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是199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中達。

基本介紹

  • 作者:方中達
  • ISBN:9787109052550
  • 頁數:427
  • 定價:90.00元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1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即:(1)植物病害資料的收集;(2)試驗研究方法;(3)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報告。植病研究方法牽涉的面很廣,各種病害又有它特殊的研究方法,很難寫成一本完全的“工作手冊”。因此,本書編寫方式是著重說明原理,然後介紹一些具體的方法。這親友,工作者就可以根據研究的條件和對象,在實踐中選擇和創造適當的方法。並且從每一章的參考文獻中,可以找到更多的資料。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植物病理學研究的計畫
第二章 植物病害文獻
第一節 文獻收集提綱
第二節 文獻來源
第三節 文獻的記載
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調查
第一節 調查的類別
1.一般調查
2.重點調查
3.調查研究
第二節 發病程度
1.記載方法
(1)直接計數法
(2)分級計數法
[1] 分級用文字敘述
[2]分級用圖或照相表示
[3]分級標準製作法
2.感染指數
3.取樣方法
(1)樣本數目
(2)取樣地點
(3)樣本類別
(4)樣本要小而可靠
(5)取樣時間
第三節 病害損失的估計
1.估計的方法
2.典型病害損失的估計
(1)麥類鏽病
(2)黑穗病
(3)馬鈴薯晚疫病
(4)棉花黃萎病
(5)大麥雲紋病
(6)小麥全蝕病
(7)甜菜黃化病毒病
(8)小麥條紋花葉病
(9)根結線蟲
第四章 植物病害和菌類標本的採集
和製作
第一節 標本的採集
第二節 標本的製作
1.標本乾燥製作法
2.浸漬標本製作法
(1)防腐浸漬液
(2)防腐漂白浸漬液
(3)保存綠色的浸漬液
[1]醋酸銅浸漬液
[2]硫酸銅亞硫酸浸漬液
[3]瓦查(Vacha)浸漬液
(4)保存黃色和桔紅色標本的浸漬液
(5)保存紅色的浸漬液
[1]赫斯婁浸漬液
[2]波爾浸漬液
[3]瓦查保存紅色浸漬液
(6)保存真菌色素的浸漬液
[1]硫酸鋅福馬林浸漬液
[2]醋酸汞冰醋酸浸漬液
[3]醋酸鉛浸漬液
(7)浸漬標本的保存
[1]臨時封口法
[2]永久封口法
3.真菌菌種乾燥保存法
第三節 標本的整理、排列和保藏
1.玻面紙盒保藏
2.蠟葉標本紙上保藏
3.封套內保藏
第五章 實驗室的一般操作
第一節 實驗室的管理
1.整潔問題
2.儀器使用和維護
3.安全問題
(1)基本設備
(2)毒品的管理和使用
(3)同位素使用
(4)其他輻射線
第二節 玻璃器皿的洗滌
1.洗滌劑
(1)水
(2)鉻酸洗滌液
(3)高錳酸鉀
(4)酸和鹼
(5)有機溶劑
(6)肥皂和其他洗滌劑
2.各種玻璃器皿的洗滌
(1)新的器皿
(2)一般器皿
(3)載玻片和蓋玻片
(4)發酵管等小器皿
(5)滴定管和吸管
(6)特殊清潔法
3.玻璃器皿的乾燥
第三節 分析天平的使用
1.分析天平的結構與砝碼
2.使用注意事項
3.天平的休止點和靈敏度
