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簡介,人物生平,家庭,家庭影響,1928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2年,個人簡歷,成就貢獻,簡述,指導思想,防治研究,歷任職務,高尚品德,晚年,總結,主要論著,
基本簡介
殷恭毅(1912年- ),吳江平望人。植物病理學家。1926年入黎里“四高”五年級學
習,1928年夏畢業。1939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1940年受聘於金陵大學生物系植物組。自1940年在金陵大學農學院任教,畢生獻身教育事業,授業傳道,身體力行,堪為人師,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並在果樹病害和霜黴菌分類研究方面頗有成就,深受植物病理學和菌物學同行稱讚。1987年10月退休。
人物生平
家庭
殷恭毅,江蘇省吳江平望鎮人,1912年9月4日生。父親殷傳書擅長國畫,曾在上海中學任教,後在家鄉經營米行。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占平望鎮後,他舉家避難鄰鎮,保持愛國民族氣節。生母顧漱文,勤儉善良,早喪。
家庭影響
殷恭毅在家中排行第四,從5歲起受祖母、父親啟蒙識字,後家中聘一秀才教其經史古文。14歲進黎里國小,當時的校長毛嘯岑接近進步人士柳亞子等。在革命新思潮影響下,師生關心國家民族大事,使他在學業與思想上進步很大。
1928年
秋,殷恭毅考入東吳大學蘇州附中,在陳克讓老師的啟發下產生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1933年考入東吳大學生物系。
1937年
日本侵略軍侵占上海,學校遷浙江吳興,不久解散。當時他擔任學生會主席,為幫助同學們疏散做了許多工作,最後攜弟由安徽宣城轉武漢,與老師劉承釗、陸近仁及同學胡淑琴、陸寶麟等結伴同行到成都,進華西大學生物系借讀。
1938年
畢業前,巧得機遇選讀金陵大學俞大紱開設的植物病理學課程。在此期間經常前去請教,深感這是一門理論與生產實踐聯繫緊密的新學科,便下決心攻讀,立志當一名植物醫生,獻身農業。這一決定得到東吳大學生物系劉承釗嘉許,旋即出請金陵大學魏景超教授指導畢業實習設計和畢業論文。在魏景超指導下,他對成都地區蔬菜病害進行了調查。這次調查不僅使他接觸和認識了許多蔬菜病害,掌握了調查研究方法,而且寫出了第一篇報告——“成都郊野之蔬菜病害調查報告”。在此期間他又結識了凌立教授,並同時幸得兩位植物病理學教授的教導,確定了畢業論文的題目為“豇豆猝倒病之研究”。從此,專業興趣更加濃厚,不僅探明了引起豇豆猝倒病的病原菌是立枯絲核菌(Rhizctonia solani)和鐮孢霉(Fusarium spp.),而且還發現了立枯絲核菌的重寄生真菌綠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進一步研究發現,分泌的毒素可殺死立枯絲核菌的菌絲,從而接觸到植病的生物防治領域。
1939年
1940年
1942年
考取金陵大學農科研究所植物病理專業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在魏景超教授指導下,對蘋果輪紋褐腐病進行研究,揭示了該病乾癌形成的原因;病菌初次侵染來源於乾癌上形成的子實體;病菌分生孢子靠雨水傳播的距離不超過10米;病菌從寄主皮孔侵入後可擴展到枝幹韌皮部及木質部以及品種間發病程度與枝幹皮孔的數量及結構密切相關等發病機制;指出刮治不能根除,提出使用濕潤滲透劑和殺菌劑塗刷枝幹的防治新方法。這一研究為後來的教學和科研奠定了基礎。
個人簡歷
1912年9月4日 生於江蘇吳江平望鎮。
1933年 東吳大學蘇州附中、高中畢業。
1942年-1944年 金陵大學農科研究所植病學組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44年-1947年 金陵大學植病組講師。
1947年-1952年 金陵大學植物病蟲害系副教授。
1952年-1980年 南京農學院植保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81年-1987年 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教授、系主任。
1987年10月 退休。
成就貢獻
簡述
1944年殷恭毅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講師,1947年升為副教授,同時受聘四川大學和川康農工學院的植物病蟲害系兼課。1952年院系調整成立南京農學院,他在植保系植物病理教研組任教。1957年任植保系副主任,除了講課及帶領學生生產實習,還從事蘇南地區稻、麥、棉的病害普查以及甘薯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研究,並先後參加了山東、安徽兩省的農村經濟調查。稍後,又參與舉辦植物檢疫培訓班,為蘇、皖、魯、浙各省培訓了一批植檢幹部。“文化大革命”期間,殷恭毅受到嚴重衝擊,下放農場、果園勞動多年。1979年復校後任植保系主任,1987年秋退休。
指導思想
