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蕊牛乳試驗是根據牛乳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類,各種細菌對這些物質的分解能力不同,故可有數種不同反應,用以鑑別細菌的原理進行的試驗。
基本介紹
- 名稱:石蕊牛乳試驗
- 所屬分類:生化檢查
石蕊牛乳試驗是根據牛乳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類,各種細菌對這些物質的分解能力不同,故可有數種不同反應,用以鑑別細菌的原理進行的試驗。
石蕊牛乳試驗是根據牛乳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類,各種細菌對這些物質的分解能力不同,故可有數種不同反應,用以鑑別細菌的原理進行的試驗。正常值體內菌群的種類和比例正常,人體處於動態平衡。臨床意義主要用於梭菌、鏈球菌和丙酸桿菌...
生化試驗可見石蕊牛乳暴烈發酵,100%的陽性,H2S試驗陽性。明膠液化除1株外均可液化明膠。硝酸鹽還原試驗的陽性率為52.5%。M.R和吲哚試驗全部陰性。用標記SPA菌體試劑鑑定毒素,可見B型毒素與C型毒素之間有交叉凝集現象。 國內研究者通過培養物的形態特徵、培養特性、生化試驗以及血清學檢查等項研究,證明引起雞壞死...
技能五澱粉水解試驗107 技能六果膠分解試驗107 技能七油脂水解試驗108 技能八石蕊牛乳試驗109 技能九微生物生化反應快速鑑定試驗(紙片法)109 【拓展學習】微生物的代謝111 【思考題】115 任務九微生物血清學鑑定115 【理論前導】115 一、凝集試驗115 二、沉澱試驗118 三、補體結合試驗119 【技能訓練】119 技能一...
14.石蕊牛乳試驗 15.接觸酶(過氧化氫酶)試驗1 16.接觸酶(過氧化氫酶)試驗2 17.氧化酶試驗 18.凝固酶試驗 19.氰化鉀試驗 20.明膠液化試驗 21七葉 苷水解試驗 22.有機酸鹽用利試驗 23.澱粉分解試驗 24.苷油品紅試驗 25.氨 基酸脫羧酶試驗 26.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27.精氨酸雙水解酶試驗 28.β-半...
實驗32硝酸鹽還原試驗 實驗33石蕊牛乳試驗 實驗34明膠液化試驗 35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 實驗35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試驗(紙片擴散法)實驗36細菌對中草藥的敏感性 試驗(打孔法)實驗37細菌對中草藥的敏感性 試驗(試管稀釋法)36分子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38細菌DNA的提取 實驗39質粒DNA的提取 實驗40DNA重組技術...
6-2 氧化-發酵試驗(0-F試驗)6-3 甲基紅試驗 6-4 V-P試驗 6-5 七葉苷水解 6-6 澱粉水解試驗 6-7 葡萄糖酸鹽(或酯)氧化試驗 6-8 纖維素分解 6-9 石蕊牛乳試驗 6-10 吲哚試驗 6-11 硫化氫試驗 6-12 蛋白氨化試驗 6-13 明膠液化試驗 6-14 酪素水解試驗 6-15 酪氨酸水解試驗 6-16 硝酸鹽...
第一節糖(醇)類代謝試驗 一、氧化發酵試驗(OF試驗)二、甲基紅試驗(MR試驗)三、VP(VogesProskauer)試驗 四、β半乳糖苷酶試驗 五、七葉苷水解試驗 六、澱粉水解試驗 七、甘油復紅試驗 八、石蕊牛乳試驗 第二節胺基酸和蛋白質代謝試驗 一、靛基質(吲哚)試驗 二、硫化氫試驗 三、尿素酶試驗 四、...
實驗二十八 石蕊牛乳試驗 28 Litmus Milk Test 第五部分 病毒學實驗 PART FIVE Experiments for Virology 實驗二十九流感病毒的培養與檢測 29 Culture and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實驗三十 噬菌體分離和效價測定 30 Isolation and Titer Detection of Bacteriophage 實驗三十一 噬菌體的一步生長曲線 31 One——...
