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6月1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磁共振成像系統
- 產地:中國
- 學科領域:基礎醫學
- 啟用日期:2017年6月1日
- 所屬類別:醫學科研儀器 > 影像診斷儀器 > 核磁共振斷層診斷儀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6月1日啟用。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6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0.36T 永磁;最小掃描時間:應不大於1min;回波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2ms~1000ms;序列重複時間:可選範圍應達到10ms~...
磁共振波譜儀部分 主要包括射頻發射部分和一套磁共振信號的接收系統。發射部分相當於一部無線電發射機,它是波形和頻譜精密可調的單邊帶發射裝置,其峰值發射功率有數百瓦至十五千瓦可調。接收系統用來接收人體反映出來的自由感應衰減信號。由於這種信號極微弱,故要求接收系統的總增益很高,噪聲必須很低。一般波譜儀都...
磁共振成像設備(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是指主磁體為超導磁體的磁共振成像設備。
磁共振成像系統構成 核磁共振成像系統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構成,他們分別是磁鐵系統、射頻系統、計算機成像系統。磁鐵的作用是提供一個類似於地球磁場的恆定的磁場。射頻系統主要由射頻發生器和射頻接收器這兩大部分構成。射頻發生器將產生的短小而又強勁的射頻場通過脈衝的方式作用於人體,人體中的氫核就會產生磁共振現象;...
MRI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簡稱,中文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體放置在一個強大的磁場中,通過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 CT與核磁共振 如果打造影劑的話,都有危害,如果都不打造影劑,MRI無輻射,而CT有輻射。關鍵是根據你的檢查部位來選擇,胸部、腹部CT清楚,神經系統、脊椎選MRI.CT與核磁共振(MRI)是兩種截然...
隨後又發現了磁有序系統中高次模式的靜磁型共振(1957)和自旋波共振(1958)。1956年開始研究兩種磁共振耦合的磁雙共振現象。這些磁共振被發現後,便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和微波技術、量子電子學等新技術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例如順磁固體量子放大器,各種鐵氧體微波器件,核磁共振譜分析技術和核磁共振成像...
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 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臨床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6年7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1.場強:1.5T 2.射頻通道:18通道 3.線圈設計:Tim一體化線圈 4.主要線圈通道:8通道。主要功能 1.能夠開展各部位常規MR檢查 2.可以開展DWI、PWI、MRS等功能MR成像。
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全球開發核磁共振的各種關鍵部件,研製各種磁共振成像系統(MRI)等高性能診療設備。使醫用磁共振設備得以迅猛的發展。磁共振設備的工作原理 用特定頻率的射頻脈衝激發氫質子,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而發生共振,即發生了磁共振現象。停止發射射頻脈衝,則被激發的氫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量逐步...
3T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5年4月17日啟用。技術指標 主磁場強度:3特斯拉 最大梯度強度:80mT/m 梯度切變率:200T/m/s 梯度系統工作周期(duty cycle):100% 磁場穩定性≤ 0.05ppm/小時 成像視野FOV≥ 48cm 液氦補充間隔≥ 5年 成像孔徑:≥ 60cm 磁體重量:≤ 12噸 5...
人體肺部氣體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製、聯影集團協力創新轉化的國家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全球首台獲批、可用於氣體成像的臨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解決了臨床無創、無輻射精準檢測肺部疾病的難題。發展歷史 2023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
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統是由安徽理工大學張弓教授科研團隊研發的腦部成像醫療設備。簡介 2023年1月,安徽理工大學張弓教授科研團隊研發出“核磁兼容型腦PET”及“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統”兩項高端腦部成像醫療設備,兩款設備融合了新型無液氦磁體、新型線圈以及新型晶體等多種新型技術,打破了國外對...
在科學家成果的基礎上,第一台醫用核磁共振成像儀於20世紀80年代初問世。後來,為了避免人們把這種技術誤解為核技術,一些科學家把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核”字去掉,稱為其為“磁共振成像技術”,英文縮寫即MRI。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最大優點是能夠在對身體沒有損害的前提下,快速地獲得患者身體內部結構的高精確度立...
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是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統、常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超導型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由磁體、床、控制台、射頻放大器、梯度放大器、譜儀、RF接收線圈、通話裝置、冷卻系統組成。產品組成 超導型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由磁體、床、控制台、射頻放大器、梯度放大器、譜儀、RF接收線圈、...
磁共振腦功能成像(fMRI)是通過刺激特定感官,引起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的神經活動(功能區激活),並通過磁共振圖像來顯示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但包含解剖學信息,而且具有神經系統的反應機制,作為一種無創、活體的研究方法,對進一步了解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機制,以及臨床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徑 基本原理 fMRI 最初...
