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石各莊鎮東距104國道8公里,
京津塘高速公路、
津保高速公路、京津公路等12條國家級幹道均在周邊通過,建設中的京滬高速在此通過並設有出口;京滬、京哈、京九、津薊在附近通過,並設有客貨站,客貨運輸方便,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路,就談不上致富和發展,更談不上城市化進程。用石各莊鎮老百姓的話說:沒有路,家財留不住,外財進不來。近幾年,具有超前意識的石各莊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路網建設作為全鎮的重點工作,投入巨資加快建設與發展步伐。鎮黨委、政府把建設便捷、開放的路網體系,作為構築城市化發展的基礎,每年都要按計畫改造、新建公路,構築相互貫通、快速便捷的公路網,以此帶動全鎮基礎設施的完善,帶動小城鎮建設和城市化大格局的形成。如今,如果您有機會來到石各莊鎮,一定會被這裡一條條筆直寬闊、綠陰掩映的路網建設所吸引。
環城路、鄉村公路、中心街道縱橫交錯,路路暢通,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1998年,修建石各莊鎮中心街路,改造後的路面寬由原來的4米到現在的8米。1999年,圍繞鎮區修建長達5000米的西外環路,2000年又修通了2400米的東外環路,使全鎮交通狀況明顯改觀;2000年,修建貫穿鎮區的政府路,改造後的路面寬由原來的7米達到現在的14米,使鎮區與104國道、京津、京霸、津保路更加順暢地連線起來。與此同時,該鎮採取鎮、村、戶共同出資的形式,完成各個村莊支路的鋪磚硬化,把改變村容村貌列入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近兩年,全鎮先後共完成1400多條支路硬化,徹底解決了交通問題。
經濟概況
投資環境
石各莊鎮投資環境優越。跨入新世紀,石各莊鎮黨委、鎮政府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強力實施“環境立鎮,開放興鎮、工業強鎮、科技強鎮、養殖富民”的發展戰略,確立了“招商引智並舉,園區民本先行,產業環境兼顧,城鄉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制定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尤其是依託優勢,建立了創業工業園區,努力打造園區軟、硬體環境,實現了園區“七通一平”,為投資者創造了興業發展的平台。石各莊鎮已成為海內外客商進軍京津進而開拓中國市場的立基之地,是投資者欲取高利的理想沃土。
石各莊鎮致力打造經濟強鎮。目前全鎮擁有飛鷹、海達、萬利、興昊等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85家,形成了建築建材、醫藥製劑、房地產開發、服裝服飾、餐飲服務、木業製造、輕工電子、造紙印刷等8大主導行業。在工業發展上,突出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的招商引資。幾年來,規劃建成占地1000畝的產業功能區,220畝起步區土地已全部出讓並正在建廠,二期1000畝地正在建設中。地處津西北的武清區石各莊鎮,幾年前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近年來,這個鎮確立以城市 化為先導的率先發展戰略,把城市化作為牽動全鎮經濟發展的總抓手,以城市化促進全鎮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快速發展,先後獲得了天津市明星小康鎮、百強鄉鎮和文明城鎮等榮譽稱號,在全區綜合實力評比中排名第一,成為津郊農村城鎮建設率先升起的一顆新星———
鎮區規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幾年農村經濟發展很快,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日漸提高。但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中國加入WTO組織,農村經濟發展在迎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作為農村基層鄉鎮一級的黨委、政府,如何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武清區石各莊鎮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以城市化為先導的鎮域經濟發展目標,提出“工業強鎮、養殖富民”的發展方向,從全鎮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對鎮域45平方公里進行規劃修編,確定了工業區、作物區、養殖區、生態區、住宅區和商貿區新的六區發展格局,定位合理,決策科學,並在實際工作中真抓實幹,穩步落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園區建設
近幾年,地處京津走廊的武清區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加快鄉鎮經濟園區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工貿群體,使經濟園區成為全區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全區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眾多的經濟園區中,2001年建立的石各莊鎮創業經濟園區,以其良好的區位優勢、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效率的服務脫穎而出。石各莊鎮是武清工業基礎較好的鄉鎮,鎮內擁有天津飛鷹集團、天津海達集團等5個支柱企業和50多家民營企業,近幾年通過結構調整,逐步形成醫藥、化工、紙業加工等九大行業,產品暢銷國內外。
