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疫病

桑疫病

桑疫病又名細菌病,是由桑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發生在桑上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有縮葉型、桑黑枯型和斷柄型3種病型,以前2種較為常見,特別是桑黑枯型發生面積較廣。春季發生危害的,多為縮葉型;夏季發生危害的,多為黑枯型。

桑疫病分布於江蘇、浙江、山東、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安徽、河北、山西、陝西、雲南、遼寧和重慶等省份的植桑區,以浙江、江蘇和山東省發病較為重。主要危害桑樹主幹、枝條和頂葉,流行發生時,株發生率可達到90%以上,受害桑園常減產20%左右,個別年份局部地區可造成60%以上的損失;部分受害縣市蠶區危害面積達70%;受害桑葉品質嚴重下降。

桑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接穗、苗木檢疫,藥劑防治,栽植抗病品種,加強桑園肥培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疫病
  • 別名:細菌病
  • 病原:桑假單胞桿菌
  • 為害作物:桑 
  • 為害部位:嫩葉、嫩梢、枝幹等
病原特徵,形態特徵,生理特徵,為害症狀,縮葉型桑疫病,桑黑枯型桑疫病,斷柄型桑疫病,分布範圍,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形態特徵

桑疫病病原細菌是桑假單胞桿菌(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Boyer ct Lambert)Young,Dye and Wilkie)。桑假單胞桿菌由於菌體多糖抗原不同,分成Ⅰ、Ⅱ、Ⅲ和Ⅳ型等四個血清類型。黑枯型致病菌是屬黑枯菌系Ⅰ型血清,細菌體短桿狀,兩端飩圓,大小1.4微米×3.2微米,單服生束鞭毛,無莢膜,不產生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在普通細菌培養基上形成白色濕潤的圓丘狀菌落。菌落內部一般呈網狀結構,具綠色螢光。

生理特徵

黑枯型致病菌需氧生長,接觸酶試驗、產氨試驗呈陽性。硝酸還原試驗、明膠液化、硫化氰產生、靛基質試驗、甲基紅及V.P.試驗等均呈陰性。在含蔗糖培養基上產生果聚糖,能分解一些糖、 醇,但不產氣,能使石蕊牛乳變藍。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8-31℃,乾熱致死溫度90℃,10分鐘,濕熱致死溫度48℃,10分鐘,生長pH範圍為5.0-9.0,而以pH6.3-8.0最適,日光直射90分鐘,紫外線燈照射25分鐘被殺滅。
縮葉型致病細菌屬縮葉菌系,包括Ⅰ、Ⅱ、Ⅳ型3種血清型,其生物學特性與黑枯菌系基本相似。僅在孔恩氏培養液和木糖的氧化產酸上及最適生長溫度25-28℃、乾熱致死溫度120℃、陽光直射150分鐘、紫外線燈照射40分鐘殺滅等生理生化特性上與黑枯菌系有較大的差異。病原細菌血清,對菌株顯示很強的凝集反應。對同屬的菌株,也有反應,但凝集效價較低。

為害症狀

縮葉型桑疫病

縮葉型桑疫病發生在嫩葉和嫩梢上,若病原細菌從葉片氣孔侵人葉內,則葉面散生油浸狀圓形病斑,病斑逐漸擴大變為黃褐色,周圍稍褪綠變黃。隨著嫩葉長大,病斑部壞死穿孔,葉片皺縮,進而脫落。若病菌從葉柄,葉脈處侵入,則通過維管束擴展至葉脈,常在葉背的葉脈上形成病斑,初呈褐色,後變黑色,使葉片不能展開,葉面反向捲曲。病菌從嫩梢侵入時,枝條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縱裂病斑。