(1)休止點
(2)靈敏度
第四節 溶液的配製
1.濃度表示的方法
(1)百分數濃度
[1]重量計算
[2]容量計算
(2)摩爾濃度
(3)元素含量計算
2.各種溶液的配製法
(1)鹽的水溶液
(2)鹼的水溶液
(3)酸的水溶液
第六章 培養基
第一節 微生物的營養
1.碳素來源
2.氮素來源
3.礦物質營養
4.生長物質
第二節 培養基的成分和種類
1.天然培養基
2.半組合培養基
3.組合培養基
第三節 培養基的理化性狀
1.固體和液體培養基
(1)瓊膠
(2)明膠
(3)矽膠
2.培養基濃度和成分比例
3.培養基的酸度和緩衝容
(1)各種微生物對酸度的適應範圍
(2)培養基酸度的調節方法
(3)緩衝容的影響和調節
4.培養基的氧化還原條件
第四節 常用培養基的配製
1.馬鈴薯葡萄糖瓊膠培養基
2.肉汁凍培養基
(1)蛋白腖
(2)牛肉浸膏
(3)酵母膏
3.燕麥片瓊膠培養基
4.玉米粉瓊膠培養基
5.麥芽膏瓊膠培養基
6.植物組織和煎汁
7.玉米粉砂土培養基
8.查彼(Czapek)培養液
9.土壤浸漬液瓊膠培養基
第五節 培養基的保藏
第六節 滅菌對培養基的影響
1.酸度的變化
2.碳水化合物的水解
3.葡萄糖發生的反應
4.沉澱物的產生
第七節 選擇性培養基
1.一般選擇性培養基
2.特殊選擇性培養基
第七章 滅菌
第一節 滅菌的原理和方法
1.熱力滅菌
(1)乾熱滅菌
(2)濕熱滅菌
[1]加壓蒸汽滅菌
[2]流動蒸汽滅菌
2.過濾滅菌
(1)原理和方法
(2)幾種細菌濾器的性能和使用
[1]賽次濾器
[2]燒結玻璃濾器
[3]薄膜濾器
(3)濾器的洗滌
3.輻射滅菌
(1)電離輻射
(2)紫外線輻射
第二節 各種材料的滅菌處理
1.玻璃器皿的滅菌
2.培養基的滅菌
3.土壤的滅菌
4.刀、剪、鋏等的滅菌
第八章 植物病原物的接種
第一節 接種試驗的意義
第一節 接種方法
1.種子傳染病害的接種
(1)拌種法
(2)浸種法
2.土壤傳染病害的接種
(1)土壤接種法
(2)蘸根接種法
(3)根部切傷接種法
3.氣流和雨水傳播病害的接種
(1)噴霧法
(2)噴撒法
(3)塗抹法
(4)注射法
(5)針刺法
4.昆蟲傳染病害的接種
第三節 影響接種試驗的因子
1.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環境條件的影響
第四節 侵染現象的觀察和研究
1.侵入前階段
2.侵入期的觀察
(1)氣孔侵入的觀察
[1]氣孔形狀和大小的觀察
[2]病菌從氣孔侵入的觀察
(2)其他自然孔口侵入的觀察
(3)傷口侵入的觀察
(4)直接穿透侵入的觀察
3.潛育期和發病期的觀察和研究
(1)破壞性的肉眼觀察
[1]酶的作用
[2]毒素的作用
(2)植物顯微化學測定
[1]澱粉的碘液測定
[2]纖維素的測定
[3]粘膠類物質的測定
[4]木質素的測定
[5]木栓質細胞壁的染色
[6]角質層的染色
[7]幾丁質的染色
[8]氧化酶的測定
[9]過氧化氫酶的測定
[10]細胞的酸度
(3)螢光檢查
(4)生理和生化變化的測定
第五節 接種試驗的記載
第九章 顯微鏡的使用和保養
第一節 光學顯微鏡
1.光學的基本知識
(1)光的振幅
(2)光的波長和頻率
(3)光波的相
(4)光子
2.各種光學顯微鏡
(1)明視野顯微鏡
[1]光學系統各部分的性能
[2]放大倍數、焦距和工作距離
[3]明視野顯微鏡使用方法
(2)暗視野顯微鏡
[1]反光鏡側面照射
[2]星形虹彩光圈
[3]暗視野聚光鏡
(3)相差顯微鏡
[1]工作原理
[2]使用方法
(4)干涉顯微鏡
(5)螢光顯微鏡
[1]螢光現象
