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療法要訣
砭石療法要訣,施
砭術時,對患病根據病情要選擇適當大小的砭具刺激,即點穴位,不是針而採用砭具刺激穴位中點,不必刺過體表,或用在皮膚上施
熨法,熨似灸,熨其外而不能灼其皮膚。三曰摩法,摩即按法,
摩圓周形或反覆運作,而不能振動骨骼深部。施以
砭術的秘訣關鍵在於動,因為氣血不和,則患疾病導致病痛,施砭術的點法,
熨法和
摩法。均以手操作砭具活動為機要,手到而病除.現在很多人為了省事把砭石放到微波爐的方法不可取。
砭石療法分類
在古砭石療法和民間石療法的基礎上,針對現代人的特點推出
砭術的基本方法,包括“刮、推、抹、摩、擦、揉、纏、涼、劃、拔、點、按、振、拿、拍、扣、剁、溫、清、感、電熱溫燙”。
刮法
使用板形砭具的凸邊或凹邊,豎立並沿垂直砭板的方向移動,對體表進行由上向下、由內向外單方向刮試或往返雙方向刮試,一般以循經縱向為主,特殊情況下也可橫向刮試。在不要求
出痧時,以皮膚表面微微發紅為度。此法可活躍體表微循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
砭術刮痧是使用板形砭具的凸邊實施力度較大的刮法,並使皮膚表面
出痧。此法以清熱毒為主,可按照
刮痧的基本要求加用
刮痧油或刮痧乳,砭具與皮膚之間的夾角以45°為宜。
頭部刮法可使用梳形砭板的齒邊進行刮試,一般採用梳頭式刮法,沿
督脈、膀胱經和膽經由前向後順序進行梳頭樣的操作,也可採用散射式刮法,即以百會為中心向四周刮試。
推法
用手將塊形砭具或球形砭具按壓於體表,作直線單向移動,用力穩重,速度緩慢均勻。常用於腰背、四肢部,以提高肌肉興奮性,促進體液流動,疏通滯結。
上述刮、推二法,其中單向推刮時,其補瀉特點同於針灸療法中的迎隨補瀉,即順經為補;
逆經為瀉。另外,也可以力度大、
出痧重為瀉;力度小、只發紅為補。
抹法
用板形砭具的凹邊,以小於90度的角度,在體表做單向或往返輕柔、緩慢地抹擦。此法常用於頭面、頸部橋弓、手足心、皮膚較薄距骨頭較近的腕
踝關節等部位,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可
開竅醒神降壓明目、疏導氣機、
滑利關節。
摩法
使用板形砭具的側面接觸皮膚,平行於皮膚,做快速的環轉移動,此法多用於關節、手足、面部等身體的曲面部位,可
祛瘀散結,促進生物分子的運動,提高組織的
能量代謝水平。
擦法
使用板形砭具的側面接觸皮膚,平行於皮膚,做快速的直線往復移動,此法多用於肢體、軀幹等身體的平直部位,可
祛瘀散結,促進生物分子的運動,提高組織的
能量代謝水平。
摩、擦二法對組織的作用力較小,常用於組織急性損傷疼痛較重拒按情況下的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當使用一段時間受術者不感覺疼痛時,可適當增大砭具與皮膚的夾角,逐漸加大作用力度。
揉法
使用砭具的弧面在體表擺動按揉,如用橢圓砭石的弧面對肢體和軀幹部位進行大面積的移動揉壓,用T型
砭錐的指形頭或
砭鐮的短邊對足部、腕踝等細小肢體部位進行揉壓。除直線運動外,還可以做旋轉、前後擺動等運動,力度由輕到重,方向以縱向循經為宜,具有放鬆肌肉、活血祛瘀、行氣導滯、消腫止痛的作用。
纏法
使用錐棒形砭具的尖端或板形砭具的尖端抵住穴位或壓痛點,然後作高頻往復擺動。該法可用於除頭面及骨骼顯露處以外的各穴位及壓痛點,具有舒筋理脈、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滾法