桑黑枯型桑疫病

桑黑枯型桑疫病侵染桑葉時,葉片呈現褪綠轉黃的不規則多角斑。侵染新梢發生爛頭症,並沿枝條向中下部蔓延,在枝條表面形成粗細不等稍隆起的點線狀黑褐色病斑,枝條內部呈現比外部更鮮明的黃褐色點線狀病斑。有的病斑可穿過木質部深達髓部,木質部和髓部受害後發生畸形病變。有時病斑相連成塊,在中央形成空洞,空洞周圍的表皮組織向外突出呈隆起狀。有的病斑能蔓延到桑芽的中軸組織、枝幹和潛伏芽內。

斷柄型桑疫病

斷柄型桑疫病在5月上旬開始發病,5月下旬發病嚴重。在枝條上部、嫩葉葉柄中間部位的下方縊縮發黑,隨後桑葉枯萎下垂,進而在葉柄縊縮處斷裂脫落。影響春葉產量。

分布範圍

桑疫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中國的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遼寧等省蠶區均有發生為害。

侵染循環

桑疫病病原菌在枝條、冬芽及土中越冬,翌年春暖後增殖,使芽、葉發病成為初次侵染源。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病斑部溢出菌膿,通過風雨及枝葉接觸、昆蟲帶菌等傳播到嫩梢和尚未完全展開的嫩葉上,從氣孔和傷口侵人樹體,引起再侵染。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原菌侵入嫩葉和頂芽,經7天左右發病,向下擴展到枝條中下部,嚴重的可延伸到枝條基部,甚至侵入潛伏芽,成為夏伐後的初次侵染源。在陰雨季節,病原菌大量繁殖,不斷引起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擴展。病土及殘留在土壤中的病葉、病枝也是侵染源之一,但樹體病組織是主要的侵染源。帶病苗木和接穗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傳染源。

流行規律

氣候條件:桑疫病與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係,高溫、多濕的環境,有利於桑疫病原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非常容易發病。
暴風及昆蟲因素:暴風和昆蟲危害,可使桑樹傷口增多。傷口是病原菌侵人組織的主要途徑,加上昆蟲在活動中攜帶部分細菌幫助傳播,因此,遭受風害和蟲害嚴重的桑園,發病往往嚴重,特別是暴風雨加上濕熱環境,更易使桑疫病暴發。
栽培管理:桑園的栽培方式上,低乾密植的桑園由於通透性差,桑疫病的發病有加重的趨勢。另外,低洼地、積水的桑園也是桑疫病易發的一個因素;不能及時給發病的桑樹剪去病枝和除去雜草,也是來年桑園再次發病的重要因素。如果上年秋天發病較重,越冬的病原多,第二年春年發病,秋天很有可能大面積暴發。
桑樹品種:不同的桑樹品種對細菌病的抗病力存在顯著的差異,通過試驗調查,湘7920抗病性最好,湖桑32號,農桑12及雲桑2號次之,育71-1、璜桑14等較弱。
桑園施肥:肥培管理不當,偏施氮肥的桑園,雖然桑葉產量大幅度提高,但桑樹組織柔軟,發病比較嚴重。而結合施用有機肥的桑園發病則比較少。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接穗、苗木檢疫:本病是維管束侵染病害,可通過桑苗、接穗傳播。因此要在病區實行檢疫,檢查有點線狀病斑的接穗和苗木,尤其是新蠶區調進接穗、苗木時,應重視檢疫。
2.栽植抗病品種:本病多發地區,可選栽抗病力強的湖桑7號、湖桑199號、農桑8號、湖桑32號、湖桑197號、油桑、倫教40號和劍持等桑品種。
3.加強桑園肥培管理: 桑園要避免不合理間作。低洼多濕的桑園要開溝排水。增施有機肥料。酸性土壤要增施石灰改良土壤。

化學防治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在剪除病梢後,用300-500單位土黴素、100毫克/升鹽酸環丙沙星或鹽酸恩諾沙星藥液噴霧防治,隔7-10日再噴1次(建議不同類型的藥劑交叉使用),可以控制病害。廣東在發病前期採用0.1%銅氨液(50克硫酸銅+12%氨水400-450毫升+水50升)隔2天連噴2次,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冬春每畝施石灰氮25-30千克,以殺滅土壤中越冬病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