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套用》是200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喜平。
基本介紹
- 書名: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套用
- 作者:趙喜平
- ISBN:7030085531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12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套用》是200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喜平。
磁共振成像設備(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是指主磁體為超導磁體的磁共振成像設備。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儀就是因這項技術而產生的儀器。它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套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套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於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
磁共振腦功能成像(fMRI)是通過刺激特定感官,引起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的神經活動(功能區激活),並通過磁共振圖像來顯示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但包含解剖學信息,而且具有神經系統的反應機制,作為一種無創、活體的研究方法,對進一步了解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機制,以及臨床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徑 基本原理 fMRI 最初...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套用》是200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喜平。內容簡介 該書共22章,其內容可分為物理原理、工程原理(包括低溫技術)、成像技術、生物效應、磁共振成像設備與環境的關係、磁共振成像的進展及發展趨勢等六大部分。圖書目錄 蔣大宗先生序 范焱先生序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
核磁共振波譜技術是基於化學位移理論發展起來的,主要用於測定物質的化學成分和分子結構。磁共振成像技術誕生於 1973年,它是一種無損測量技術,可以用於獲取多種物質的內部結構圖象。由於核磁共振可獲取的信息豐富,因此套用領域十分廣泛,如分析化學、生 命科學、材料檢測、石油勘探和水資源探查等等。在這諸 多套用中,...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自旋、磁矩參數的測定也是以各種磁共振原理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由於其無輻射、解析度高等優點被廣泛的套用於臨床醫學與醫學研究。一些先進的設備製造商與研究人員一起,不斷最佳化磁共振掃瞄器的性能、開發新的組件。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的1.5T超導磁共振掃瞄器具有神經成像組件、血管成像...
MRI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簡稱,中文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體放置在一個強大的磁場中,通過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 CT與核磁共振 如果打造影劑的話,都有危害,如果都不打造影劑,MRI無輻射,而CT有輻射。關鍵是根據你的檢查部位來選擇,胸部、腹部CT清楚,神經系統、脊椎選MRI.CT與核磁共振(MRI)是兩種截然...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6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0.36T 永磁;最小掃描時間:應不大於1min;回波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2ms~1000ms;序列重複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10ms~20s;信號平均次數:可選範圍應達1~64;圖像視野:可選範圍應達到50mmx50mm~440mmx440mm;而為掃描層厚...
核磁共振原理是給核磁共振這個物理現象分析結構手段做一個科學解釋。核磁共振原理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自旋量子數與原子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共振現象 原子核是帶正電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沒有...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主要是運用在研究人及動物的腦或脊髓。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圖片說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資料(黃到橘色)疊在數人平均而得的腦部解剖影像...
磁共振成像技術利用病人體內或樣品里的核自旋屬性成像,同其他成像技術相比擁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現代醫療和腦科學研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介紹了磁共振成像的條件,基本原理和成像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這種技術的優點和缺點.基本資料 【作 者】支聯合[1]譚素敏[2]杜遠東[1]...
磁共振檢查技術〔MEGNETIC RRESONANCE,MR〕是醫學影像學的一場革命,生物體組織能被電磁波譜中的短波成分如X線等穿透,但能阻擋中波成分如紫外線、紅外線及短波。人體組織允許磁共振產生的長波成分如無線電波穿過,這是磁共振套用於臨床的基本條件之一。核子自旋運動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礎,而氫原子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物質...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現代醫學中的套用,具體是將患者置於特殊的磁場中,利用無線電脈衝的方式激發患者體內的氫原子核產生共振,並且吸收能量。停止射頻脈衝後,患者體內的氫原子核會按照某種特定頻率發射出電信號,將其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電子接收器會捕捉到這些能量信號,然後通過計算機處理獲得影像資料。磁共振成像系統構成...
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 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臨床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6年7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1.場強:1.5T 2.射頻通道:18通道 3.線圈設計:Tim一體化線圈 4.主要線圈通道:8通道。主要功能 1.能夠開展各部位常規MR檢查 2.可以開展DWI、PWI、MRS等功能MR成像。
《磁共振成像原理與套用》由四部分組成,共 12章。**部分為磁共振成像基礎,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構成、磁共振信號的產生、磁共振空間編碼和基本成像序列四章;第二部分為磁共振成像拓展,介紹幾個大類的成像模態,包括擴散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和腦生理功能成像四章;第三部分為磁共振圖像...
