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宗泰

盧宗泰

盧宗泰(674—737),諱徹,一名載,號大郎,世居幽州范陽郡,後遷湖南常德府桃源縣桃源驛白馬渡巡檢司前。其先范陽人,盧敏九世孫,盧植十八世孫。十世祖盧度世,仕北魏,官拜中書待郎,太常卿,鎮遠將軍,後除散騎待郎,濟州、青州剌史,襲爵固安子,進爵為候。曾祖幼孫,歷官常州剌史。祖獻官鸞台待郎。父盛,官恆州剌史。

基本介紹

  • 本名:盧宗泰
  • 別稱:諱徹
  • 字號:號大郎
  • 所處時代:北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范陽人 
  • 出生時間:674
  • 去世時間:737
  • 主要成就:官拜中書侍郎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諱徹,一名載,世居幽州范陽郡,後遷湖南常德府桃源縣桃源驛白馬渡巡檢司前。其先范陽人,盧敏九世孫,盧植十八世孫。十世祖盧度世,仕北魏,官拜中書待郎,太常卿,鎮遠將軍,後除散騎待郎,濟州、青州剌史,襲爵固安子,進爵為候。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因崔浩撰國史事被牽連,避難河南杞縣高陽鄭羆家,後遇赦,官復原職,遂定居洛陽,成為盧氏洛陽派始祖。曾祖幼孫,歷官常州剌史。祖獻官鸞台待郎。父盛,官恆州剌史。

人物事跡

盧宗泰生於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戌(公元674年),仕於唐,武則天時歷官兵部尚書同平章總諸軍事,武則天死後,宮廷內發生了嚴重的爭權鬥爭,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誅殺太平公主及有牽連的諸大臣,平息宮廷內亂,國家始得安寧,然公目睹如此殘酷的爭權鬥爭,深感宦海浮沉,產生了伴君如伴虎之危機感。"見政日紊,賢才屏跡,因有去志。"萌發了急流勇退之念,曾謀於諸子曰:"食祿弗忠君,非也;仕進不知退,亦未善焉,於時顯君子居身之大端,余欲去此,效賢避地之所為。"遂於唐開元癸丑(公元713)年辭官,決心避世隱居,謂諸子曰:"幽州祖墳猶存,燕府銀龜山下旗鼓几案排列左右前後,汝宜識之。"於是,偕夫人趙氏,攜三子公明、公達、公顯,先回幽州掃墓,以盡人子之孝;再到湖南桃源,尋覓隱居之所,未如心愿,乃對諸子曰"嘗聞江(南)地傑人靈,風俗醇厚,但聞其名,未獲親游其地,不如吳頭楚尾一行,擇善而居,誠非拙計",於是轉道東行,游至虔州(今贛州),溯梅江而上,至虔化(今江西寧都)清音里韶坊,"見其山水之勝,遂卜居焉。"為防後患,令三子鼎足而居,長子公明居南雲,次子公達居麻田,三子公顯居下沽,兄弟難違父命,然手足情深,不覺淚下,後人號其山為"啼嶺"。從此,盧宗泰開始了避世隱居的田園生活,潛心教子弄孫,盡享人間歡樂。
盧宗泰在虔化過了廿四年的隱居生活,卒於唐開元廿五年丁丑(公元737年),終年六十四歲,葬下沽和尚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