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和謬誤

真理和謬誤是認識論中的一對範疇。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錯誤)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歪曲反映。認識的目的是掌握真理,指導實踐。人在認識過程中,既可以獲得真理,又難免發生錯誤。因此,真理和謬誤是認識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對矛盾。人的認識所以發生錯誤,有社會的、階級的和認識論上的根源。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必然要受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物質生產和科技發展等社會實踐水平限制。在階級社會,不同階級的人,從不同的階級利益、階級地位出發觀察事物,必然產生不同的認識。反動階級的利益同社會發展相違背,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真理,等於宣布它的滅亡,它們總是散布謬論,掩蓋和歪曲真理。認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反映要有一個過程,總是先有事物的變化,然後才有主觀認識的變化。主觀落後於客觀,就包含著主觀脫離客觀而產生錯誤的可能性。這是人的認識發生錯誤的最根本的認識論根源。此外,思想方法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觀性,也是產生錯誤的認識根源。列寧說:“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列寧全集》第38卷,第412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理和謬誤
  • 定義:認識論中的一對範疇
  • 所屬學科:哲學
引證解釋
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統一關係。它們是對立的,是指在一定條件和範圍內,對確定對象而言,真理就是真理,謬誤就是謬誤,二者界限分明,不能混淆。否則,將陷入唯心主義相對論、詭辯論和不可知論。它們又是統一的。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沒有真理,無所謂謬誤;沒有謬誤,也無所謂真理,各以對方為自己的存在前提。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如超出一定條件和範圍,又是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超出任何真理適用的條件和範圍,“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變成錯誤。”(《列寧選集》第4卷,第257頁)謬誤轉化為真理,指錯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正確的先導。這個條件就是對錯誤進行科學的分析批判,正確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真理的條件性,表明真理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真理。
真理在實踐中,在同謬誤的鬥爭中發展,這是真理髮展的規律。“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鬥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惡的、醜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這種鬥爭永遠不會完結。這是真理髮展的規律,當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390頁)在我國人民中,大力普及、宣傳真理髮展的辯證法,對於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推進四化大業,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