MRDWI 高信號; 而膠質瘤、腦膜瘤等由於內部組成成分的不同, 使得同一種病在MRDWI 中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現, 且 ADC 值的統計也有一定程度的重疊。使得彌散加權成像的廣泛套用存在一定困難。隨著 MRI 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以及對 MRDWI研究的增多, 相信 MRDWI 會在病變的定性中體現出更大的價值。
《磁共振臨床套用》是廣東科技出版社2002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面向廣大臨床醫生的磁共振成像(MRI)普及套用讀物。第一章介紹磁共振成像基本概念,第二至第九章以解剖部位為序介紹全身各系統適宜於MRI檢查的疾病,簡述各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診斷要點、MRI表現和治療原則,將MRI診斷和臨床診療理論熔於...
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是一種無創傷性,不需用插管及對比造影劑的血管成像方法,已廣泛套用於臨床。MRA血管成像數據採集技術主要有兩種:①時間飛越技術(time of flight,TOF) 其成像原理是利用MR特殊的“流動效應”。MRA成像的GE序列中,通過RF脈衝的作用,使作用層面中的靜止組織質子處於飽和狀態...
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的臨床套用展望 SWI利用不同組織間磁敏感的差異成像並將其放大,通過檢測病灶中的靜脈分布、出血灶和礦物質沉積等,有效改善了相關疾病的診斷,目前主要套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從對SWI原理的描述可以看到,理論上,只要組織間存在磁化率差異,就可以通過SWI顯示出組織對比。但由於磁敏感成像對於局部磁場不...
磁共振成像系統2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7年03月24日啟用。技術指標 (1)磁場梯度:三家公司均能提供用於快速成像的高磁場梯度線圈。峰值可達到40 mT/m且上升速率可達到200 mT/m/ms; (2)信號接收線圈:三家公司均能提供高性能的多通道線圈。現標準配置是32通道; (3)信號穩定性:三家...
第一節 基於血氧水平依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265 第二節 任務態功能磁共振成像 266 第三節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 269 第四節 靜息態功能磁共振的套用 275 第十二章 磁共振波譜成像 283 第一節 磁共振波譜基本概念 283 第二節 譜線的特徵及意義 285 第三節 磁共振波譜的主要代謝產物286...
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全球開發核磁共振的各種關鍵部件,研製各種磁共振成像系統(MRI)等高性能診療設備。使醫用磁共振設備得以迅猛的發展。磁共振設備的工作原理 用特定頻率的射頻脈衝激發氫質子,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而發生共振,即發生了磁共振現象。停止發射射頻脈衝,則被激發的氫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量逐步...
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CAI課件。 本課件以集合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的方式介紹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內容包括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設備組成和各部分功能、檢查技術和檢查注意事項,以及磁共振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與生殖系統、乳腺、頭頸部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臨床套用。
磁共振成像原理與序列套用虛擬仿真實驗是東南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負責人是孫鈺。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健康中國2030”行動的提出,對培養醫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擁有高技術的高水平、高層次醫工人才,以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磁共振設備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醫學影像設備之- -,也是...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一種新的研究人腦功能的方法,具有無創!時間和空間解析度高的特點,漸套用於神經科學的多個領域"在闡明高級神經生理和神經心理活動方式和皮層間的功能聯繫!術中導航以最大限度切除功能皮層病變並減少手術併發症!了解腦腫瘤的分化程度和預後判斷!揭示神經和精神疾病皮層功能異常的...
《腦磁共振成像原理》,該書對於MRI使用者存在許多挑戰:首先,套用於人體成像的磁共振掃瞄器,因場強的不同有許多種類,從0.05T到8T,最常見的範圍是0.2T到3.0T;其次,有多家生產商,而且每家都有獨特的掃描序列;再次,隨著系統的更新,即使是同一製造商生產的系統硬體和軟體也是不斷更新,在前一代產品中...
該書宗旨是為初學者提供一條了解MRI系統及其成像原理的便捷通道,以使他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MRI診斷疾病的基礎知識、要點和注意事項。《磁共振成像臨床套用入門》主要供放射科進修醫師、住院醫師、研究生、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和磁共振室技術員使用,對涉足MRI套用或培訓的醫院各科室臨床醫師、大專院校講師和其他專業...
EPI(回波平面成像)是一種超高速成像技術,並已成為當前fMRI研究的主選方法。它對腦的氧合狀態變化的檢測達到亞秒級程度。雖然早在1977年Mansfield就已提出該技術,但只是最近才得到臨床套用。主要是因為該方法對MRI掃瞄器的硬體要求過高,特別是對梯度子系統的要求。至今,全世界也只有數百台MRI掃瞄器能達到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