[2]螢光顯微鏡的構造
[3]使用方法
3.光學顯微鏡的保養
第二節 電子顯微鏡
1.透射電子顯微鏡
2.掃描電子顯微鏡
第十章 切片機切片和染色方法
第一節 輪轉切片機切片――石蠟
切片法
1.固定
(1)固定的藥品
[1]酒精
[2]福馬林
[3]醋酸
[4]鉻酸
[5]鋨酸
[6]升汞
[7]苦味酸
(2)固定液
[1]福馬林醋酸酒精固定液(FAA)
[2]鉻酸醋酸福馬林固定液(Nawaschin)
[3]鉻酸醋酸鋨酸固定液(Flemming)
[4]鉻酸醋酸固定液
[5]氧化二乙烯固定液(Newcomber)
(3)固定方法
2.脫水
(1)丁醇
[1]叔丁醇
[2]正丁醇
(2)氧化二乙烯
(3)酒精
(4)苯
(5)丙酮
3.石蠟滲透
4.包埋
5.切片
(1)固著
(2)切片刀的角度
(3)切片刀的保養
(4)切片的厚薄
6.貼上
7.去蠟
8.染色
(1)染料的性狀
(2)常用染料的性能
[1]蘇木精
[2]酸性品紅
[3]鹼性品紅
[4]藏紅O
[5]結晶紫和龍膽紫
[6]曙紅Y
[7]赤蘚紅
[8]蘇丹Ⅲ和蘇丹Ⅳ
[9]橙G
[10]苯胺藍
[11]卡紅
[12]亞甲藍
[13]中性紅
[14]淺綠SF
[15]堅牢綠FCF
(3)染色方法的三個典型
[1]單染――鐵礬蘇木精染色法
[2]復染――藏紅O堅牢綠染色法
[3]三重染――弗蘭敏三重染色法
(4)植物組織中細菌和真菌的染色
[1]苯酚品紅染色法
[2]蘇木精曙紅Y染色法
[3]硫堇藍橙G染色法
[4]結晶紫染色法
9.透明
10.封固
第二節 滑行切片機切片――木材切片
1.切片
2.染色
(1)蘇木精藏紅O染色法
(2)藏紅O苯胺藍染色法
(3)藏紅O淺綠染色法
(4)硝酸銀染色法
第十一章 植物真菌病害
第一節 真菌的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症狀的觀察和描述
1.症狀的觀察和描述
2.顯微鏡檢查
(1)菌絲體和子實體的挑取檢視
[1]水作浮載劑
[2]乳酚油
[3]甘油乳酸液
[4]水合氯醛碘液
[5]甘油
[6]甘油明膠
[7]氧化二乙烯
(2)葉面真菌的貼上檢視
[1]透明膠帶貼上
[2]醋酸纖維素貼上
[3]火棉膠和其他貼上劑
(3)組織整體透明檢視
[1]水合氯醛透明
[2]甘油乳酸液水合氯醛透明
[3]乳酸透明
[4]吡啶透明
(4)真菌的玻片培養檢視
(5)瓊膠培養基中真菌的檢視
(6)組織浸離檢視
(7)真菌細胞核和染色體的觀察
[1]真菌細胞核的觀察
[2]真菌染色體的觀察
(8)徒手切片檢視
3.顯微鏡計測和顯微描繪
(1)顯微計測的方法
[1]接目測微尺計測法
[2]顯微繪圖儀計測法
[3]螺旋測微計
[4]放映計測法
(2)真菌孢子的計測問題
[1]浮載劑的影響
[2]孢子大小的記載法
(3)顯微描繪
第三節 真菌的分離和培養
1.真菌的分離
(1)分離的準備工作
(2)分離材料的選擇
(3)組織的表面消毒
[1]升汞溶液
[2]漂白粉
[3]次氯酸鈉
[4]酒精和其他表面消毒劑
(4)一般分離方法
[1]組織分離法
[2]稀釋分離法
[3]細菌污染的排除
(5)各種類型病害病原真菌的分離法
[1]斑點病病原真菌的分離
[2]維管束組織內病原真菌的分離
[3]根腐病菌的分離
[4]肉質組織中病菌的分離
[5]種子內病菌的分離法
[6]孢子分離法
(6)特殊類型真菌的分離
[1]粘菌的分離
[2]壺菌的分離
[3]水黴菌的分離
[4]內生菌的分離
[5]鏽菌的分離
[6]黑粉菌的分離
[7]高等擔子菌的分離
(7)土壤中真菌的檢測和分離