使用錐棒形砭具的棒體部分壓在體表,然後作往返滾動。此法多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各部肌肉豐厚的部位,具有疏筋活血、
滑利關節、緩解肌肉韌帶痙攣等作用。
劃法
使用板形砭具或錐形砭具沿經脈或肌肉的縫隙方向緩慢地划動,對某些粘連的間隙,可進行反覆划動。該法常用於四肢和軀幹部的經脈線上,可擴大經脈的組織間隙,達到化結通脈的作用。
撥法
用板形砭具較薄的凸邊或錐形砭具在
肌腱或結節處沿垂直於肌肉的方向進行往返撥動,多套用於肌肉筋腱或結節性病變(經筋病),是針對較淺層組織的一種解結法。
點法
使用錐棒形砭具的錐頭、板形砭具的角或尾錐,對相關穴位或病變局部施以壓力,其力度由輕到重,以不刺破皮膚,能夠耐受為度,儘量出現酸、麻、脹的
得氣感。錐度較小(鈍)的
錐頭用於肌肉豐厚的臀部、大腿、肩頭等處,錐度較大(尖)的錐頭用於肌肉較薄的肢體、手足頭面部。該法可起到類似針刺的調節作用,常用於禁刺部位、小兒懼針和
暈針的情況。
按法
使用塊形砭具的平面或球形砭具的弧面置於體表,用單手或雙手施加一定的壓力,作用一段時間。此法多用於腰背及腿部,可
放鬆肌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
振法
在用砭具按壓體表的同時,通過操作者力量的調節,使砭具產生一定頻率的振動,作用於組織。此法可調和氣血,
祛瘀消積、愉悅精神。
拿法
使用球形砭具或板形砭具對肌肉做捏拿、提拉動作。此法主要施用於四肢肌肉,可舒筋活血、
放鬆肌肉。
拍法
使用板形砭具的側面或塊形砭具的平面有節奏地拍擊身體的相應部位。砭具的平面要儘量與皮膚平行,不要用力過大,在接觸皮膚後的瞬間,操作者停止用力並放鬆,使被拍擊的組織有一個回彈。拍擊頻率可以因部位、體質而異。該法主要作用於肌肉豐厚之處,具有松解
肌肉粘連、疏通經絡的作用。
叩法
用板型砭具的突起部位或球形砭具的突起部位叩擊穴位,此法可對穴位產生較大的力學
刺激作用,以產生“酸、麻、脹”的
得氣感為佳。注意叩擊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損傷軟組織,頻率可以因部位、體質而異。使用砭具對相應的穴位進行叩擊時,叩擊力度要以受術者感到類似得氣的舒適感為宜,此法主要用於肌肉豐厚處的穴位,對其產生刺激作用。
剁法
使用板形砭具的兩個邊或球形砭具的弧邊擊打身體部位。板形砭具凸邊的力度較大,可用於肌肉豐厚及不敏感的部位,凹邊的力度較小,可用於皮膚較薄、骨頭凸起的周邊和弧度較大的身體部位;橢圓砭石的質量較大,只能用於臀部、大腿等肌肉極厚的地方。剁法的頻率可以因部位、體質而異。該法主要用於肌肉豐厚的肩頭、大腿等處,可放鬆肌肉,活躍氣血。
溫法
使用塊形砭具,先將砭塊放入60~70℃的熱水裡幾分鐘,然後拿出來擦乾,平放於患處或經脈部分。如果感覺很熱,可以先墊一個毛巾,待溫度有所下降時再拿走。砭塊的特點是面積較大,可以對多條經脈同時進行治療。由於體積和熱容量,砭塊的溫度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總趨勢是不斷降低的。砭塊的體積較大,更適合於做靜止的溫法,不太適合於手持做帶運動的
熨法。該法具有溫經通絡,祛寒散邪的作用。
清法
將塊形砭具放在冷水或冰櫃中適當降溫,然後放置於受術者發熱、紅腫的部位。常將塊形砭具中的
砭砧置於額部和眼部做清法。此法有助於吸收人體內多餘的熱量,收縮血管,用於清鎮退熱及幫助紅腫的部位消腫。
感法
將較小尺寸的佩戴類砭具放置或佩帶於人體體表的不同部位,利用人體自身的熱量加熱砭石,使砭石發出一定的遠紅外能量,並進一步使體表感應增溫,達到活躍人體氣血的作用。
電熱砭石溫熨法
在砭石的內部或一面增加
