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詞語釋義)

瞞天過海(詞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釋義】比喻用欺騙的手段,暗中行動。清阮大鋮《燕子箋·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嗏,只要賺幾貫銅錢養阿正。”如:他幹的那些瞞天過海的勾當,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另一例見於清朝如蓮居士所著的《薛仁貴征東》 薛仁貴向尉遲恭獻上一計好讓天子過海征東,此計就是瞞天過海。即瞞著天子李世民,運用木船裝扮成島嶼的樣子,在李世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過了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瞞天過海
  • 拼音:mán tiān guò hǎi
  • 注音:ㄇㄢˊ ㄊㄧㄢ ㄍㄨㄛˋ ㄏㄞ
  • 出處:三十六計
拼音,注音,引證解釋,英文解釋,近義詞,反義,

拼音

mán tiān guò hǎi

注音

ㄇㄢˊ ㄊㄧㄢ ㄍㄨㄛˋ ㄏㄞˇ
瞞天過海瞞天過海

引證解釋

瞞天過海為三十六計第一套勝戰計第一計。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孫子兵法
註: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
“瞞天過海”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所謂借刀殺人,是指在對付敵人的時候,自己不動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擊敵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再進一步,則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使其自相殘殺,以達到致敵於死地的目的。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勢必要使盟友受到損失,但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以逸待勞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趁火打劫此計是以“剛”喻己,以“柔”喻敵,言乘敵之危,就勢而取勝的意思。聲東擊西計是運用“坤下兌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敵志亂萃”而造成了錯失叢雜、危機四伏的處境,我則要抓住敵人這不能自控的混亂之勢,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
解析: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戰役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今天這個詞語則引申至比喻欺騙的手法很高明。

英文解釋

cross the sea under camouflage -- to practise deception; cross the sea by a trick; try to deceive everybody; try to get away with it under camouflage [pretence].
例句:
1. With a little statistical sleight of hand they could make things look all right. 只要在統計上耍些小小的花招,他們就能瞞天過海。

近義詞

掩人耳目 渾水摸魚 偷天換日

反義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