[1]稀釋平板法
[2]土壤平板分離法
[3]土壤中菌絲體的分離法
(8)土壤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
[1]腐霉屬和疫霉屬真菌的分離
[2]鐮孢屬真菌的分離
[3]輪枝孢霉屬真菌的分離
[4]絲核菌的分離
[5]土壤中輪枝菌(Verticillium)的
定量
[6]小菌核屬真菌的分離
2.菌種的純化和單孢子的分離
(1)瓊膠平板稀釋純化法
(2)稀釋純化法
(3)瓊膠平板表面單孢子挑取法
(4)玻璃毛細管分離法
(5)乾孢子分離法
(6)顯微操作器分離法
3.真菌的培養和生長量的測定
(1)培養性狀的觀察
(2)生長量的測定
[1]目力估測
[2]直線生長
[3]濕重測定
[4]乾重測定
(3)真菌的移植
4.真菌菌種保存
(1)室溫保存
(2)低溫保存
(3)礦物油下保存
(4)土壤中保存
(5)乾燥保存
(6)冷凍乾燥保存
(7)滅菌蒸餾水中保存
(8)防止蟎類的侵害
第四節 真菌孢子的產生、萌發和
計數
1.真菌孢子產生的條件
2.促使真菌孢子產生的途徑
(1)培養基的種類和成分
[1]減低養分的濃度
[2]改變碳源、氮源和它們的比例
[3]選用不同的培養基
[4]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
(2)培養基的理化性狀
[1]固體和液體培養基
[2]氫離子濃度
[3]滅菌方法
(3)培養條件
[1]溫度
[2]光照
(4)培養方法
[1]通氣和振盪
[2]移植方法
[3]培養時期
[4]劃碎菌落
3.孢子萌發的條件
(1)溫度
(2)濕度
(3)空氣
(4)氫離子濃度
(5)養分和其他刺激萌發的物質
(6)光照
(7)孢子的壽命和生活力
(8)孢子的成熟度和休眠期
4.孢子萌發的方法
(1)懸滴法
(2)載玻片上的萌發法
(3)培養皿中萌發法
(4)瓊膠平板表面萌發法
(5)其他方法
5.孢子萌發的記載
6.真菌孢子的計數
(1)計數器計數法
(2)培養皿計數法
(3)混濁度計數法
第十二章 植物細菌病害
第一節 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類和
命名
1.棒桿菌屬 (Corynebacterium)
2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
3.短小桿菌屬 (Curtobacterium)
4.木質部小菌屬(Xylella)
5.嗜木質菌屬(Xylophilus)
6土壤桿菌屬 (Agrobacterium)
7.歐文氏菌屬 (Erwinia)
8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9.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
第二節 植物病原細菌的鑑定
1.細菌病害標本的檢查
(1)症狀的觀察
(2)顯微鏡檢查
2.植物病原細菌常見的屬和種
第三節 病原細菌的分離和培養
1.分離方法
(1)培養皿稀釋分離法
(2)平板劃線分離法
[1]分離材料新鮮
[2]適宜的培養基
[3]菌落的選擇和分離
2.分離培養基
(1)通用培養基
[1]肉汁凍培養基
[2]馬鈴薯葡萄糖(或蔗糖)培養基
(2)屬和種的選擇性培養基
[1]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
