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下村位於我鎮的東部,楠溪江沿岸。東臨寺前村、西至上塘嶺與渭石隔江相望。交通方便,距縣城0.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介下村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42人
- 耕地面積:70餘畝
石介下村位於我鎮的東部,楠溪江沿岸。東臨寺前村、西至上塘嶺與渭石隔江相望。交通方便,距縣城0.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石介下村位於我鎮的東部,楠溪江沿岸。東臨寺前村、西至上塘嶺與渭石隔江相望。交通方便,距縣城0.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簡介全村共39戶、142人,總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0餘畝。全村年總產值80萬元,其中農業產...
石介墓地位於該村石家林。石介墓 位於徂徠山西北麓橋溝村南、北望莊北。原墓林占地20畝,古柏千株,濃蔭蔽日。前有明萬曆年間御史宋燾立"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碑",後為石介墓 。墓前立明代學者吳希孔書"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詩碑。 墓林中還有石介於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
石介茶採制於雲南省級茶樹良種——邦東大葉茶,是世界著名茶鄉雲南臨滄市臨翔區昔歸茶區,由著名茶葉學者徐亞和研發、生產和命名,因茶青采自雲南生長在亂石地貌的古茶樹,顧取名“石介”,是源於“萬石相間之所”的特殊茶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深厚的人文底蘊、豐富的物種資源,為石介茶橫空出世創造了條件。生長...
據《徂徠石氏族譜》記載:石作蜀為石氏得姓先祖,石堂村為石氏“徂徠堂”號。自石作蜀祖七十四代起,石介祖二十八代起,本村輩分新叫法:德、道、廣、自、毓、賢、奇、昌、家、邦、永、興、振、光、憲、緒、東、康...又作﹕心、常、廣、登、作、洪、奇、昌、家、邦、永、興、振、光、憲、緒、東...
仡佬族、苗族、土家族、漢族 發展口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所轄村:水村壩、大丘、鄧家、桃子元、胡家、太壩、四合頭、老院子、雙木 生產總值:600.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胡家烤菸基地、石介水玉米基地、瓦房茶葉基地 名特產品:核桃、板栗 辦公所在地:中共務川自治縣紅絲鄉太壩村太壩組
村衛生所一所,執業醫師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9人,月人均140元。享受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人,月人均933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9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33人。名勝古蹟 境內有國家級佛子山風景名勝區的梅子坑瀑布;以及福源寺及梨碑等。此外還有天地岩、天號岩、石介等景觀。珍稀名貴樹種有大柳杉、紅豆杉。...
徂徠鎮北上莊村地處徂徠山與大汶河之間,文化資源豐富,是寶貴的遺產。自古以來,徂徠誕生過數不盡的文化名人,如璀璨的群星照耀著徂徠的歷史長河,宋代的石介、金朝的党懷英……,他們的人品、官品、文品如涓涓細流浸潤著徂徠人民,歷久彌香。黨領導人民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徂徠人民更是爆發出極大的覺悟...
宋石村,即所謂武康城區的“城中村”,東至木橋村,西至城山村,南至宋村村,北至武康鎮城區,千秋村,總面積為1.08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即:石道地、魚壩頭、竺兒橋、營盤裡、幹家壩、草塘里,9個村民小組,草塘、乾介、石介、宋利、營盤、竺兒橋、三星、竺東、竺西。225戶,804人,1994年縣治未...
圳美社區位於深圳市光明區新湖辦事處北片區,東北與東莞市黃江鎮接壤,西南連線公明辦事處樓村社區,北隔公常路與新羌社區新陂頭及羌下村相鄰,地形呈東西走向,面積為4.17平方公里。社區分為圳美和石介頭東西兩大片區,圳美片區以商住建築為主,石介頭片區以工業園區、農業用地和居民住宅為主。歷史沿革 來源 始建...
《歲晏村居》是宋代詩人石介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首聯點題,寫農村中豐收後的樂事。頷聯寫天雖冷而酒可禦寒,還聯想到藿頭的美味可口。頸聯寫“菜”“茶”等植物,均衝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尾聯表示自己不會因平民身份而去羨慕那些膏粱之徒。這首詩即景生情,觸處生春,近景遠景,浮於紙上。作品原文...
