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

硬膜外腔位於椎管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窄隙,其內填有脂肪、椎內靜脈叢和淋巴管,並有脊神經根及其伴行血管通過,呈負壓。此腔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 度,下端終於骶管裂孔,由於硬脊膜附於枕骨大孔邊緣,故此腔不通顱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硬膜
  • 位置:椎管骨膜與硬脊膜之間
  • 內填有:脂肪、椎內靜脈叢和淋巴管
  • 詞條類型:器官
臨床套用,部位,途徑,方法,

臨床套用

臨床硬膜外麻醉即將藥物注入此腔,以阻滯脊神經根。刺針穿入腔後因負壓而有抽空感,這與穿入蛛網膜 下腔時,有腦脊液流出並呈正壓的情況不同。硬膜外腔被脊神經根劃分為前、後二腔。前腔窄小,後腔較大,內有脂肪、靜脈叢和脊神經根等結構。在中線上,前腔有疏鬆結締組織連於硬脊膜與後縱韌帶,後腔有纖維隔連 於椎弓板與硬脊膜後面。這些結構以頸段和上胸段出現率高,且較緻密,是導致硬膜外麻醉出現單側麻醉或麻醉不全的解剖學因素。骶段硬膜外腔上大下小,前寬後窄,硬脊膜緊靠椎管後壁,間距為0.l~0.15cm,骶管 麻醉時應注意刺針的角度。硬脊膜囊平第2骶椎高度變細,裹以終絲,其前、後方有纖維索把它連於骶管前、後壁上,結合較緊,似有中隔作用,且腔內充滿脂肪,這可能是骶管麻醉 亦會出現單側麻醉的因素。

部位

骶管內骶神經根列於硬膜外腔內,外包以硬脊膜延伸的神經鞘。第l~3骶神經鞘較厚,周圍脂肪較多,這可能是骶神經麻醉不全的因素。骶管裂孔至終池下端的距離平均為 5.7cm。椎靜脈叢:按部位分為椎內靜脈叢和椎外靜脈叢。椎內靜脈叢密布於硬膜外腔內,上自枕骨大孔,下達骶骨尖端,貫穿椎管全長。椎外靜脈叢位於脊柱外面,椎體前方、椎弓及其突起 的後方,在寰椎與枕骨之間較為發達,稱枕下靜脈叢。兩叢互相吻合交通,無瓣膜,收集脊柱、脊髓及鄰近肌肉的靜脈血,匯入椎靜脈、肋間後靜脈、腰靜脈和骶外側靜脈。向上與顱內的枕竇、乙狀竇等交通,向下與盆腔等的靜脈廣泛吻合,因此, 椎靜脈叢是溝通上、下腔靜脈系和顱內、外靜脈的重要通道。當盆、腹、胸腔等部位的器官發生感染、腫瘤或寄生蟲病時,可經椎靜脈叢侵入顱內或其它遠位器官。
硬膜

途徑

(1)經骶裂孔穿刺法:病人取俯臥位,常規消毒皮膚,局麻後用16號硬膜外穿刺針與軀幹呈45度穿破骶尾韌帶,而後改為25度緩慢深入骶管。由於蛛網膜下腔終止於第二骶椎平面,故穿刺針不要超過此平面,以確保不會穿入蛛網膜下腔,拔出針芯,觀察有無腦脊液外溢,將硬膜外麻醉導管插到腰骶間硬膜外腔中,然後考試,大網站收集退出穿刺針。在注射造影劑之前可以先注入0.5%的普魯卡因80~120ml,觀察有無脊髓麻醉出現,以排除硬膜貫通傷。在確認無硬膜損傷後,方可注射造影劑。(2)經腰穿刺硬膜後造影法:病人取側臥位,患側在下,頭部稍墊高。方法同硬膜外麻醉,從腰3、腰4間隙作穿刺。經確認針尖位於硬膜外腔後,將造影劑緩緩注入,然後拔除穿刺針並拍攝X線片。(3)經 腰穿刺硬膜前造影法:病人取側臥位,用22號穿刺針經腰4、腰5棘間刺入。在針尖突破蛛網膜後壁進入蛛網膜下腔時,有腦脊液流出,繼續向前穿刺,當針尖穿至硬膜前間隙時,即再無腦脊液流出。攝X線片確認針尖在椎體後緣,注入0.5%普魯卡因2ml,如無阻力可注入造影劑2ml,再攝X線片,確認無造影劑溢入蛛網膜下腔後,注入造影劑4ml,拔出穿刺針,即告完成。硬膜外造影可以顯示椎管的大小,硬膜囊範圍以外的椎間盤突出。其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的準確率很高,但由於椎管硬膜外腔有數量不恆定的脂肪、疏鬆結締組織及靜脈叢,故影響椎管輪廓圖像的顯示。在讀片時,必需正、側位結合分析。
硬膜
硬膜

方法

硬膜外造影是將造影劑注入到硬膜外腔,顯示硬膜外圍的變化的一種造影方法。由於硬膜外腔被造影劑充填,顯影后可以看出椎間盤突出後,椎間隙的填充缺陷,及蛛網膜內腔中的占位性病灶的範圍。由於造影劑在硬膜以外,故不會對蛛網膜構成影響,無造影后蛛網膜炎等後遺症,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造影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