實驗六十 果膠分解試驗 實驗六十一 油脂水解試驗 實驗六十二 甲基紅(M. R. )試驗 實驗六十三 乙醯甲基甲醇(V. P. )試驗 實驗六十四 檸檬酸鹽試驗 實驗六十五 過氧化氫酶試驗 實驗六十六 明膠液化試驗 實驗六十七 石蕊牛乳試驗 實驗六十八 產氨試驗 實驗六十九 產硫化氫試驗 實驗七十 硝酸鹽還原試驗 實驗七十一 吲哚...
不液化明膠,不凝固血清,不利用構椽酸鹽,不產生硫化氫;在M.R和V一P試驗、硝酸鹽還原、石蕊牛乳上均為陰性;賴氨酸、尿素酶和接觸酶試驗均為陽性。3.血清學檢查 主要有試管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瓊脂免疫擴散試驗、抗溶血抑制試驗、協同性溶血抑制試驗、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可用於患羊的...
有運動性,MR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對乳糖、蔗糖、菊糖、肌醇、福壽草醇、楊苷均不產酸、不產氣、靛基質、石蕊牛乳、明膠液化和VP試驗均為陰性。一般不產生硫化氫,個別菌株為陽性。本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煮沸立即死亡,加熱到55℃1h,60℃30min即可殺死。直射陽光10天可殺死土壤表面的活菌。用普通瓊脂培養...
實驗48石蕊牛乳實驗83 實驗49尿素實驗84 實驗50產硫化氫實驗84 實驗51吲哚實驗85 實驗52過氧化氫酶實驗86 十、微生物基因突變及基因轉移87 實驗53微生物的誘發突變87 實驗54細菌的接合作用90 實驗55Ames致突變和致癌試驗91 十一、微生物的菌種保藏、復壯及育種技術94 實驗56微生物的菌種保藏技術95 實驗57微生物菌種...
在石蕊牛乳培養基內培養10-20天后,可從管底部凝固,凝乳不腖化,石蕊變紅。在通氣條件下深層培養,生長旺盛,48-72h培養物,菌數可達260-270億/ml。培養物的pH無顯著變化,其中的細菌也不發生變異,而靜止培養同樣時間,活菌數不超過1-1.5億/ml,培養基的酸鹼度上升為pH8.0左右,其中的細菌也易發生變異。...
本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產酸不產氣。對乳糖、鼠李糖、楊苷、菊糖、肌醇不發酵。可形成靛基質,接觸酶和氧化酶陽性,甲基紅和VP試驗陰性,不液化明膠,石蕊牛乳無變化,產生H2S。根據巴氏桿菌特異性莢膜(K)抗原吸附於紅細胞上做被動血凝試驗的結果不同,分為A、B、D、E和F5個血清群,...
明膠稍液化,石蕊牛乳緩慢澄清,但不凝固。硝酸鹽不還原,產生氨和哚,不產生H2S,澱粉不水解,精氨酸雙水解酶、酯酶和氧化酶均為陰性,接觸酶陽性。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山梨醇產酸不產氣。不能利用鼠李糖、麥芽糖、乳糖、棉籽糖、甘油、水楊苷、酒石酸銨和肌醇。該菌...
黑枯型致病菌需氧生長,接觸酶試驗、產氨試驗呈陽性。硝酸還原試驗、明膠液化、硫化氰產生、靛基質試驗、甲基紅及V.P.試驗等均呈陰性。在含蔗糖培養基上產生果聚糖,能分解一些糖、 醇,但不產氣,能使石蕊牛乳變藍。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8-31℃,乾熱致死溫度90℃,10分鐘,濕熱致死溫度48℃,10分鐘,生長pH範圍...