《石氏先塋表》是由宋石介攥寫的一篇表,文學體裁是表。宋石介《石氏先塋墓表》文曰:石氏之先,出於衛康叔之後,康叔文王之子、周公之母弟。然則石,姬姓矣。案:《本記》云:衛靜佰生公叔,公叔生顯伯,顯伯孫執生何,為石氏。《春秋·左氏傳》:隱三年有石碏,碏子厚。莊十二年有石祁,子成。二...
石介墓地位於徂徠山西北麓橋溝村南、北望莊北。原墓林占地20畝。前有明萬曆年間御史宋燾立《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碑》,後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學者吳希孔書《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詩碑。墓林中還有石介於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塋表》碑。石介墓有歐陽修撰書《徂徠先生...
《大寒早行》是宋朝石介的作品。作品原文 萬動皆休跡,五更獨鳴鞭。星霜結淒色,風霰過長川。草暖犬猶睡,河冰馬不前。城牆多有穴,村屋半無煙。餓虎寒猶吼,妖狐怪不眠。山空亂猿叫,樹折一雞顛。幾處爐爣⑴炭,何人坐有氈。崎嶇轉行路,凜冽逼窮年。腳指兩個落,衫裳百孔穿。噓唏鼻才潤,僵直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兗州奉符(今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北宋初學者,思想家。宋理學先驅。著有《徂徠集》二十卷。石泰:宋道士,號杏林。遇張伯端(即張紫陽),得授金丹之道。常以醫藥濟人,不受其謝,惟願病者植一杏樹,久遂成林,人稱之為"石杏林"。石君寶:元代戲曲作家。平陽...
《中國論》是宋代石介的作品。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北宋初學者,思想家。宋理學先驅。曾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以《易》、《春秋》教授諸生,“重義理,不由註疏之說”,開宋明理學之先聲。世稱徂徠先生。“泰山學派”創始...
《寄弟會等》是宋朝詩人石介的作品之一。石介(1005-1045)北宋學者,與胡瑗、孫複合稱為“宋初三先生”。字守道、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吾門何所喜,子衿青青多。豹常志古道,佩服卿與軻。平淑號能賦,其氣典以和。樞從吾日久,道德能切磋。澤也齒最少,已有亭亭柯。彰頗...
石介 石介(1005-1045)北宋學者,與胡瑗、孫複合稱為“宋初三先生”。字守道、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讀書於徂徠山(泰安城東南),世稱徂徠先生。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鄆州觀察推官、鎮南軍節度掌書記、嘉州軍事判官、國子監直講等職。曾著《唐鑒》,以誡奸臣...
石介生平 石介,北宋時期的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他在徂徠山開院授書,當時從者眾多,授書的地點後被稱為徂徠書院。石介是地道的徂徠山人,1005年生於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世代以耕田為業,其父石丙到了六十多歲才當上縣令,是他家族中第一個為官之人。歐陽修曾評價石介:“貌厚...
這一時期﹐梅堯臣同情民間疾苦的名篇《田家語》﹑《汝墳貧女》﹐蘇舜欽反映宋廷積貧積弱社會問題的《城南感懷呈永叔》﹑《慶州敗》﹐歐陽修揭露官府腐敗的《食糟民》﹐蔡襄(1012~1067)﹑石介(1005~1045)等人直接干預政局的《四賢一不屑》和《慶曆聖德頌》等古體之作陸續問世﹐名重一時﹐朝野詩風為之一變。宋詩議論...
“半枝梅”,又名宋時梅,位於和縣功橋鎮考塘村豐山杜自然村中央,此梅由北宋人杜默所植,迄今千年。據《直隸和洲志》《歷陽共錄》記載,杜默字師雄,生於公元1019年,卒於公元1081年,歷陽(今和縣)人,進士出身,少年時求學於石介(字永叔),游於齊魯,常與歐陽修、石曼卿交往。石曼卿之詩,歐陽修之文,...
