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會計期間

會計理論界關於破產會計期間的界定存在著“一段期間論”和“兩段期間論”兩種代表性觀點。對破產會計起點的正確界定是對破產會計期間作出準確界定的關鍵所在。破產會計期間的確立,影響著破產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產會計期間
  • 外文名:Bankruptcy accounting period
  • 性質:會計
  • 類型:現代詞
破產會計期間的界定,破產會計期間的再分期,破產會計期間的確立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破產會計期間的界定

目前,會計理論界關於破產會計期間的界定存在著“一段期間論”和“兩段期間論”兩種代表性觀點。“一段期間論”認為:應將破產會計期間與破產程式的時間範疇保持一致;“兩段期間論”則認為,破產會計按兩段劃分會計期間:一是對破產企業的會計處理而言的,自年初起至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日止,為第一段會計期間;二是對清算組的會計處理而言的,不論清算期間有多長或多短,均視為一段會計期間,是企業破產會計的第二段會計期間。由此可見,兩種觀點對於破產會計終點的認識在本質上並無區別,即都以破產程式終結並由清算組向企業原登記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日作為終止日。兩者的分歧主要是由於對破產會計起點的不同認識而致。換句話說,對破產會計起點的正確界定是對破產會計期間作出準確界定的關鍵所在。
兩種觀點對於破產會計起點的界定都有失偏頗。在破產會計與正常經營會計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時間界定,該時間界定應為破產會計的起點。
首先,從理論上講,企業面臨的現實狀態不可能既是持續經營,又同時處於清算之中,破產會計與正常經營會計不能在一個企業中同時存在,即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非彼即此的轉承關係。
其次,從現實來看,這一時間界點必須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1)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已經停止;(2)企業必須依法破產。因為企業事實上的不能清償債務只是破產會計的必要條件,只有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企業破產才是其產生的充分條件。
最後,再從法律根源來考察,在我國的《企業破產法》中第24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第二款規定:“清算組成員由人民法院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中指定。”同時在第三款中規定:“清算組對人民法院負責並報告工作”。上述條款的規定不僅是破產會計得以建立的法律基礎,同時也表明了,清算組所進行的會計活動是在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之後依法進行的。所以,破產會計的起點應為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之日。

破產會計期間的再分期

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清算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根據破產法規定。債權人的債權申報期限最長可達3個月(自公告發布之日算起)。儘管債權申報可在較短時期內申報完畢,但由於債權的認定、資產的評估及變現、清算財產的分配、債務的清償以及清算時間的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得清算工作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處理完畢。為及時向債權人會議、人民法院以及企業主管部門報告清算進展情況,清算組也應根據需要作進一步的分期,以定期編制清算報告。與正常經營會計分期相比,破產會計的再分期存在著以下3個方面的特徵。(1)再分期的隨機性。清算期間對於企業來說只有一個,它的起止時間是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之日和破產程式終結並由清算組向企業原登記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日,既不存在間隔問題,也不需要像正常經營會計嚴格遵守年度、季度、月份的起始時間。由於破產會計期間本身的不確定性,使得再分期也表現出了較多的隨機性特徵。若破產會計期間長,則應在清算的一定階段編制中期破產會計報告,否則,在破產清算程式結束時直接公布終期清算結果。(2)再分期的客觀性。在正常經營條件下,會計分期是人為他把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一個個間隔相等、首尾相接的會計期間,表現出相當的主觀性,而破產會計期間的再分期卻不是單純人為的劃定,相反,卻更多的是取決於清算業務完成時間的長短。(3)再分期是明確責任的要求。在正常經營條件下,會計分期是為了及時提供有關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階段性會計信息,以滿足使用者的需要。而破產會計期間的再分期首先是為了劃清財務和管理責任,即將清算期與原來的生產經營期分開,以便最後明確兩個期間不同的責任,同時,也是為了控制清算時間,以便減少清算費用,從而提高債權人的受償比例。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對破產會計期間再分期的認定與收益的確認是無關的,這是與正常經營會計進行分期的根本區別。

破產會計期間的確立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破產會計期間的確立,影響著破產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活動。從而使得破產清算會計核算呈現出了一系列的特徵。
(一)一切收付及核算活動必須在破產會計期間內結束,這是破產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客觀要求,在該會計期間之外的經濟活動便不屬於破產會計的核算範圍。
(二)破產會計期間的設定,使收付實現制和重置成本原則有了其賴於存在的現實基礎。由於在破產清算期間內必須以現實的貨幣資產或實物資產來償還企業債務,因此、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原則無法滿足會計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而收付實現制和歷史成本原則與破產財產的估價。變現相適應,從而使得在破產清算階段,收支的確認以實際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標準,同時,對破產財產的估價也以重置價值為標準來予以確認。
(三)破產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相對提高。在破產清算階段,由於正常經營會計中的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原則相應地被破產會計的收付實現制和重置成本等原則所替代,從而使得破產會計核算建立在期內現實的貨幣收支基礎之上,費用、收益的遞延分攤等業務都不復存在,會計信息中估測的成分大大降低,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則相應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