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石會鎮位於黔江區西部。面積127平方千米,人口15900人(2017年)。轄關後、黎明、武陵3個社區,中元、工農、會西、青山、高峰、梅子6個行政村,65個村(居)民小組。國道319線過境。境內武陵山原為著名的佛教聖地。
[代碼]500114106:~001關後居委會 ~002黎明居委會 ~003武陵居委會 ~200中元村 ~201工農村 ~202會西村 ~203青山村 ~204高峰村 ~205梅子村
沿革
清代為石會鄉,1958年改兩會壩公社,1983年復置石會鄉。1997年,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成果、黎民、關後、龍鳳、梅子、火岩、高豐、會東8個行政村。
附:工農鄉位於黔江縣西部,距縣城35千米。國道319線過境。香山寺為武陵山廟宇僅存的古蹟。 原屬石會鄉,1953年析置武陵、解放、工農鄉,1956年並為工農鄉,1958年與石會鄉合建兩會壩公社,1962年析置工農公社,1983年復置工農鄉。1997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岩坪、會西、解放、工農、石關、中園、五坪、武陵、陵北9個行政村。
鄉鎮概述
地理環境
石會鎮位於
東經105°13'—110°18'、
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與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
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
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
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石會鎮境內交通較為發達。
交通情況
石會鎮有原319線13公里且穿過集鎮,黔彭二級路過境3公里,相當於二級路水平的
武陵仙山旅遊路17公里,原黔江—黃溪縣道8公里,已建成村道路188公里,各村的村道聯網路已基本形成。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296
|
男
| 4326
|
女
| 3970
|
家庭戶戶數
| 263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282
|
家庭戶男
| 4320
|
家庭戶女
| 3962
|
0-14歲(總)
| 2269
|
0-14歲男
| 1198
|
0-14歲女
| 1071
|
15-64歲(總)
| 5482
|
15-64歲男
| 2848
|
15-64歲女
| 2634
|
65歲及以上(總)
| 545
|
65歲及以上男
| 280
|
65歲及以上女
| 26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963
|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5900人。
鄉鎮轄村
經濟結構
石會鎮未來發展定位是旅遊—加工—貿易型城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
效益為核心,確立了“最佳化一大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突破兩大重點(旅遊、城建),鞏固三大基地(烤菸、經果林、蔬菜),培育四大支柱(茶葉、畜牧、蠶桑、
非公有制經濟)”的戰略思路,通過全鎮上下通力協作,苦幹實幹,全鎮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石會特色的區域
經濟結構。
經濟狀況
石會鎮鄉鎮企業
石會鎮有珍珠蘭茶業總公司、武陵花炮廠、陵仙香燭廠、紙廠等企業,有一定
工業基礎,有規模有資源品牌,其中
珍珠蘭茶業公司系重慶市市級龍頭企業;有產業優勢,茶葉、
蠶桑、烤菸等都有一定規模;集鎮市場建設初具規模,有各類專業市場4個,
商業步行街350米,商業文化廣場1座,商貿中心初步成形。
石會鎮以珍珠蘭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武陵花炮廠為代表的
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區鎮鄉中獨具
特色。黔江珍珠蘭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系渝東南最大的茶葉生產加工
企業,年生產茶葉634噸,
營業收入1200萬元,
利稅200萬元;武陵花炮廠是煙花爆竹生產基地,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700萬元,利稅近100萬元; 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430戶,從業人員650餘人,營業額達800萬元。
文教衛生
石會鎮中學
石會鎮石會
中學是全區僅有的兩所農村高完中之一,占地面積120餘畝,有教職員工105人,在校學生1583人,教學質量較好,尤其是扶貧辦學開辦的
宏志班和“雙證式(學歷證、技術等級證)”辦學模式,曾得到重慶市教委的肯定,被
