加料內氧氣含量。當菌絲長至料層2/3以上時,準備覆土。
覆土及管理
選距表層15~30cm以下菜園土,土粒直徑以1~1.5cm為宜。使用前,在陽光下曬1d,然後用0.5%的敵敵畏或4%~5%甲醛溶液噴灑,每1000kg乾土噴藥液5~6kg。噴藥後將土粒堆成堆,加蓋薄膜15~20h,以消滅土粒中的害蟲。之後,用1%的石灰水調土粒含水量達16%~18%。
覆土前,如果床面有雜菌應噴灑300~500倍殺菌劑;若床面太乾燥可噴灑0.5%的石灰水,然後通風晾乾;若料面濕度太高可提前通風。覆土土層厚度在3.5~4.5cm,期間要將料溫控制在28℃以下,必要時夜間通風或料床打孔,以及在棚內牆壁、門窗處經常噴水控制溫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65%~70%。
出菇管理
1、結菇水
當菌絲長至距表層1cm時,要及時按3~4kg/m用水量噴結菇水,使覆土的含水量恢復到16%~18%。一般氣溫較低時早晚噴水,輕噴、勤噴,2~3d噴完,棚溫最好控制在10~20℃,同時通風1~2h。
2、出菇水
大部分菇蕾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在1~2d按1.5~2kg/m用水量再噴一次水,噴水方法與噴結菇水相同。
3、維持水
為了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和覆土層的水分,滿足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按500g/m用水量每天噴1~2次。維持水要根據“菇多多噴,菇少少噴,菇蕾生長前期多噴,生長後期少噴”的原則,結合氣候條件和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4、轉潮水
在每潮菇採收基本結束後,立即清除死菇及老菇根,及時填平采菇後留下菇穴,減少或停止噴水2~3d。待土層內的絨毛菌絲生長後,按1kg/m用水量在1~2d內噴完,促使菌絲再扭結形成菇蕾。
病蟲害防治
雙孢蘑菇培養料營養豐富,適合多種生物生存。因此從培養料製作期、菌絲體生長期和菇體生長期都有病蟲害出現。在蘑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料中常有鬼傘、綠霉和褐色石膏霉等競爭性雜菌出現;在菌絲生長期和出菇期常見病害有
疣孢霉病、
胡桃肉狀菌病、細菌性褐斑病、線蟲病害等;蟲害有菇蚊、跳蟲、蟎蟲等。
鬼傘
鬼傘為高溫期發酵料中常見雜菌,培養發酵不當時,在發菌期至出菇期都會發生。
防治技術:一是原料來源必須新鮮,稻麥草在貯存期不可受潮,宜存放於乾燥場所。二是培養料發酵要完全,發酵期遭雨水淋濕,料溫下降容易引發鬼傘。
綠霉
綠霉是整個蘑菇栽培中最常見的一種雜菌,發病初期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棉絮狀菌絲,生長快速,產生孢子後逐漸變綠色,後期呈黑綠色,在菇房傳播蔓延造成大面積感染。被綠霉侵染的培養料,蘑菇菌絲生長受抑制或停止生長。
防治方法:一是材料來源要新鮮乾燥,建堆時對牛糞和餅肥等含氮量高的輔料要粉碎後均勻撒在料中,防止結團產生綠霉。二是營養配比合理,培養料中以草料為主,控制輔料的過多使用。三是調節好堆料的溫濕度,增加透氣量,促進高溫放線菌生長。四是菌絲生長期控制菇房溫度,防止高溫燒菌引發綠霉生長。
褐色石膏霉
在播種後的發菌期,在高溫影響下菇床表面易發生褐色石膏霉危害。發病初期覆土面上出現濃密的白色菌絲,後漸生成褐色粉末,形成菌核。該菌可抑制菌絲生長,推遲出菇時間,發生嚴重時產量受到影響。
防治方法:一是製作優質的培養料,高溫期播種要減少料中氮源投入量。二是褐色石膏霉發生後應及時挖除,並在四周撒上石灰進行局部乾燥。
疣孢霉
疣孢霉是危害蘑菇子實體嚴重的病害,在老場區每個栽培期都易發病,嚴重的造成減產或絕收。蘑菇菌絲在土中形成菌索時期被侵染,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絨狀物,即疣孢黴菌絲。在蘑菇原基分化期被疣孢霉侵染時,形成馬勃狀的組織塊,初期呈白色,後變黃褐色,表面滲出水珠並腐爛。菇體分化結束後被侵染時,表現為畸形,菇柄膨大,菇蓋變小,菇體部分表面附有白色絨毛狀菌絲,後變褐色,分泌褐色液滴。菇體生長中後期被侵染,不表現畸形,僅子實體表面出現白色絨狀菌絲,後期變為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一是菇房消毒。清除廢料,菇房用甲醛、高錳酸鉀、過氧乙酸熏蒸等消毒,栽培層架宜用鐵架和塑膠網布等無機材料。二是土壤處理。選擇表土層30厘米以下的土塊,土壤撒上石灰並及時翻曬乾。覆土前5天,覆土材料用咪鮮胺噴霧,悶堆5天后使用。三是出菇期防治。在出菇前期和菇蕾發生期,若有小堆白色絨狀物出現,或有褐色水珠滲出,則說明疣孢黴菌出現。用藥防治時停止澆水1天,在病害處撒上食鹽,再用殺菌劑霉得克或咪鮮胺500~1000倍液,按照1~2kg/m噴霧,噴後停止澆水一天。四是保持菇房通風,適當降低溫濕度,減少溫差刺激,降低疣孢霉病害程度。
菇蚊
侵害蘑菇的菇蚊有多種,以幼蟲直接取食蘑菇菌絲和菇體,造成退菌或死菇。
防治方法:一是實時監控,物理誘殺,從蘑菇播種後就開始對菇蚊發生和發展動態開始監控,在菇房門口、視窗上掛上黃色的粘蟲板,觀察菇蚊成蟲出現的時間和數量,掌握最佳的防治時機。二是重視培養料的前處理,減少發菌期菌蚊繁殖量。做好蘑菇培養料的二次發酵處理,利用發酵期的高溫殺滅蟲卵,做到無蟲發菌。三是藥劑控制,對症用藥。在出菇期仔細觀察料中蟲害發生動態,當料面有少量菇蚊成蟲活動時,結合出菇情況及時用藥。將外來蟲源或菇房內始發蟲源消滅,能消除整個季節的菇蚊蟲害。在噴藥前將能採摘的菇體全部採收,並停止澆水一天。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每100克鮮蘑菇中含優質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膳食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克、維生素B 0.16毫克、
煙酸3.3毫克、維生素C 4毫克。此外,還含有非特異植物凝集素、酷氨酸酶等物質,因而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是各種菜餚的理想配料。
食療效果
蘑菇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必須的胺基酸,能增高、增重,並能增強抗病力、增加血色素、提高智力。
蘑菇中還含有干擾素誘導劑,能誘發乾擾素的產生,因而對水泡性口炎病毒、腦炎病毒等有較好的療效。鮮蘑菇浸膏片可治療遷延性或
慢性肝炎,所以肝臟病人宜食用蘑菇。蘑菇還具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蘑菇中的解朊酶、酷氨酸酶具有
降血壓的功能,因而蘑菇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病人理想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