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
當“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黃岩瀑布還沒有“成名”前,《
後漢書·地理志》就寫道:“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後漢書》的作者
范曄,與
慧遠是同時代人。由於范曄被殺,書稿未完,今天我們所見的書的“志”的部分,是略早於慧遠的晉朝
司馬彪所著。
公元381年,慧遠來到廬山,先住在師兄
慧永的
西林寺。西林寺離石門澗不遠,“
近水樓台先得月”,所以慧遠有條件結識
石門澗瀑布。一有頭暇,他便
杖錫出遊,去觀賞瀑布,于山水間參悟深邃的哲理。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陽春,
慧遠率領30多位好友與徒弟前往
石門澗。一行人不畏道路崎嶇難行,攀附近葛,穿林涉水,一到瀑布之下,立刻吹咱雀躍,興奮不已。他們吟歌賦詩,“眾情奔悅,瞻覽無厭”,在石門澗盤桓了一整天。歸來後,人們將這一天的詩編成詩集,慧遠為詩集寫了一篇《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這是歷史第一篇《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這是歷史上第一篇有關廬山的旅遊散文,文中有敘述,有描寫,有哲理,有抒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散文。
石門澗水發源於廬山
牯牛嶺旁的長沖谷,匯合了其它溪水後,流入石門澗出山後匯入
龍開河。河水經九江城,再流向長江。
酈道元在《
水經注》中解釋石門澗所以以“門”命名時說:“廬山之北,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竦,其狀若門,因有石門之目焉。水導雙石之中,
懸流飛瀑,望之連天,若曳飛練於霄中矣。”
這裡所說的“雙石”,是指遠望對峙如門的兩座山峰:
天池山與
鐵船峰。鐵般孤峰兀立,四周懸崖絕壁,象一隻泊於群峰間的石船。關於它,有一則動人的傳說:東晉初年,吳猛與
許遜想從
金陵(南京)返南昌。他們找到一條船,可船主說這船還缺少駕船的船工。許遜道:“這沒關係,我們自有辦法。你們只需要在艙內閉目坐好,千萬不要睜開眼睛。”船主聽了,與眾人一起閉目從命。許、吳二人便念動咒語,召來兩條龍托起船凌空飛起,騰雲駕霧,沿長江西上。只聽得耳邊風聲嗖嗖,船底下濤聲滾滾,不一會,小船就到了廬山上空。經過紫霄峰金闕洞時,吳猛、
許遜想去金闕洞一游,命二龍降低高度,小舟幾乎是貼著廬山的叢林飛行,船底摩擦樹梢,嘎嘎有聲。艙中的船主聽了這林木折斷的聲音,忍不住偷偷打開眼睛,想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誰知他剛一睜開眼,兩條駕船的飛龍頓時棄舟而去,船立刻墮落在廬山,變成了一座狀如船隻的山峰。而船上高高的桅桿則被摔成了無數截,化作成
石門澗中數不清的斷石殘岩……後來,人們在澗中那塊最大的光滑平曠的巨石上,刻下了“石門澗”三個大字。
石門澗瀑布被人稱為“山北勝境”。每逢春夏雨後,澗水流濺,瀑布推石卷樹,聲震數十里。在近代公路修通之前,
江州到南昌的驛道緣廬山西麓,自九江南下,經東林、西林二寺、石門澗山口、園通……所以,從
慧遠以後,不少名人都沿著這條古驛道慕名前往石門澗一睹瀑布風采,並為之寫詩作文。其中有
謝靈運、
鮑照、白居易、元好問等大家。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還從石門澗溯流而上,隻身攀上了
大天池。《廬山續志》說:“古今以來,由此登天池者,霞客外並無第二人。”
石門澗瀑布吸引了紛至沓來的遊人,它四周中幽靜的風光還召來了不少
高人逸士來此築廬隱居。明代高僧
憨山在《石門隱居》里描述了其間的情趣。這首五絕寫得很清麗:
“萬仞
香爐峰,一派九江水;水上山青蓮,人在蓮花里。”
自從黃龍瀑布與
三疊泉等瀑布被人發現後,