在教學上,殷恭毅一貫堅持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當前生產服務的指導思想,每年都抽出時間深入生產第一線調查和解決植病防治問題,親自採集、製作和鑑定了大量的植病標本,並對太湖沿岸柑桔凍害和青梅幼果脫落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主幹捆稻草、修剪及灌溉相結合防治桔樹受凍害的有效措施;指出青梅幼果脫落嚴重是由於蟲害和病害所引起,應以噴藥治蟲防病為主,防止幼果脫落。下放果園勞動期間,對當時新發現的梨樹銹水病進行了系統調查、觀察和試驗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並在1976年確認梨樹銹水病是由一種歐氏桿菌(Erwinia sp.)為害所引起的。而日本的梅木清作和長井雄治在1984年才報導了可能相同的梨銹色胴枯病,病原菌也是歐氏桿菌。進入80年代,他先後開展了柑桔樹脂病、爛根黃葉病、腳腐病、炭疽病、脂點黃斑病及板栗果實采後貯藏病害和食用菌病害的研究,在中國首先報導了柑桔外貌健康枝幹皮層及葉片組織中常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樹脂病菌(Phomopsis citri)等多種致病菌潛伏侵染狀況普遍,指出誘發上述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是樹勢衰弱、受凍害和損傷,提出了最佳化栽培措施、增強樹勢為主的預防措施。殷恭毅對太湖地區桔樹爛根黃葉病進行了研究,並在中國首次報導該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指出前人報導的腐皮鐮孢霉(Fusarium solani)是一種隨後或複合侵染菌,提出了刮治潰瘍部和使用瑞毒霉、甲霜靈或多菌靈塗治潰瘍和藥液灌根的防治方法,同時證明發生在湖北宜昌地區的柑桔腳腐病與江蘇吳縣的桔樹爛根黃葉病屬同一種病害。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報導了江蘇吳縣桔樹上3種疫黴菌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侵染為害果實的症狀。柑桔脂點黃斑病是中國柑桔產區發生普遍、引起病葉早落的病害,其病原有人認為是生理性的,有人認為是尾孢霉引起的,他指導研究生通過系統研究,查明該病是由柑桔球腔孢(Mycosphaerella citri)侵染引起,該菌無性階段為柑桔灰色疣絲孢(Stenella citri-grisea),這在中國是新紀錄。指出病害初侵染來自病落葉上產生的子囊孢子,病菌從氣孔侵入後潛育期長達45-65天。板栗果實采後貯存期霉爛是生產經營和外貿銷售中久存的棘手問題,經過他系統研究,探明致霉的病原菌主要是膠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擬莖點霉(Phomopsis sp.)、小穴殼菌(Dothiorella sp.)等幾種,並證明病菌主要在幼果期從枯死花柱侵入,在種胚及其附近種仁組織中呈潛伏侵染狀態,不適宜的採收和貯藏條件導致病害發生,研究了較低溫度或較高溫度下貯藏防霉保鮮的雙重效果。在石榴和蘋果病害研究方面,發現了兩種痂園孢菌新記錄。成為中國果樹病害研究方面頗有影響的學者。
防治研究
在食用菌病害調查和防治研究方面,殷恭毅完成了江蘇食用菌病害名錄並提出了防治新措施。其研究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並收編在《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中國卷)中。在真菌學科方面,他於1979年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志編委會組織的《中國霜霉目菌志》的編撰工作,具體負責該目中的霜霉屬(Peronospora)。在此之後長達9年的編撰過程中,他先後赴黑龍江、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浙江等11個省、自治區採集並徵集霜霉屬菌標本。他常為採集某一種霜霉病標本而翻山越嶺、起早摸黑地在田間、荒野、山谷等處尋覓,並親自整理和處理標本,在顯微鏡下反覆觀察、測量、鑑定、繪圖、描述、核對。對確定一個新種或新記錄,他堅持反覆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一絲不苟,最後自己撰稿。這種嚴謹的學術作風,深受同行的讚譽。9年間得助手合作,共鑑定描述了中國的霜霉屬61種,其中發現新種3個,新記錄1個。該志已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負責匯總,交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他在真菌分類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凝聚了他花甲之年後的大量精力,可稱是金秋季節的豐收。
歷任職務
殷恭毅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微生物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委員,《真菌學報》編委、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及江蘇省科委食用菌領導小組成員等,在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方面頗有影響。
高尚品德
