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錘

石鼓錘

石鼓錘位於石鼓鄉石鼓錘村。在石鼓鄉的西南方向,位於G75南渝高速旁邊,西南方向被嘉陵江環繞。石鼓錘高28左右,分三層,頂層、中層、底層。除頂層外的每層只有隻有邊緣可以去人,頂層很寬就就像一個操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鼓錘
  • 位於:石鼓鄉石鼓錘村
  • 石鼓錘的特點:石鼓村高28左右,分三
  • 石鼓的傳說:民間傳說
石鼓錘的特點,石鼓的傳說,

石鼓錘的特點

石鼓錘是石鼓鄉最顯眼的一座山。遠觀就像一個矗立的人。石鼓錘周圍一片綠意景色動人,站在石鼓錘上面可以早觀暉陽的升起,晚觀夕陽的下落。更可觀的就是可以遠觀石鼓鄉所有的景點。如:嘉陵江、松樹林等奇點。
石鼓錘

石鼓的傳說

在岳池縣石鼓鄉,嘉陵江邊略高的山樑,有一個形似鼓棰的巨石,直指蘭天。千百年來,雖經風雨的侵蝕仍巍然如故。過往行人,無不駐足觀望良久,對其奇特的姿勢讚嘆不已。
相傳很久以前,由於朝庭腐敗,皇帝無能,對入侵的外敵不但不抵抗,反而採取求和投降的政策,使敵人更加氣焰囂張,揮兵南侵。處在大後方的四川,也遭到外的蹂躪。一支敵軍攻下合川釣魚城,又乘舟沿江而上,日夜進發,欲攻占果州、閬州。
這天一早,油榨溪的打魚人賴老五和他的兒子賴二娃在江中打早魚,朦朧中發現幾隻大船,上面是全副武裝的敵兵。賴老五父子急走,情知不妙,派了十幾個敵兵,上岸追趕。賴家父子剛跑到石鼓梁處就被敵人趕上。老人見情況緊急,叫兒子往前跑,他在後面擋敵。兒子還沒跑出多遠,就被敵人萬箭射死。賴老五仇恨滿腔,要與敵人拼了,他轉身猛地向敵人碰去。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刻,一個似鼓的巨石突地立在他們中間,將他與敵兵隔開了。他急中生智,抓起地上一個石頭向石鼓擊去,哪知這石頭猛地變大變長,擊得石鼓震天響。
敵人見賴老五擂響了石鼓,又急又氣,越過石鼓,團團把他圍住。正待他再次擊鼓時,一個敵人揮刀向他右手砍去。這鼓捶咚地落地立在那兒,越變越高越大,嚇得敵人倒退數步。
守在上游表居城的軍民,雖然沒有接到一站一站傳來的情報,卻聽到了賴老五的擊鼓聲,知道有了情報,很快作好了應戰準備。當敵人得意洋洋地接近青居城時,同仇敵愾的軍民,如猛虎下山,一鼓作氣把敵人打入江中餵了魚。
賴老五父子為抗戰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活在當地民眾心中。為了紀念這賴家父子,不少人改姓為賴,所以石鼓棰附近的賴姓農民多,至今民間還流傳著一段順口溜:
好個賴老五,石棰擊石鼓。
冒死送情報,敵人眼睛咕。
望夫石的傳說
望夫石聳立在沙田望夫山上,其高三丈許,巍然壯觀。從遠方望去,望夫石一面像羞澀的少女,另一面遠觀更像法像莊嚴的站立觀音。如同許多望夫石都有動人的傳說一樣,這塊石也有著一段令人傷感的故事。
傳說,這塊石頭是由附近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婦人及其兒女化成的。婦人的父親是一位貧農,母親在生下她不久便患病去世了,她父親只好將她托給鄰居一婦女哺乳養育。一年之後,女兒已斷奶,父親便接她回來自己養育。及至女兒六七歲,已頗懂人情,既對父親非常孝敬,也對奶媽非常敬重。而那時奶媽的兒子也有六七歲了,一對男女孩童常常在一塊玩耍,頗有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味道。村人也常常對這對小寶寶開玩笑,說他倆是一對天生的“小夫妻”。不料雙方長到十歲時,那女孩的父親過世了,奶媽便把她接到家中,當作親生骨肉相待。後來兩個孩子長大了,他們結為了夫妻。婚後三年,生丁一男一女,因添了人丁,家境也越來越貧困了。當時,海禁漸開,內地人開始遠渡重洋,到遠方去謀生。那做丈夫的也想飄洋過海去闖一闖,經老母親意允,賢妻贊成,於是卜吉成行。不料,丈夫走了一年,竟音訊全無。老母和妻子托人查 訪其下落,有的說他已往別埠;有的說他“早已回家了嘛”;有的說他去向不明,生死未卜……噩耗傳來,老母痛心,妻兒號哭。可憐老婦人,因思念兒子得了急病,竟撒手西去!這對那位做了母親的娘子,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她強捺住心頭的悲傷,決意強渡苦海,把一對小生命哺養成人,而且,她還懷著一線希望——企望著丈夫能早日回家。於是,她掙扎著,任憑歲月淒涼,仍以巨大的母愛悉心 哺育著一兒一女。但是,事與願違,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丈夫的訊息竟如石牛入海!悲痛欲絕,思念不已的她只好天天懷抱著一個孩子,背負著一個孩子,走上山頭,望斷天涯。每見船隻泊岸,她必跑下山去,看看是否是外處客船,欲前往打聽丈夫的訊息。誰知日望一日,月望一月,一年又一年,兒女都漸漸長大了,她依然抱著背著他們,呆立於山頭眺望,風吹雨打也不迴避……
石鼓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