石門澗瀑布的名聲漸漸被這些“後起之秀”超越了。20世紀30年代,九星公路與星德公路修通,人們沿著公路去觀賞
廬山瀑布更便捷得多,
石門澗便顯得“門前冷下車馬稀”了。到了1956年,人們在石門澗瀑布上方建了一座電站大壩,蓄水發電。石門澗水從此投入大部分精力獻給了電力事業,加上廬山植被減少,
地下水位日漸降低,澗水日少,石門澗瀑布的魅力,自然受到影響。當年
徐霞客游石門澗是從長江口,乘舟沿
龍開河溯流而上,直達石門澗山口。
石門澗堪稱是由奇峰、怪石、飛瀑、碧潭、幽洞、秀壑並綴而成的一處勝境,南朝
謝靈運在此築“石門精舍”;晉代高僧
慧遠曾到此作文賦詩,還有
鮑照、李白、白居易以及元好問等文壇巨星都曾到此,留下了與石門之奇同傳不朽的詩文。明代,
徐霞客由石門澗進入廬山。此處景色絕奇,令他“耳目為之狂喜! ”
1886年,英國傳教士
李德立,亦是由石門澗進入廬山。
主要景點
石門澗冰坎
冰坎是指橫阻於冰斗、冰窖出口或冰川
U型谷的岩坎。有時冰坎中部有一個凹口叫水口。
石門澗U型谷前端的冰坎長450米,寬30米,高35米,由砂岩構成,中部有一個風口,南端有一個水口,較為典型。
文竹冰盆
石門澗
U型谷沿縱向,
冰階與
冰盆相間排列。文竹冰盆位於石門澗
冰坎之後,冰盆內尚有110-90萬年前的大姑期冰川泥礫堆磧物
殘留體。所謂
冰川泥礫是由冰川直接堆磧的粘土、
礫石和砂的混合體,沒有層狀分選,大小礫石互相混雜。
石門澗箱狀峽谷
箱狀峽谷,是指谷坡直立,深度遠大於寬度的峽谷。多形成於岩石堅硬且垂直
剪下節理發育,河流快速下切的地段。石門澗本是一條冰川
U型谷,
冰後期由於
冰川消融侵蝕基底岩石,加之砂岩中垂直剪下節理髮育,被流水改造成了箱狀峽岩。
鐵船峰
海拔962.8米。它為斷塊山西側之斷層崖。陡崖及溝谷中發育一系列較為典型的重力滑動褶皺群。峽谷北岸為
捨身崖及文殊台。
石門澗滑脫褶皺
滑脫褶皺是在伸展應力條件下,岩層間沿
潤滑層產生淺層次拆離形成拆離滑脫正斷層,斷層
上盤的岩層向下遠距離滑脫並形成分布極不均勻的滑脫褶皺。
天書壁尖棱褶皺
尖棱褶皺又稱為字形褶皺。兩翌平直,
轉折端呈尖頂狀的褶皺。大多是第二次或第三次
疊加褶皺。天書壁又稱為砍天書,岩層薄又呈尖棱褶皺,好像一本書。此處的尖棱褶皺是第二次
滑脫褶皺中的一個特殊類型。
千佛峰滑脫褶皺
千佛峰
滑脫褶皺較為典型,岩層在滑動中強烈變形,似乎雜亂無章,形態萬千,好像有眾多佛像坐在一座山峰上。一般滑脫褶皺越向上部的自由空間褶皺變形越強烈。
石門澗水源於長沖,漾於擲筆峰前,與九奇峰之水匯合,而注入白龍潭,至石門出峽,是廬山西部一條最長,氣勢最大的溪澗。著於史乘,迄今2000餘年。其知名遠於開先瀑布之先。《後漢書地理志》云:“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仞,有瀑布焉。”以後的《水經注》、《桑紀》等書也作了同樣的記載。澗流間,有一大磐石,石上鐫有“石門澗”三字。石下清泉分流,文石發彩,煥若披面,青松芳草,蔚然奪目。
廬山素有“春有錦繡之花,夏有
石門澗雲”之說。石門澗地處峽谷,地勢平坦,夏天從東南方向吹來的濕潤的季風和峽谷中陰涼的空氣相遇,立即形成雲霧,前簇後擁推上澗來。
旅遊信息
公交線路
1、到
石門澗一般從九江出發,乘坐7路公交汽車至賽陽橋,然後乘的士或者步行(1.5公里)到景區大門
2、乘坐21路,經過5站, 到達十里轉盤站
3、也可乘坐:18路,7路,經過17站, 到達石門澗站
自駕車路線:
1、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因此石門澗又被稱為廬山的西大門。這裡距九江市區12公里,距昌九高速
沙河出口處4公里(昌九高速在沙河下14分鐘可到達景區),距京九鐵路
廬山站7公里,距
105國道不足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3、到石門澗也可以從山上的
龍首崖沿石階下行,經獅子崖、
文殊洞、百丈梯至石門澗懸索橋,然後進入石門澗景區(從廬山下到通遠20分鐘左右可到達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