電加熱元件和溫度感測裝置,並連線到相應的加熱控溫儀器上,使砭石的溫度達到超過人體體溫的較高溫度,並保持恆溫和精細地控溫,使砭石釋放更多的熱能和遠紅外能量,實現長時間、舒適的物理能量調養。該法主要用於風、寒、濕引起的
痹證疼痛的緩解及補充人體的元陽之氣。
目前已有幾種類型的電熱砭石,砭石為長方體,其大小便於持握,有一個弧形邊和一個球形角,主要用於砭石的
熨法,可進行刮、拍、點、摩、擦等常規
砭術手法,也可放在頸部、
膕窩、
丹田等部位做溫法,補充元陽之氣。砭石接近方形,體積較大,主要用於溫法,適合於施加於表面大而平坦的人體部位,如肩部、
腰骶部和膝部,對這些部位的
寒痹疼痛有較好的緩解作用。用B型電熱砭石也可作一定的手法操作,如
壓法。砭石其面積與艾灸的加熱面積接近,有一個固定用的鬆緊帶,可綁於穴位處做灸療,是一種新型的無煙灸法。砭石也可在面部施行小範圍的摩擦手法,改善局部微循環,實現美容和面部保健。另外,還有電熱
砭石床、(電)熱砭石等更大型的類似保健設施。
主要研究著作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關於砭石治療和中醫
砭術系統理論與臨床治療相結合的學術著作。適合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臨床醫師、針灸師、推拿按摩師以及喜愛中醫的讀者閱讀。本書以教材形式,較全面地將
中醫理論與砭術操作手法通俗地展現給讀者。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總論概括地論述中國砭石和
砭術的歷史沿革及現代挖掘,將祖先遺留的中醫砭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體現了中醫砭術的歷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中篇砭術基礎以
中醫基礎理論在砭術中的套用為重點,闡明砭術治療的原則和實踐。下篇各論共分9章108節,包括百餘病症。各病症分別述中西醫病名、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西醫診斷、中醫辨證和治療操作。有些典型病症還附有醫案舉例。具備
中醫理論基礎知識的讀者,參考《
經絡學》、《腧穴學》等教材與《砭術治療初探》同時閱讀,尤能增強理解和興趣。
本書是一部有關砭石療法的專著,本書的特點在於“實用”。本書作者將自己多年的砭療實踐,結合古書記載和前人的經驗,對砭石療法的臨床套用進行了整理與充實,從
中醫基礎到臨床進行了較系統的論述。以外科常見病為主分別介紹了使用砭石療法常用操作手法;並介紹了20種內科病、21種外科病、1種五官科病、2種婦科病、2種
兒科病的診斷和砭石療法,並附有治療手法照片。內容嚴謹,可操作性強。
砭石療法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非藥物療法,於漢代失傳。1984年作者在四川省對一處石器時代遺蹟考察時發現了一塊砭石,由此引起了對砭石乃至中醫一系列基本問題的思考。本書分為:什麼是砭石及其起源、發展與失傳;發掘
砭術,什麼是砭具佳石,新砭具的製作;
砭術十六法;砭石療法的基本原理及保健法;常見砭石療法;80餘種病症的砭石治療;砭術與其他醫術的配合套用等幾部分。
砭石扣是多種砭具中最小的。將砭扣縫在衣帽上,靠砭扣的
遠紅外輻射達到保健效果。本書介紹了使用砭扣的“布扣八法”和套用砭扣製作的
砭石帽、砭石T恤衫和砭石帶等保健用品,及常見病套用砭石扣的保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