石蕊牛乳變鹼,從木糖、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蔗糖、纖維二糖和甘油產酸,不產氣。不從麥芽糖、鼠李糖、菊粉、水楊苷、甘露醇、山梨醇、核糖醇、赤蘚糖醇、肌醇和-甲基-D-葡萄糖苷產酸。菌株間利用乳糖和密三糖有變化。能利用乙酸鹽、丙酸鹽、檸檬酸鹽、蘋果酸鹽、延胡索酸鹽和乳酸鹽作碳源...
本菌不發酵糖類,對蛋白質有強烈的分解作用,消化明膠、乳、酪蛋白、膠原、血紅素、肌纖維蛋白、卵白、凝固血清、肉片、肝、腦和腱。產生硫化氫,不產生靛基質,石蕊牛乳,還原石蕊,牛乳緩慢凝固並消化酪蛋白8~10天后變成琥珀色透明液體。在蛋白腖酵母葡萄糖肉湯中只產生乙酸,有時有極微量甲酸和乳酸。產生少量H產氨...
生長適溫28℃,致死溫度51℃,1-1.5%氯化鈉濃度可以生長,氧化酶、接觸酶、硝酸還原、脫氮作用、產氨、硫化氫產生試驗正反應,明膠不液化,澱粉不水解,石蕊牛乳鹼性腖化。青枯假單胞桿菌小種1可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海藻糖、α-半乳糖、衛茅醇、α-山梨醇、α-甘露醇,不能利用鼠李糖、乳糖和麥芽糖...
凍乾菌種在生產前每年需要檢查一次培養特性、生化特性、噬菌體裂解試驗及安全性。1.2.1 培養特性 在瓊脂平皿上,37℃培育44~48小時之菌落應為粗糙型,在肉湯中液面有薄菌膜,管底有沉澱物,肉湯透明。1.2.2 生化特性 應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石蕊牛乳輕度變紅,在甘油培養基內不產酸不產氣。1.2.3 ...
尿素酶、明膠、 H2S試驗陰性。不還原硝酸鹽,石蕊牛乳在24h微酸,但不凝固。 李氏桿菌對物理和化學因素抵抗力較強。在土壤、糞便、青貯飼料和乾草內能長期存活。對鹼和鹽的耐受力較強,在20%食鹽溶液內可長期存活,2.5%苛性鈉經20min細菌才能被殺死。70%酒精、2.5%石炭酸經5min殺死。60~70℃經5~10min可殺死...
2石蕊試紙16 3自製專用試紙16 八、固液分離及沉澱的洗滌17 1傾析法17 2過濾法17 3離心法18 九、氣體鋼瓶及使用規則19 十、實驗室安全知識20 1實驗室學生守則20 2實驗室安全守則20 3實驗室中發生意外事故的急救處理21 4安全用電21 第二章 化合物的製備與物質性質22 實驗一 硫酸亞鐵銨...
不能液化或極少液化明膠,不還原硝酸鹽,不產生氨;能使石蕊牛乳變紅而不凝固;能釋放硫化氫,不產生吲哚,能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和水解乳糖發酵而產生酸,但不產生氣體。不能利用甘油、水楊甙、澱粉和其它糖類。本菌為好氣性細菌。生長溫度範圍17-33℃,最適生長溫度25-30℃,最低最高生長溫度分別為5...
病菌能消解澱粉,液化明膠。在葡萄糖、乳糖及甘露糖醇中不產生氣;不產生吲哚;不還原硝酸鹽。能使牛乳凝固,石蕊牛乳不腖化。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潛伏於葉枝果病組織越冬,尤其秋稍上的病斑為主要越冬場所,成為翌年病害的主要侵染來源。翌春當溫度和水濕適宜時,病菌從病斑中溢出,借風雨、昆蟲、枝葉接觸和農事操作...
《植病研究方法》是199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中達。內容介紹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即:(1)植物病害資料的收集;(2)試驗研究方法;(3)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報告。植病研究方法牽涉的面很廣,各種病害又有它特殊的研究方法,很難寫成一本完全的“工作手冊”。因此,本書編寫方式是著重說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