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套用解剖和生理主要關於眼睛,其說明眼睛分為外、中、內三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眼的套用解剖和生理
- 眼球壁:分為外、中、內三層
- 透明部分:角膜
- 虹膜位於:角膜之後
眼球
一、眼球壁
眼球壁分為外、中、內三層。
(一)外層質地堅韌,主要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起到保護眼球內組織和維護眼球形狀的作用。前1/6為透明的角膜,後5/6為瓷白色的鞏膜,兩者移行區為角鞏膜緣。
1.角膜為眼球前1/6的透明部分,稍前凸,橫徑為11.5~12.0mm,垂直徑為10.5mm~11.0mm,角膜中央部厚度為0.5~0.57mm,周邊部約1.Omm。曲率半徑前面為7.8mm,後面為6.8mm。組織學上角膜由外向內分為五層,即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和內皮層。①上皮層:與球結膜上皮相延續,由5~6層上皮細胞組成。對細菌抵抗力強,損傷後再生較快,不遺留瘢痕。②前彈力層:為一層透明膜,損傷後不能再生,而留下薄翳。③基質層:占角膜厚度的90%,由與角膜表面平行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抵抗力較強,損傷後不可再生。④後彈力層:為堅韌的透明薄膜,抵抗力較強,損傷後可再生。⑤內皮層:由六角形扁平細胞構成,與虹膜表面內皮相連,具有角膜一房水屏障功能,受損後依靠鄰近細胞擴展和移行而覆蓋缺損區。
角膜為眼球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無血管,營養主要來自角膜緣血管網和房水,由於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故感覺十分敏銳。
2.鞏膜由瓷白色堅韌而緻密的纖維組織構成,分為表層、實質層和棕黑層。鞏膜前接角膜,後至視乳頭部。視乳頭部鞏膜分內外兩層,外2/3移行於視神經鞘膜,內1/3為較薄的網狀結構,稱為篩板。鞏膜表面有四條直肌和兩條斜肌附著。肌肉附著處鞏膜厚約0.3mm,視神經周圍鞏膜厚約1.0mm。
鞏膜的血液供應:直肌附著點以前由睫狀前動脈供應,附著點以後由睫狀後短動脈和後長動脈分支供應。赤道後有4~6條斜向穿行的渦狀靜脈,為眼內靜脈回流的主要途徑。
3.角鞏膜緣為角膜與鞏膜的移行區,呈半透明狀,寬約1.0mm,此區有角鞏膜緣後面和虹膜根部前面構成的隱窩,稱為前房角,有小梁網和Schlemm管,是內眼手術常用的切口部位。
(二)中層為葡萄膜,因含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故又稱血管膜或色素膜。從前到後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具有營養、遮光和調節屈光的功能。
1.虹膜位於角膜之後,晶狀體之前,中央有一個2.5~4.Omm的圓孔稱瞳孔,表面有輻射狀凹凸不平的皺褶,稱虹膜紋理。角膜後面與晶狀體前面之間有一空隙,虹膜將之分隔為前後兩腔,稱前房與後房,內充滿房水。虹膜厚薄不均,周邊與睫狀體連線處較薄為虹膜根部。近瞳孔緣處最厚。虹膜內有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前者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司縮瞳;後者受交感神經支配,司散瞳;虹膜含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司感覺。虹膜的功能是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保證視清晰。
2.睫狀體寬約6.Omm,呈帶狀環繞晶狀體赤道部,矢狀面略呈三角形,前接虹膜,後續脈絡膜。睫狀體與晶狀體赤道部間有纖細的懸韌帶相連。睫狀體前2/3為睫狀冠,寬約2.0mm,內表面有70~80條縱行放射狀突起,稱睫狀突。後2/3為睫狀體平部,此部與脈絡膜連續處稱鋸齒緣,位於角膜緣後8.5mm。睫狀體含有豐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經末梢,實質內有縱形、環形與輻射形的平滑肌,稱睫狀肌,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其作用是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使所看物體成像清晰。睫狀突的無色素上皮細胞產生房水,營養眼內組織,並維護眼內壓。
3.脈絡膜前起鋸齒緣,後止視乳頭周圍,介於視網膜和鞏膜之間,是一層含有大量血管和色素細胞的薄膜,具有遮光作用。由於脈絡膜有豐富的血管,血容量約占眼球血液總量的65%。
(三)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薄膜,外鄰脈絡膜,內觸玻璃體,前起鋸齒緣,後止視乳頭周圍。視網膜組織結構有10層,自外而內分別為:①色素上皮層;②視錐、視桿細胞層;③外界膜;④外顆粒層;⑤外叢狀層;⑥內顆粒層;⑦內叢狀層;⑧神經節細胞層;⑨神經纖維層;⑩內界膜。外五層由脈絡膜血管供應,內五層由視網膜血管供應。
視網膜上視神經纖維匯集眼球後部穿出眼球,該處為境界清晰的淡紅色圓形結構,稱為視乳頭,視乳頭中央凹陷區稱為生理凹陷。視乳頭顳側3.O~4.Omm處為黃斑區,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該區無血管,含有較多色素,其中央有一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此處視網膜最薄,只有視錐細胞。視錐細胞感強光(明視覺)和色覺,視桿細胞感弱光(暗視覺)和無色視覺。視網膜內有三級神經單位,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受光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經雙極細胞、神經節細胞,通過視路傳至視中樞,形成視覺。視乳頭僅有神經纖維沒有視細胞,因此視乳頭不感光,在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二、眼球內容物