[2]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3]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
[4]歐文氏菌屬(Erwinia)
[5]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
(3)選擇性培養基
[1]選擇碳源
[2]選擇氮源
[3]抑制性物質
3.培養性狀
(1)培養性狀的描述
[1]培養液培養性狀
[2]瓊膠斜面培養性狀
[3]瓊膠平板培養性狀
(2)細菌的色素
4.植物病原細菌的保存
(1)在植物組織中保存
(2)斜面保存
[1]保存黃單胞菌屬細菌的培養基
[2]保存假單胞菌屬細菌的培養基
(3)滅菌蒸餾水中保存
(4)礦物油下保存
(5)甘油保存
(6)冷凍乾燥
(7)乾燥保存
(8)明膠膜乾燥保存
5.細菌的計數
(1)測數計計數法
(2)混濁度計數法
(3)平板菌落計數法
(4)其他方法
第四節 致病性的測定
1.過敏性反應――致病性的初步測定
2.常規接種測定
(1)接種物的準備
(2)接種方法
[1]葉斑病和葉枯病的接種
[2]腫瘤和莖桿枝條病害的接種
[3]腐爛病的接種
[4]蔫萎病的接種
第五節 細菌的形態
1.細菌運動的觀察
(1)懸滴法
(2)培養法
2.細菌的大小和形狀
3.革蘭氏染色法
4.鞭毛染色
(1)載玻片的準備
(2)細菌懸浮液的配製
(3)塗片
(4)染色
[1]賴夫生(Leifson)染色法
[2]西薩-基爾(Cerares-Gill)染色法
[3]柯達卡(Kodaka)溶液染色法
5.莢膜染色
(1)繪圖墨汁顯示法
(2)硫酸銅染色法
6.芽孢染色
7.抗酸性染色
8.類脂內含物染色
9.異染粒染色
10.細胞壁染色
11.晶體染色
第六節 生理和生物化學性狀
1.溫度的關係
2.細菌的耐乾能力
3.細菌的耐鹽性
4.好氧性和厭氧性
5.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1)發酵試驗
(2)檸檬酸鹽和丙二酸鹽的利用
[1]檸檬酸鹽的利用
[2]丙二酸鹽的利用
(3)甲基紅試驗
(4)七葉靈水解
6.氮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1)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還原
[1]格里斯(Griess-11Osvary)試劑測
定法
[2]特羅姆斯陀夫(Trommsdorf)試劑
測定法
(2)蛋白腖的分解
[1]氨的產生
[2]硫化氫的產生
[3]吲哚的產生
7.大分子化合物的分解
(1)明膠液化
(2)澱粉水解
(3)脂肪的分解
8.其他反應測定
(1)石蕊牛乳
(2)氧化酶
(3)過氧化氫酶
9.冰核反應
第七節 植物病原細菌的血清學
1.抗血清的製備
(1)抗原和抗體
(2)抗血清的製備過程
[1]動物的準備
[2]免疫注射
[3]抗血清的處理
2.血清學反應
(1)凝集反應
[1]原理
[2]凝集反應的測定方法
(2)凝集素吸附反應
(3)補體固定反應
(4)沉澱反應
(5)瓊膠擴散法
(6)酶聯法
(7)螢光抗體
[1]原理
[2]細菌螢光抗體技術
[3]使用螢光抗體須注意的問題
(8)免疫分離法
第八節 細菌的噬菌體
1. 噬菌體的分離、純化、繁殖和保存
(1)噬菌體的分離
(2)噬菌體的純化
(3)噬菌體的繁殖
[1]瓊膠平板法
[2]培養液繁殖法
(4)噬菌體的保存
2.噬菌體的定量
(1)一般瓊膠平板法
(2)表層平板法
