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套用解剖生理

耳部套用解剖生理

耳朵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部套用解剖生理
  • 功能:辨別振動的
  • 作用: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
  • 部位:耳廓 外耳道 外耳道等
耳廓,外耳道,外耳神經,外耳的生理,

耳廓

耳廓位於頭顱兩側,除耳垂為脂肪和結締組織構成外,余皆為彈性軟骨構成支架,上覆以軟骨膜和皮膚。其後(內)面較平而微凸,前(外)面凹凸不平,形成耳輪、對耳輪、耳屏、對耳屏、耳甲艇、耳甲腔等解剖標誌。前面的皮膚與軟骨粘連較後面為緊,皮下組織少,故外傷後形成的血腫不易吸收,感染後易發生軟骨膜炎。耳廓皮膚薄,血管位置淺表,又是凍瘡的好發部位。耳廓與外耳道連續,當外耳道發炎時,牽拉耳廓或壓迫耳屏可使疼痛加劇。

外耳道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門,止於鼓膜,成人長約2.5~3.5厘米。外1/3為軟骨部,內2/3為骨部。軟骨部皮膚有皮脂腺,盯聆腺和毛囊,外傷後易感染成癤。由於皮膚與軟骨附著較緊,故感染腫脹時易致神經末稍受壓而引起劇痛。軟骨部前下壁常有2-3個由結締組織充填的垂直裂隙,稱Santorini裂,它可增加耳廓的可動性,亦系外耳道與腮腺之間感染互為傳染的途徑。骨部與乳突前壁、顱中窩及顏下頜關節相鄰接,外傷或感染時可相互影響。骨性外耳道中部較窄,稱外耳道峽部,易於嵌頓異物。
外耳道略呈S形彎曲,外段向內向前而微向上,中段向內向後,內段向內向前而微向下。故在檢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時,需將耳廓向後上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線方易窺見。嬰兒的外耳道軟骨部與骨部尚未完全發育,故較狹窄。

外耳神經

外耳的神經主要有二:一為下頜神經的耳顳支,分布於外耳道等的前半部,故當牙病等疼痛時可傳至外耳道;二為迷走神經的耳支,分布於外耳道等的後半部,故當刺激外耳道皮膚時,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的分支支配。
外耳的血管:動脈來自頸外動脈的耳後動脈、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顳淺動脈和耳後動脈主要分別供應耳廓的前後面,且兩者之間有細小分支相吻合。上頜動脈的耳深動脈經外耳道骨部與軟骨部交界處供應外耳道及鼓膜外面。靜脈與同名的動脈伴行,匯流至頸外靜脈,部分回流至頸內靜脈,耳後靜脈可經乳突導血管與乙狀竇相通。
外耳的淋巴引流至耳前、耳後、耳下、頸淺和頸深淋巴結上群。

外耳的生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將自由聲場的聲波傳播到鼓膜。
耳部套用解剖生理
耳廓可收集聲波匯人外耳道。兩側耳廓的協同作用,可以判斷聲音的來源方向。耳廓缺如,不僅影響美觀,還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聽力減退。
外耳道是聲波傳導的通路,具有傳遞聲波及擴音作用。其一端開口,另一端為鼓膜所封閉。根據物理學原理,充氣的管道可與波長4倍於管長的聲波產生最大的共振作用,即增壓作用。外耳道長約2.5厘米,據此計算,它作為一個共鳴腔的最佳共振頻率約在3800Hz,這樣的頻率及其鄰近頻率在鼓膜附近的聲壓可提高10-12dB。此外,外耳道尚有保護耳的深部結構免受損傷及保持耳道深部溫度恆定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