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府,出處,北宋置,《詩經·常武》。《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義置常德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府
- 朝代:北宋置
- 出處:《詩經·常武》
- 拼音:changdefu
常德府,出處,北宋置,《詩經·常武》。《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義置常德軍。
常德府,出處,北宋置,《詩經·常武》。《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義置常德軍。...
常德市,是湖南省的13個地級市之一,駐地武陵區。古稱“武陵”、“朗州”,別名“柳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於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
常德乃湘西北重鎮,歷史名城。《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漢置臨沅縣,先後有臨沅、監沅、武陵、嵩州、朗州、鼎州、常德等名稱;歷為縣治及郡、州、府、路、...
武陵區位於湘西北的常德武陵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又是鑲嵌在洞庭湖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築城,迄今已有2280餘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這裡既是古代...
常德縣(廢棄行政區劃),曾改屬湘江道,旋湘江道亦廢。1988年元月,國務院以國函[1988]18號檔案批准,撤銷常德地區,建立省轄常德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4月18日,...
常德漢劇,是湖南省的地方傳統戲曲之一。以湖南常德、桃源、漢壽、慈利為中心,流行於洞庭湖西岸各縣及黔陽、湘西自治州一帶,並遠及湖北西南部和貴州東部地區。常德...
常德,古稱武陵、朗州,別名“柳城”,是湖南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於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是長江經濟帶、...
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遊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後面是綿延起伏的雪峰山西北部群峰,境內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
簡介鰲山,山名。在湖南省常德市北。1引證解釋《大明一統志·常德府》:“ 鼇山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獸齒山。相傳昔有僧宣鑒、義存、文邃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前身為1902年維新人士熊希齡先生創建的西路師範講習所,曾先後更名湖南省西路公立師範學堂、湖南省公立第二師範學校等,1953年定名常德市第一...
”(見《方輿覽勝·常德府》)“武陵郡”之名取之於《左傳》與《詩經》,始於漢初,後改“義陵郡”’;東漢時復稱“武陵郡”。潘京的對話沒有說完全。也許是...
西漢到陳朝,武陵郡的轄區已大為縮小。此後,隋唐朗州、武陵郡、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的轄區,基本上都與陳朝武陵郡相同。...
武陵,位於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是位於湘西北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張...
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位於長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與長江直線距離80公里。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開皇九年(...
順治十五年(1658),從征明桂王朱由榔至湖廣常德府,敗明左將軍陸明臣等。又同蘇克薩哈引水師敗敵船千餘只,遣甲喇章京穆成格等於河西敗敵,又遣護軍統領杜爾等...
冀元亨(1482年-1521年),字惟乾,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縣(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鼎城區,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位於錦繡江南的洞庭湖西濱。自秦置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縣治歷為州、郡、府治所。地形以平原和丘崗地...
臨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湘西北,澧水中下游,地處武陵山余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地帶,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是國家商品糧、棉、油基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