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技術概論

碳中和技術概論

《碳中和技術概論》是由江霞、汪華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2年6月29日出版的碳中和系列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能源、化工、電氣、信息、建築、交通、農業類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碳中和領域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參考。

該教材共15章,系統介紹了各項碳中和技術的基本原理、工藝過程、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

基本介紹

  • 書名:碳中和技術概論
  • 作者:江霞、汪華林
  • 類別:碳中和系列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6月29日
  • 頁數:58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84950
  • 版面字數:640千字
  • CIP核字號:2022055053
成書過程,編寫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情況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組織下,四川大學牽頭於2020年12月啟動編寫《碳中和技術概論》教材。該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追溯了中國國內外碳中和的技術路線,參考了中國國內外碳中和領域相關的書籍,聚焦各類技術新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加強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的結合,努力適應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際需要。
《碳中和技術概論》是由四川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北京建築大學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中國國網四川電力公司、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共同編寫。該教材第一章由江霞、詹宇、甘鳳麗編寫;第二章由馬生貴、代忠德編寫;第三章由江霞、謝玲玲編寫;第四章由代忠德、張士漢編寫;第五章由靳紫恆、江霞、何臻編寫;第六章由汪華林、彭琴、王邦達、陳寧編寫;第七章由田程程、岳海榮編寫;第八章由徐敏、田程程、肖溪編寫;第九章由卿粼波、唐旺編寫;第十章由張凌浩,唐偉編寫;第十一章由江霞、陳琳、石宵爽、刑奕、李凱編寫;第十二章由周子航、郭傑編寫;第十三章由張煒、石楊、牛潤萍、周浩、孫弘曆編寫;第十四章由徐敏、唐先進、張曉洪編寫;第十五章由魯璽、王潔編寫。全書由江霞、汪華林擔任主編,負責整該教材的修改和統稿,由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主審,並為該教材作序。
該教材的編寫得到了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等單位的支持。2021年8月28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的《碳中和技術概論》教材審稿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高潤生一級巡視員,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賀克斌院士,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其針研究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李俊峰主任,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李新創院長,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等來自環境、能源、工業、管理領域的十餘位領導專家出席指導。該教材的編寫思想與體系架構得到了參會專家的肯定和讚許,並為該教材的修改提出了意見。
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四川大學石碧院士,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仲平研究員,清華大學林波榮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周立祥教授,北京大學馬丁教授,華北電力大學汪黎東教授,四川大學蔣文舉教授、湯岳琴教授,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王衛權秘書長等專家也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高等教育出版社陳正雄、楊博等為該教材的出版付出了勞動。編者單位老師和研究生參與了書稿的校對工作。

出版工作

2022年6月29日,《碳中和技術概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版式設計
責任繪圖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陳正雄
楊博
趙陽
趙陽
黃雲燕
高歌
田甜

內容簡介

《碳中和技術概論》總計15章,主要介紹能源、資源、信息三大減碳領域,以及重點產業的碳減排、碳零排、碳負排技術,分為能源篇、資源篇、信息篇、產業篇和決策篇。能源篇包括零碳電力技術、氫能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術;資源篇包括生物質燃料/原料替代、工業原料替代與循環利用、二氧化碳資源化、碳負排及生態碳匯強化技術;信息篇包括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節能降碳中的套用、信息與通信碳中和技術;產業篇包括工業、交通運輸、建築、農業領域碳中和技術;最後,決策篇介紹碳排放監測、核算、淨零碳導向下的低碳轉型情景分析,為中國實現碳中和提供決策支撐技術。

教材目錄

前輔文
能源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節 全球碳排放與碳中和
第三節 國際碳中和公約與行動
第四節 我國碳中和目標、挑戰和機遇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零碳電力技術
第一節 傳統發電節能提效技術
第二節 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第三節 儲能技術
第四節 核能發電技術
第五節 輸配電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氫能技術
第一節 制氫技術
第二節 儲氫技術
第三節 運氫技術
第四節 氫能套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術
第一節 液體吸收技術
第二節 固體吸附技術
第三節 膜分離技術
第四節 二氧化碳壓縮、運輸技術
第五節 二氧化碳封存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資源篇
第五章 生物質燃料/原料替代
第一節 生物質製備液體燃料
第二節 生物質製備燃氣
第三節 生物質製備化學品
第四節 生物質製備大宗材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工業原料替代與循環利用
第一節 鋼鐵冶金原料替代
第二節 水泥原料替代
第三節 綠色高分子原料替代
第四節 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二氧化碳資源化技術
第一節 二氧化碳製備化學品
第二節 二氧化碳製備燃料
第三節 二氧化碳製備高性能材料
第四節 二氧化碳礦化利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碳負排及生態碳匯強化技術
第一節 直接空氣碳捕獲技術
第二節 生物能源和碳捕集與封存技術
第三節 生物炭土壤固碳技術
第四節 陸地碳匯強化技術
第五節 海洋碳匯強化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信息篇
第九章 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節能降碳中的套用
第一節 大數據、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
第二節 物聯網與數字孿生技術
第三節 衛星遙感技術
第四節 集成耦合與最佳化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信息與通信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信息與通信領域碳排放與能耗評價指標
第二節 綠色數據中心低碳技術
第三節 通信基礎設施低碳技術
第四節 典型信息與通信企業碳中和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產業篇
第十一章 工業領域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鋼鐵行業
第二節 化工行業
第三節 石化行業
第四節 水泥行業
第五節 有色金屬冶煉行業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能效提升技術
第二節 替代燃料技術
第三節 綠色能源替代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建築領域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建築建造、構造與環境營造碳減排技術
第二節 建築能源系統碳零排技術
第三節 建築綠化系統碳負排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農業領域碳中和技術
第一節 種植與養殖碳減排技術
第二節 農田土壤固碳增匯技術
第三節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決策篇
第十五章 碳中和決策支撐技術
第一節 碳排放監測技術
第二節 碳排放核算技術
第三節 淨零碳導向下的低碳轉型情景分析
第四節 基於學習曲線的技術發展路徑
思考題
參考文獻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碳中和技術概論》有配套的數字課程,其中對關鍵知識點增設了電子教案等數字資源。
作品名稱
碳中和技術概論
作者
江霞、汪華林
出版單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策劃編輯
陳正雄
責任編輯
楊博
技術編輯
李翠玲

教材特色

《碳中和技術概論》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碳減排、碳零排和碳負排等核心技術的基本原理、工藝過程、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體系結構完整,內容系統全面,反映了中國國內外碳中和技術領域研究和套用的新的成果,可幫助高校學生和碳中和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在較短時間內對碳中和涵蓋的技術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作者簡介

江霞,女,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廢棄生物質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生物炭基功能材料製備及套用、大氣硫污染物控制技術與套用。
汪華林,男,1968年10月出生,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難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環境微相旋流捕獲(EMHC)的新原理與新方法、多尺度多相流動測試及模擬、化工過程廢水資源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