2001年底經市政府、區政府批准,石各莊鎮建立了創業經濟園,規劃面積6.6平方公里。園區位於武清城區西南部,距北京85公里,天津28公里,武清城區15公里,北京機場95公里,天津港85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京津公路、京福公路等均在周邊通過,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交通環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建設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與京滬高速公路連線線在此通過並預設了出入口。區內交通便利,地下水資源豐富,生活及工業用水充足。園區自建立以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努力改善投資的硬體環境建設,目前已實現“六通一平”(道路、通訊、供水、排水、供電、供熱、供氣)。隨著區域性招商引資氛圍的形成,各地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經濟園區建設,招商引資一時成了各地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主體力量。
招商引資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石各莊鎮創業經濟園區積極應對,轉變觀念,探索新思路,營造新優勢。在不斷完善硬體環境的同時,他們把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突出服務效果作為重點,努力創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對入區企業所涉及的工商、稅務等一系列手續,實施封閉管理和“一條龍”服務,園區總公司自組建伊始,就制定了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和措施,明確了部門組成及職責,領導層進行了明確分工,建立健全了規範化辦公模式。招商部建立了洽談預案制,在談項目登記制和項目主談判人制,對在談項目定期聯繫逐一落實,全程跟蹤服務,儘可能的滿足企業的需求。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作,使入區企業辦理手續更加簡便高效。今年上半年,經濟園區戰勝種種困難,完成了通訊電網架設工作,辦理完結土地使用證6家,節約評估費、出讓金等項費用總計16.5萬元。同時他們還延伸服務領域,協調企業辦理施工各項手續,房產確權等項工作,為入區企業節約費用23.3萬元,也為入區企業增添了活力與後勁。優越的硬體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進得順心,落得安心,經營得開心,備受中外客商的認可、信賴和好評。到目前,園區已吸引入區企業26家,引資2.2億元,協定出讓土地435畝。
農業產業化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傳統生產方式已不再適應。要加快城鎮建設的步伐,農村經濟的結構需要調整,農民的生產方式需要徹底的改變。正是在這種發展變化之中,石各莊鎮率先提出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之路。在城市化進程中,石各莊鎮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列入城鎮建設的整體工作當中。通過實行區域種植、特色種植、規模種植,改變過去農業一家一戶的生產形式。在具體規划過程中,鎮黨委、政府認為,要加快農業發展,一方面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培育和挖掘農業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要合理進行規劃。通過多方論證和分析,鎮黨委、政府確定了建立作物區、養殖區、生態區三大區域,發展區域農業的發展思路。
建2萬畝作物區,集中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糧食、經濟作物。石各莊鎮是武清區農業基礎較好的鄉鎮,過去農民以傳統農業為主,多是一家一戶種植糧食作物,既分散零落,也不便於機械化耕作和集中管理,土地生產效率不高。建立作物區後,農民能夠更加集中地種植糧經作物,形成區域化、基地化、規模化格局,有利於統一管理,實現良好效益。為了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種植,鎮黨委、政府不斷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按照國家土地使用流轉政策,靈活土地流轉形式,推行反租倒包經驗,使種植大戶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優勢。針對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加入WTO對農業帶來的影響,鎮黨委、政府一方面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抓好傳統農產品的更新換代,依託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科研部門,引進示範一批糧、瓜、果、菜、草等新品種。結合本鎮實際,通過可行調研,上下形成共識,確定農業整體發展目標,堅持以養促種,拉動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宗旨,培育優勢打造精品,作物區內棉花、牧草面積都不斷擴大。圍繞棉花生產,鎮裡專門為棉農聘請了棉花專家,搞大型培訓,進行了19個棉花新品種的示範種植,使民眾對棉花市場及種植技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選好當家品種增產增收。與此同時,這個鎮熱情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的賣難問題,主動與全國行銷部門建立聯繫,簽訂單、跑契約,逐步建起了產、供、銷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為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架起了橋樑和紐帶,形成了農業生產的產業鏈。