1993級:劉春燕:石介和他的“道”伍曉晴:試論漢武帝時期的兩次政策轉變 王書華:荊公新學與二程理學之爭 1994級:汪顯超:宋朝軍法初探 裴海燕:北宋宦官研究 趙玉潔:論晁錯 1995級:張 利:宋代“義理決獄”——以《清明集》為基本依據 劉則永:論霍光 1997級:趙英華:宋代皇儲制度研究 王志雙:呂夷簡與宋...
石介一首 乙亥冬因作百八十二言相勉 韓維二首 答師厚夜歸客舍見詒 酴醵 邵雍二首 安樂窩 插花吟 句(一條) 蔡確一首 夏日登車蓋亭 杜常一首 題華清宮 王令三首 原蝗 暑旱苦熱 春遊 卷二 王安石三十四首 元豐行示德逢 後元豐行 純甫出惠崇畫要予作詩 寄吳氏女子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曲(二首其二...
的辦學理念,不斷完善教學硬體設施,美化校園,致力營造成人成事的育人環境。校長介紹 畢立剛,男,漢族,中學高級教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專業,本科學歷,深圳市優秀校長,深圳市兼職督學。交通情況 學校位於光明街道圳美社區石介頭上村,坐公車到圳美路口站下車步行800米即到。機構設定 教師信息 ...
夏竦罷樞密使,范仲淹等執政,石介作《慶曆聖德頌》,歌頌進賢去佞,孫復說:“子禍始於此矣!”由此招來了夏竦的忌恨而招致石介在死後差一點被發棺,並使石介子弟受連累,很久羈管他州。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詩中反映新法推行中的缺點,即被逮捕下獄,幾乎被處死,世稱“烏台詩案”。宋代表面上對...
” 唐 顏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孫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謂人文之宗師,國風之哲匠者矣” 宋 孔平仲 《談苑》卷三:“ 石介 ,字 守道 , 徂徠山 人也。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 徂徠先生 。” 清 戴名世 《答張氏二生書》:“不佞自初有知識,即治古文,奉 子長 、 退之 為宗師。” 秦牧 《...
高文秀、王憲、武之大、蔣作錦、另郭茂倩、錢乙、孫奭等。歷代名人在此留下足跡的有:司馬光、辛棄疾、嚴實、元好問、歐陽修、蘇軾、曾鞏、趙構、石介等。宋代權臣蔡京任鄆州知州時,所書“州學”二字,鐫刻在兩米多高的碑碣上。民國九年(1920年),一場大火將文廟焚毀。後改建為中學。如今原地已建成民居。
旺埇村全國有多個,廣東省內就有信宜市水口鎮旺埇村和雲浮市旺埇村。特色介紹 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歷洞鎮旺埇村位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歷洞鎮鎮政府東南方8公里處。到2010年11月底,全村總共有220戶、816人。轄下有羅屋、賴屋、石介面、旺埇、河背、磨刀坑、稔子窩、大磨山、崩崗、榃馬等10個自然村,14個...
《京畿金石考》記載:邢州大安山封巒寺碑,石介撰,釋紹珍正書,康定二年立。康定為宋仁宗的年號之一,康定二年為公元1041年。現存宋代古碑上也有“大宋邢州沙河縣大安山封巒寺”等字樣。明清時期封巒寺曾多次重修、增修。現存有古碑十幾通、古蓮池、大殿遺址、對角三孔橋、八步三眼井、兩槐夾一碑、塔林、僧...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書馬文升去位,言官丘俊、石介等薦瀚。帝用侍郎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參贊機務。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陳養正心、崇正道、務正學、親正人四事。優詔慰留。時災異數見,瀚及南京諸臣條時政十二事。語涉近幸,多格不行。瀚素剛方,與守備中官不合,他內臣進貢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
石介每過之,堯俞未嘗不在,介曰:‘君少年決科,不以遊戲為誤,何也?’堯俞曰:‘性不喜囂雜,非有他爾。’介嘆息奇之。”另一種為《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和《傅氏宗譜》所載,《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所載為:“傅堯俞(1024—1091)原名勝二,字欽之。寧海人(祖李唐溫州遷徙寧海霞零)。球次子。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