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教育先進集體”。
石會
國小占地面積48畝,現有教職員工95人,在校學生2415人,年年考評在全區農村國小中位列第一。兩所學校的硬體環境,在全區農村學校中屬於一流。
石會鎮中心衛生院占地面積12畝,現有
職工38人,年收入180萬元,醫院硬體設施、
醫療水平和
服務質量在全區農村衛生院中名列前茅。石會鎮民眾體育發展較好,被
中國農業部、
國家體育總局和農民體協命名為“中國億萬農民健身鄉鎮”。
工農業建設
農業發展
農業 石會鎮現有桑園面積5720畝,共育室15個,室外大棚660個,
養蠶戶824戶。全年發放蠶種2448張,產繭8.73萬公斤,實現
產值150.2萬元,張平產繭35.7公斤,產量完成102.76%。石會鎮成立了石會凌峰生豬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8人,
融資6萬多元,生豬二級擴繁場動工2個;新建人工授精站1個已投入使用;規劃
養殖大戶513戶,新建圈舍2.62萬平方米,改建圈舍3520平方米;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養殖場已動工建設15個;其中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5個。石會鎮大力發展蔬菜
產業,規劃建設1000畝
大棚蔬菜,使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石會鎮在關後居委7組新建了12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投資50萬元,建成100個大棚,年蔬菜產量達50萬公斤,產值70萬元。石會鎮發展珍珠蘭花產業,積極配合鴻業公司和農業局,在武陵1組建設了一個
珍珠蘭苗圃;與珍珠蘭茶葉總公司共建了100畝珍珠蘭茶基地。石會鎮
烤菸契約種植面積800畝,交售菸葉4.82萬公斤,實現
產值42.2萬元,戶平收入4600元。
工業發展
石會鎮
珍珠蘭茶業總公司強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努力壯大生產規模,著力主打
品牌的自主創新,公司現有資產2000餘萬元,廠區占地110畝,有各類設備100多台(套)及配套廠房5000餘平方米,年產
茶葉800噸,泡菜1000噸,肉脯及山珍
食品300餘噸,總產值達1200萬元,
利稅120萬元;石會鎮武陵花炮廠在加強安全生產的同時,加大
產品結構調整力度,籌資100萬元,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同時加快了企業
技改步伐,新引進5台自動化編織、
封裝機,企業產值超700萬元;石會鎮東俊石材有限公司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
技術力量增強,行銷渠道健全,品種不斷齊全,企業
資產從200萬元迅速擴漲到800萬元,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石會鎮大米加工廠在加強優質大米基地建設的同時,實施了“100家”放心糧店建設活動,健全
銷售網路,提高
服務質量,穩步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年產值近1000萬元,
銷售收入超800萬元。
旅遊資源
石會鎮有
旅遊勝地武陵仙山,以其獨特的奇峰異石和悠久的儒道釋
文化名揚古今,集奇特的地質地貌、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寺道觀、氣象異景於一體,天地獨鐘,神靈造化,奧妙無窮,占盡名山雄、奇、險、峻、幽、雅、秀、美之先機,明清時期,是與
峨眉山、
梵淨山齊名的宗教勝地,旅遊開發潛力無限。旅遊業是石會鎮的新興產業,國家森林公園武陵仙山雄奇險峻、
風景如畫,
儒釋道文化源遠流長,是曾與峨眉山、梵淨山齊名並舉的佛道教聖地,景區內以
香山寺、真武觀、
天子殿為代表的武陵
古剎始建於漢唐,興盛於明清,是佛道教信眾禮教和朝拜的聖地。景區內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奇石林立,數十種珍稀動植物生長於內,是休閒娛樂、旅遊渡假、回歸
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石會鎮境內的
武陵仙山景區,集奇特的地質地貌、悠久的
民族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於一體。具有名山險、奇、峻、幽、秀等特點。
石會鎮梅子關下的“武陵仙燈”,羽人山上的“十八羅漢”,斜岩寺畔的“金杯玉盞”、八角廟旁的“印合岩”、譚家寨側的“倚天劍”等無數景觀和無盡的傳說,極具旅遊開發
價值。武陵仙山在明清時期就與峨嵋山、
梵淨山齊名,是
渝東南宗教文化中心,直到
民國時期武陵仙山仍是黔江的佛教中心。作為黔江國家級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武陵仙山植被完好,
森林覆蓋率達56.8%。有
紅豆杉、
白豆杉、
水杉、
珙桐等珍稀植物和黃猴、獼猴、
紅腹錦雞等珍禽異獸,自然資源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