建立6000畝養殖區,發展現代化的小區養殖。石莊鎮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十分重視養殖業的發展,確立了“養殖富民”這一農業發展的大思路。過去農民發展養殖業多數都在自家的小院裡,雞、豬、牛、羊等種類畜禽與人生活在一起,規模小、效益低,又嚴重影響城鎮環境。為從根本上解決鄉村環境問題,該鎮黨委、政府提出用3至5年時間,實現養殖業“退村進區”,發展規模化、現代化、高效益的小區養殖,石各莊鎮積極引導農民改變過去的養殖習慣,鼓勵他們在村莊外建立養殖小區,發展現代化養殖業。在小區的建設上,鎮有關部門制定了“統一規劃,集中建設,配套服務,規模生產”的發展原則,並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為每個小區建立獸醫服務部,固定專門技術人員負責疫病防治、飼草飼料、改良繁殖等工作,使農民發展小區養殖的風險大大降低,組織化程度提高,增強了發展的積極性。同時,鎮政府成立服務中心,負責制定全鎮養殖業發展規劃,提出年度養殖指導實施方案,下設專業養殖協會,為養殖戶採集市場信息,提供引進品種、飼料、防疫等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並幫助協調資金土地等問題。充分發揮養殖協會的作用,加強對外聯繫與合作,抓好產品的產、供、銷,努力培育加工企業,儘快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提高農場化管理水平。目前全鎮已成立了豬、牛、羊、特禽等四個專業協會。以養豬協會為例,通過統一購買豬、飼料,統一銷售,每個會員一年就可增收4000多元。截至目前,全鎮養殖小區已達14個,目前奶牛存欄2000頭,年底實現5000頭,肉牛年出欄3800頭,羊出欄15000隻,豬出欄1.9萬頭,其它養殖品種也有了較快的增長。全鎮參與養殖的農戶達到1804戶,從業人員4000人,養殖業增加值2400萬元,占大農業增加值50%以上,僅養殖一項,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260元。
今後幾年,鎮黨委、政府在養殖業上又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一是要加快無公害綠色奶畜產品,全面提高質量;二是著力培育養殖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鮮奶生產為主的農副產品配套體系,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三是以生豬和奶牛為重點,帶動全鎮養殖業發展;四是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全面提高民眾組織化程度,重點發揮好服務中心作用,實現規範化運作,逐步把養殖業全面推向市場;五是抓好供銷兩大市場,立足京津地區,逐步向外省市拓展。到2007年,使養殖業的增加值占大農業增加值的70%以上,實現“養殖富民”的根本目標。
社會事業
生態環境
圍繞創建國家生態環保示範鄉鎮,實施生態林工程,植樹35萬株,構築環鎮、環村、環路綠色屏障。森林覆蓋率達27.5%,境內林木成蔭,果樹成行,成為京津走廊的一顆綠色明珠。土地、水、大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為發展綠色食品提供了最佳條件。
建設生態
建立萬畝生態區,抓好路網綠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鄉鎮,成為人們新的追求和發展方向。石各莊鎮地勢較高,地面高程最高達12.5米,地上水資源匱乏,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差。為此,鎮黨委、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區的思路,改善人居環境。生態區建設主要包括:路網綠化,肺葉工程,綠色屏障。以常綠、成材、實用為原則,今年啟動3800畝生態林建設一期工程。完成了石陣路、楊王路、黃王路公路兩側各50米的綠化帶建設,全年植樹不少於7萬株。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1萬畝生態林建設。探索立體種植模式,抓好林糧、林果、林草、林菜、林藥等項目的引進和示範,借鑑總結推廣經驗,加快產業化進程。近幾年,隨著生態從工程建設的啟動,鎮區環境大為改觀,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外商紛紛來這裡投資,為全鎮小城鎮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設住宅
建設住宅小區。離開祖輩居住的村莊,搬進整潔現代的城鎮住宅區,隨著石各莊鎮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過上了世代盼望的城裡人的生活。鎮黨委、政府為滿足民眾的需要,從1997年開始,就在鎮區挑選居住條件好的地方,為民眾建住宅小區。截至目前,全鎮住宅樓已達8棟,230多戶農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平均每家住宅面積達到100平方米,比城裡人住的還要寬綽得多。
建立商貿
建設商貿區。商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繁榮經濟、增加民眾收入的主要渠道。為此,鎮黨委、政府對商業發展非常重視,將石各莊鎮中心街改造建成商住樓,並將逐漸建成商業區,為經商人提供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加強市場的規劃和管理,加大對個體經商戶的扶植、服務,提供比較寬鬆的發展空間,吸引了本鎮和外省市一批人來此經商。僅去年,就增加商業性門臉、攤點136個,使商貿區內固定攤點與流動攤點達700個,每逢集日,這裡人流量超過萬人,形成了市場繁榮,購銷兩旺的良好局面。不斷完善活動中心、文明示範路、規範化集貿市場、中心花園等公益設施。這些設施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也是城鎮建設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只有抓好了這些硬體建設、載體建設,城鎮建設才有更加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石各莊鎮把集貿市場、中心花園等公益設施建設列入了黨委、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和黨務副書記任副組長、主管城建工作的副鎮長和黨委組、宣、紀委員及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將各項任務進行分解,嚴格落實分工負責制。