它運用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針對心血管系統成像的特殊困難,最佳化現有的MRI成像技術,使其具有臨床價值。最佳化序列設計的重點主要在心電門控和快速成像技術兩方面。結合這些不同的技術,組成的方案就能對心血管系統中的主要功能、形態和結構等進行評估。歷史和命名 核磁共振(NMR) 現象最初是由物理學家拉比在對在...
磁共振成像系統2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7年03月24日啟用。技術指標 (1)磁場梯度:三家公司均能提供用於快速成像的高磁場梯度線圈。峰值可達到40 mT/m且上升速率可達到200 mT/m/ms; (2)信號接收線圈:三家公司均能提供高性能的多通道線圈。現標準配置是32通道; (3)信號穩定性:三家...
1385,Shimoishigami,Otawara-shi,Tochigi324-8550,Japan生產國(中文)日本 產品名稱(中文)東芝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EXCELART產品名稱(英文)TOSHIBA SUPERCONDUCTING MRI SYSTEM EXCELART 規格型號MRT-1501產品標準進口產品註冊標準 YZB/JAP 1202-2005《東芝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EXCELART》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原理及其套用》是200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喜平。內容簡介 該書共22章,其內容可分為物理原理、工程原理(包括低溫技術)、成像技術、生物效應、磁共振成像設備與環境的關係、磁共振成像的進展及發展趨勢等六大部分。圖書目錄 蔣大宗先生序 范焱先生序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
磁共振系統是德國生產的醫療設備。設備簡介 高強磁場超導核磁共振儀,以其高度清晰度圖像、多方位薄層掃描,對疑難病症的高確診率,對人體無痛苦,無損傷等,倍受臨床和民眾歡迎。它可用於腦出血,腦硬塞、腦血管畸形等腦血管疾病和顱內種瘤,以及腦炎、腦膿腫、顱腦先天發育畸形,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脊柱結核和...
動物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8年09月27日啟用。技術指標 1、磁場強度:3.0 T; 2、主磁場頻率:128.23 MHz; 3、最大主磁場空間梯度:37 T/m; 4、射頻獨立接收通道數:48個;。主要功能 大鼠、猴、狗等動物主要部位(腦、肺、腹部以及心臟、大血管...
該系統具有高空間解析度(10 m)、高組織解析度、高精確性等特點,能夠分析形態、化學以及功能信息之間的關係。主要功能 這台多功能、四通道的成像系統專門用於研究實驗室小動物(例如大鼠和小鼠)的形態、功能以及分子影像學研究。這一系統應當能夠完成具有最新技術水平的磁共振成像和波譜實驗,其中包括像回聲平面(EPI)...
小動物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6年7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磁場強度:7.0T 線圈:配有不同尺寸的表面線圈和體線圈,可滿足大鼠、小鼠的頭部和身體成像需要動物床:固定實驗動物氣體麻醉機:滿足實驗過程中動物麻醉需要生理監控儀:可監控實驗過程中動物的呼吸頻率和心跳頻率...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電磁理論與構造方法》是2018年5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秋良。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及其合作的研究團隊多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國際上前沿的研究進展和動態,系統地介紹了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設備設計的電磁場理論基礎,磁共振超導磁體設計,高磁場超導磁體及其建造技術,梯度線圈...
消化系統磁共振成像是指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腹部進行掃描的檢查。磁共振成像可得到人體組織的多種物理特性參數,如質子密度、自旋-晶格弛豫時間(T1)、自旋-自旋弛豫時間(T2)、擴散係數、磁化係數和化學位移等。與其他成像技術(如CT、超聲、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等)相比,磁共振成像方式更加多樣,成像原理更加複雜,...
在介入手術過程中醫師要能夠隨時接近患者,開放式磁體技術的出現和快速成像技術的進步,使磁共振引導下的介人性治療得以發展。開放式磁共振系統成像空間大,手術可以在掃描區域內、外進行,術中可隨時掃描與監控,既便於實時觀察術中情況,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簡介 介入磁共振(InterventionalMagnetic Resonance),是...
核磁共振食品分析與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食品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6年1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 1、快速:數分鐘內即可完成單個樣品測試(與樣品性質有關); 2、無損:樣品無需前處理,且測試中不被破壞; 3、適用性:適用廣,對樣品形態、顏色均無要求,固態、液態、粉末狀均可; 4、操作使用:操作簡單,...
核磁共振技術主要有兩個學科分支:核磁共振波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核磁共振波譜技術是基於化學位移理論發展起來的,主要用於測定物質的化學成分和分子結構。磁共振成像技術誕生於 1973年,它是一種無損測量技術,可以用於獲取多種物質的內部結構...
醫用磁共振系統 醫用磁共振系統是一種用於電子與通信技術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4年8月14日啟用。技術指標 磁場強度0.7T。主要功能 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在強磁場中放射波和氫核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的。磁共振一問世,很快就成為在對許多疾病診斷方面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最適於做磁共振成像,因為它的組織密度對比範圍大。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的診斷方面,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參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