(3)雙層瓊膠法
3.噬菌體性狀的觀察和測定
(1)噬菌斑的大小和形態
(2)寄主範圍的測定
(3)失毒溫度的測定
(4)血清學反應
(5)噬菌體的吸附現象和它的利用
[1]測定未被吸附的噬菌體
[2]測定受侵染細菌的數目
(6)噬菌體的潛育期和繁殖量
[1]離心除去游離噬菌體
[2]抗血清除去游離噬菌體
4.噬菌體的套用
(1)植物病原細菌菌系的鑑別
(2)利用噬菌體的消長預測病菌的消失和
發病情況
(3)利用噬菌體測定寄主細菌的存在
(4)病害防治上的套用
第九節 植物細菌病害的防治
第十三章 植物植原體和螺原體病害
第一節 植物植原體和螺原體的
分類地位
第二節 植物植原體病害
1.植物植原體病害的重要性
2.植物植原體病害的診斷
(1)症狀診斷
[1]病毒病還是植原體病
[2]蟲毒
[3]生理性病害和藥害
(2)四環素等抗菌素類的治療
(3)植物植原體的顯微鏡檢查
[1]螢光顯微鏡檢查
[2]電子顯微鏡檢查
(4)接種試驗
(5)植物植原體的保存
3.植物植原體的提純
4.抗血清的製備和血清學反應
5.植物植原體的核酸探針
第三節 植物螺原體病害
1.螺原體種的劃分
2.螺原體的顯微鏡檢查
3.螺原體的分離和培養
(1)螺原體的分離
[1]植物組織內分離
[2]昆蟲體內分離
(2)培養基
4.抗血清的製備和血清學反應
5.傳染試驗
6.螺原體病害的防治
第十四章 放線菌
第一節 放線菌的分離和培養
1.分離
(1)土壤分離
[1]甘油精氨酸培養基
[2]澱粉酪朊培養基
[3]大豆粉葡萄糖培養基
(2)植物病組織中分離
2.純化和培養
3.菌種的保存
第二節 瓊膠平板上拮抗作用的測定
1.純化菌種的測定
(1)拮抗體和測定生物瓊膠平板表面接種
(2)拮抗體接種混有測定生物的瓊膠平板
2.土壤中拮抗體直接篩選
(1)平板稀釋法
(2)三層瓊膠法
(3)噴霧法
第三節 培養濾液效價的測定
1.抑制生長濃度測定法
(1)液體培養測定
(2)瓊膠平板培養測定
2.環柱測定法
3.紙碟測定法
第四節 放線菌的形態觀察
第十五章 植物病毒病害
第一節 植物病毒的本質
第二節 植物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1.Bromovirus Group(雀麥花葉病毒組)
2.Carmovirus Group(香石竹斑駁病毒組)
3.Comovirus Group(豇豆花葉病毒組)
4.Cucumovirus Group(黃瓜花葉病毒組)
5.Fabavirus Group(蠶豆病毒組)
6.Luteovirus Group(黃化病毒組)
7.Satellitevirus Group(衛星病毒組)
8.Tobamovirus Group(菸草花葉病毒
組)
9.Rhabdovirus Group(桿狀病毒組)
10.Cryptovirus Group(隱症病毒組)
11.Reovirus Group(呼腸孤病毒組)
12.Geminivirus Group(雙體病毒組)
13.Caulimovirus Group(花椰菜花葉病毒組)
第三節 植物病毒病的症狀
1.植物病毒病的外部症狀
(1)花葉
(2)變色
(3)環斑和環紋
(2)鏡頭的直徑
(3)光圈
2.濾色片
3.標本的攝影
4.顯微攝影
第五節 報告
1.準備提綱
(1)題目
(2)前言
(3)試驗材料和方法
(4)觀察 調查 試驗結果
(5)討論
(6)參考文獻
2.準備圖表
3.報告寫作
附錄 常用化學藥品譯名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