該鎮黨委一班人認為,加快城鎮的城市化建設進程,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民心工程,代表著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而城鎮城市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堅持高起點、高品位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和建設。所謂高起點,就是著眼長遠,堅持高標準,不搞“小而全”,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高品位,就是立足實際,突出以人為本,兼顧完善城鎮整體形象,使之符合現代城鎮的建設標準。為此,該鎮專門撥專款20萬元用於城鎮這些基礎設施的規範設計,先後聘請了天津鐵三院建場局設計室和天津大學規劃設計院的有關專家,對該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乃至今後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規劃,形成了一個集商、住、行、學習、休閒娛樂等設施建設為一體的詳細的設計方案。武清區委、區政府對該鎮的城鎮建設也非常重視,區主要領導和主管區長親自把關,相關部門多次論證並九易其稿,區政府專門召開區長辦公會,就設計方案進行反覆研究和論證,並最終審批通過了規劃方案。
保證資金
在投入建設的過程中,石各莊鎮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資形式,一是確保政府投入,二是爭取社會贊助,三是爭取上級支持,四是協調各方關係單位幫助,五是鼓勵個人投資。可以說,在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全鎮上下集思廣義,獻計獻策。據統計,從1999年以來全鎮用於城鎮建設的資金,每年都不少於3000萬元,從而確保了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在鎮黨委書記的帶領下,該鎮黨政兩套班子成員沒有歇過雙休日和節假日,經常利用晚上時間深入到農戶家中徵求意見,向農戶講道理,消除誤解,化解矛盾,調動積極性。鎮主要領導只要一有時間就深入到工地詢問進度,敦促工期,監督質量。經過不懈的艱苦奮戰,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一條長1800米的政府路由過去的7米寬改造成14米寬,路面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路兩側用彩色花磚鋪設了2米寬的人行路,安裝了102盞五火華燈,設定了20個固定保潔箱,配備了由6人組成的專業保潔隊伍,道路兩則近50幢商業樓、辦公樓和住宅樓全部實行了樓前衛生“三包”責任制,一條寬敞、整潔、乾淨的公路成了鎮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經市、區批准,鎮政府投資300萬元建設的一個占地60畝的中心公園,也已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吸引一千多民眾健身,並計畫再擴建60畝,使其達到120畝。
規範農貿
農貿市場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市場內完善了上下水、照明及防火設施。在市場兩側建了130餘幢風格迥異、造型美觀的商住樓,130餘戶個體工商戶在樓內經營。其他700多個常設和流動的個體攤販在市場內經營。建起了可容納100餘人的村民培訓中心,裝備了微機、攝像機、錄放機、電視機等電化教學設備,聘請了12名專兼教師(其中10人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建起了占地15.6畝的文化活動中心,內有可容納1000人的劇場、200平方米的活動大廳等。面對城鎮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人們欣喜地說,家鄉天天都有新變化,年年都有新發展,鎮黨委、政府真是為咱老百姓辦了大好事、大實事呀!在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這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後,石各莊鎮千方百計積極發揮這些基礎設施的陣地作用,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為全鎮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外部環境。幾年來,該鎮利用 村民培訓中心和村民學校等教育網路,堅持走農科教結合之路,共舉辦時事政策、實用技術、法律法規等培訓班150期,培訓幹部民眾2萬餘人次,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奠定了基礎。為加強市場管理,鎮政府成立了農貿市場管理辦公室,對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範,參與交易雙方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全鎮個體工商戶由三年前的500戶發展到目前的近800戶。依託政府路和中心花園建設,該鎮組織了多次《武清區市民守則》宣傳教育活動和消夏晚會、秧歌聯賽等活動,有效地激發了民眾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和投身家鄉兩個文明建設的熱情。此外,該鎮還在12個村成立了13個民間花會表演隊、一個京劇團、兩個評劇團、三個燈光籃球場,而且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建有讀書室、老年活動室等,極大地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