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均為無血管無神經的透明體,具有屈光作用,與角膜共同構成屈光系統。
(一)房水由睫狀體的睫狀突上皮細胞產生,充滿前房與後房,主要成份是水,占98.5%,還含有少量的氯化物、蛋白質、維生素C及無機鹽等。房水不斷循環更新,以保持眼內壓的穩定,並將眼內代謝產物運輸到眼外。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還有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的作用。
(二)晶狀體為雙凸面透明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富有彈性,其周邊部有懸韌帶與睫狀體相聯,將之懸吊於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晶狀本是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折射進入眼內的光線,並完成眼的調節功能。隨年齡的不斷增加,晶狀體的皮質增厚,晶狀體核變大變硬,調節力下降而出現老視。此外晶狀體能濾去部分紫外線,對視網膜有保護作用。其營養主要來自房水。
(三)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主要成分為水,充滿晶狀體後的眼內空腔,占眼球容積的2/3,除有屈光功能外,對其周圍組織有支撐作用,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玻璃體本身代謝低,無再生能力。
視路
視路指從視網膜至大腦枕葉視中樞的神經傳導徑路。視路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和枕葉視中樞。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發出的纖維匯聚成神經,出眼球向後內到達眶尖,經視神經管人顱,通過蝶鞍區時神經纖維分兩組,來自兩眼視網膜鼻側的纖維在蝶鞍處交叉至對側,與來自同側不交叉的視網膜顳側纖維合成左右視束,繞過大腦腳至外側膝狀體,更換神經元。新的神經元纖維經過內囊進入視放射,止於枕葉紋狀區後極部。
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起於視乳頭,止於視交叉,全長42~50mm。分為眼內段、眶內段、管內段和顱內段。在鞏膜篩板前神經纖維無髓鞘,穿出篩板後有髓鞘。視神經外有軟腦膜、蛛網膜和硬腦膜組成的鞘膜包繞,鞘膜間隙與顱內同名間隙相通。
視路中的神經纖維分布、走向和投射的部位在各段排列不同,所以,在視路系統發生病變或損害時,可出現相應的視野改變,根據視野缺損的特徵可作出視路損傷的定位診斷。
眼附屬器
眼附屬器指保護、運動和支持眼球的組織結構,包括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和眼眶。
一、眼瞼
遮蓋於眼球前方,由外至內分為五層,即皮膚層、皮下組織層、肌層、瞼板及瞼結膜層。眼瞼分為上瞼和下瞼,其游緣稱瞼緣。上下瞼緣間的裂隙稱瞼裂。正常平視時瞼裂高度約8.0mm,上瞼遮蓋角膜約1.0~2.0mm,上下瞼緣之內、外側相連線處分別稱為內眥和外眥。內眥處有一小肉狀隆起稱淚阜。在上下瞼緣的內1/6和外5/6交界處有上下淚點,與眼球緊貼,為淚道的人口。眼瞼有保護眼球的功能。
二、結膜
按其所在部位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兩者移行的穹隆結膜三部分,為透明、光滑而富有血管的薄膜。瞼結膜起於瞼緣,覆蓋於上、下瞼的內面,與瞼板緊密相連,透過此膜可看到其深面的瞼板腺和血管。球結膜覆蓋於鞏膜前表面,止於角鞏膜緣,並疏鬆地與鞏膜連結,易於推動。穹窿結膜較疏鬆。位於內眥部淚阜外側的結膜形成一皺襞呈垂直半月狀,稱結膜半月皺襞。球結膜、瞼結膜和穹窿部結膜所圍成的囊狀腔隙,稱結膜囊,通過瞼裂與外界相通。
三、淚器
包括淚腺和淚道兩部分。
(一)淚腺位於眼眶外上方的淚腺窩內,分泌淚液。提上瞼肌肌腱將其分成較大的眶部淚腺和較小的瞼部淚腺。淚腺的排出管有10~12根,開口於上穹隆外側結膜。
(二)淚道由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構成,為淚液排泄通道。淚腺產生淚液後,在結膜囊內隨瞬目運動分布於眼球的前表面,並逐漸匯集於內眥部,隨淚點和淚小管的虹吸作用而進入淚道。
四、眼外肌
有四條直肌和兩條斜肌,四條直肌為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均起於眶尖部視神經周圍的總腱環,止於鞏膜表面。內、外,上、下四條直肌的作用分別使眼球內轉、外轉、上轉和外轉,上直肌還有內轉與內旋作用,下直肌有內轉與外旋的作用。兩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斜肌亦起自總腱環,通過滑車止於後部鞏膜,作用是使眼球下轉、外轉、內旋。下斜肌起自眶下壁的前內側,止於後部鞏膜,可使眼球上轉、外轉、外旋。
眼球血管神經
一、血管
(一)動脈眼動脈來自頸內動脈,經神經孔進入眶內,行程中發出分支供應眼球、眼外肌、淚腺和眼臉等,其主要分支有:視網膜中央動脈,營養視網膜內層;睫狀後動脈在視神經周圍穿人鞏膜,分支營養脈絡膜、虹膜、睫狀體及視網膜外層;睫狀前動脈來自眼動脈的肌動脈,分布於角膜、球結膜及虹膜睫狀體}淚腺動脈分布於淚腺。
(二)靜脈視網膜中央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經眼上靜脈或直接匯人海綿竇。在眼球赤道後方有4~6條渦靜脈,收集脈絡膜及部分虹膜睫狀體的血,經眼上、下靜脈,匯流到海綿竇。睫狀前靜脈收集前葡萄膜的血液,大部分經眶上裂流人海綿竇。
二、神經
視神經傳導視覺神經衝動。三叉神經的第一、二分支司眼球及眼瞼的感受。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外展神經支配外直肌,動眼神經支配其他眼外肌。副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交感神經支配瞳孔開大肌。睫狀神經節位於視神經外側視神經孔前1.ocm左右。眼內手術施行球後麻醉,即阻斷此神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