殷恭毅從教近50年,學生遍及全國,但無不對其治學嚴謹、工作認真、平易近人、有求必應、勤勤懇懇和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所感動。他一生把植物病理學和生產實踐密切結合,主動承擔被認為是低水平的病害調查和防治工作;在教學上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擔任植保系行政領導工作期間,對組織建設、人員安排、經費分配及使用等方面,總是從大局著眼,從不私營自己的小地盤,就連工資調整時他也主動謙讓。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有今天的規模、學術水平和聲譽,與他近50年的辛勤分不開。殷恭毅在南京農大植保系資格老、貢獻大,但從不謀私利。他常說:“事業靠集體力量,個人作用微不足道,團結就是力量”。為了單位的團結,他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他真心實意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中青年,並總是滿腔熱情地扶持,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生活上,他的住房幾十年不遷高求新,從不亂花公家一分錢,凡屬私人的事務一律自己支付;在系裡,他的工資收入並不是最高,但他每年訂閱的國內外報刊最多;無論哪一個同行有求於他,他都給予熱情幫助,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資料提供出來。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必定到處去查找資料,儘可能給予圓滿解答。經他審改的論文或著作,發現問題時他總是認真修改和提供有關資料,幫助作者完善後發表,從不刁難或壓制任何一個同行。
晚年
1983年,已逾古稀之年的殷恭毅,應昆明動植物檢疫所邀請,出於對事業負責和對邊陲植物檢疫事業的支持,欣然親自前去指導雲南省農作物病害普查工作的複查和疑難標本的鑑定。他行程數千里,每到一處,一下車就到田間、山坡進行調查和採集標本,中午從不休息。晚上,他常與當地幹部座談或伏案整理材料,還抽空給當地技術幹部講課。將近一個月的野外調查結束回到昆明,他又立即投入室內標本覆核及鑑定,使當地人們深受感動。他處處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生活簡樸,埋頭工作,充分體現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回到南京後他仍抽出許多時間繼續鑑定和審核疑難的病害標本,查閱資料。4年後,一部近60萬字的《雲南農業病蟲雜草名錄》正式出版發行,它含有這位老教授對邊疆植保植檢事業的一份深情厚意。在雲南期間,他了解到雲南農業大學植病研究室需要充實圖書資料,最近,他將自己積累的9箱專業圖書期刊無償贈送給雲南農業大學植保系。他說:“我已經84歲了,讓這些圖書資料為邊疆培養植保人才和開展植病科學研究發揮作用。”
總結
一個人的一生做幾件好事並不難,但一輩子都勤勤懇懇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並甘為人梯是不容易的。殷恭毅正是這種人,許多弟子們給他一個“老黃牛”的美稱。他心境坦蕩、生活充實,“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深受人們尊敬。
主要論著
1、殷恭毅:《成都甘薯病害調查及其貯藏預防試驗預報》,《中央研究院學術彙刊》,1942,1(1):159~160
2、殷恭毅:《蘋果輪紋褐腐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1944
3、殷恭毅:《蘋果輪紋褐腐病原菌乾癌之發生及清除試驗》,《中華農學會通訊》,1944,50:27~28,R.A.M.1984,27(5):242
4、殷恭毅,徐雍皋:《梨樹銹水病發生規律及防治途徑的初步調查研究》,《徐州果樹通訊》,1973(1):15~19
5、殷恭毅,劉克均,魏大為:《柑桔枝幹皮層及葉片組織中潛伏侵染病原菌的調查研究》,《南京農學院學報》,1981(4):1~8
6、劉克均,殷恭毅:《人防地道中栽培平菇出現畸形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南京農學院學報》,1983(4):49~55
7、諶多仁,殷恭毅:《石榴與蘋果兩種痂圓孢菌新記錄》,《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5(1):34~39
8、劉克均,殷恭毅:《葉斑蟲形孢菌引起榲桲赤斑病》,《中國果樹》,1985(3):43~44
9、劉克均,殷恭毅:《平菇病毒病的初步研究》,《中國食用菌》,1985(5):22~24
10、劉克均,殷恭毅:《江蘇省人工栽培食用菌病害調查及防治研究》,《中國真菌地衣學術討論會交流資料》,1986
13、孟有儒,殷恭毅:《霜霉屬菌一新種——微孔草霜霉》,《真菌學報》,1989,8(4):247~250
14、劉景晶,殷恭毅:《江蘇紅桔及湖北甜橙樹爛根黃葉病的病原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3,16(1):38~44
15、劉景晶,殷恭毅:《江蘇吳縣東山紅桔3種疫霉病菌生物學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4,17(1):121~123
17、殷恭毅:《植物病理學名詞條文》,見:《辭海》(第二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