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of skin)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毛細血管瘤
- 外文名:capillary hemangioma of skin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2002年
皮膚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of skin)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2.海綿狀血管瘤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
體表毛細血管瘤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皮膚或眼瞼部腫瘤,是由增殖的血管內皮細胞、毛細血管腔構成的體表良性血管性腫瘤。腫瘤缺乏包膜,呈浸潤性發展。發病率占新生兒1%~2%,可侵及眼眶、面部和口腔等位置。大約30%的血管瘤於患者出生時...
皮膚毛細血管瘤 皮膚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of skin)是2002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2002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七分冊》第一版。
兒童毛細血管瘤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嬰兒或兒童。多見於頭、頸部皮膚,但黏膜、肝臟、腦和肌肉等亦可發生,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現,以枕部的鮮紅斑痣最常見。症狀表現 眼瞼是血管瘤發病率較高的部位,根據初發時的...
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等其他類型血管瘤,兩種或更多同時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血管瘤,多發生在面頸部,也可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
面部混合型血管瘤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同時存在一起的血管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血管瘤,多發生在面頸部,也可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範圍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
1.毛細血管瘤 葡萄酒色斑:多見於嬰兒出生時,鮮紅或暗紫色斑塊,大小形狀不一,壓之可暫時褪色,表面平坦;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多見於出生後不久,色鮮紅或紫紅,高出皮膚,境界清楚,質地柔軟,有壓縮性。2.海綿狀血管瘤 常為單個,...
但是許多血管瘤並不能自行完全消退,如果是高風險的血管瘤需要早期積極治療。(1)淺表型血管瘤淺表型血管瘤(原稱草莓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表現為皮膚表面出現鮮紅色斑塊或結節,質地軟,數目單個或數個,大小不等,通常1厘米至數...
毛細血管瘤 大多數出生時就有,開始以血管痣形狀出現,也有開始呈片狀,以後隨嬰兒增長而增大,可發生在面部任何部位,有時範圍廣泛者可占半側面部,呈紅色或紫紅色或暗紅色,扁谷或稍突出皮膚,觸之柔軟、壓之退色。1歲增長速度減慢,...
4.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少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塊,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僅為極小的小紅點,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常高出皮膚3-4毫米,鮮紅色,表面...
2.嘴唇海綿狀血管瘤的症狀 由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及腔隙網狀血管所組成。有時竇內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嘴唇血管瘤常向周圍鄰近組織侵犯,侵入肌肉及深層組織,甚至領骨。初起時呈結節狀或成串珠狀,不規則高出皮膚及唇紅黏膜腫塊,質...
1.毛細血管瘤 於出生時即出現。典型的病變為紫紅色,輕微隆起,質軟,表面有小凹陷。單純發生於眼瞼者,多在1歲後停止生長,以後逐漸消退。病變累及眶內者,自發消退者少見。退行期病變顏色變淺,表面皮膚發皺。超聲檢查顯示病變形狀部...
眼部毛細血管瘤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表現 眼部毛細血管瘤多發生於出生後的3個月以內,隨後的3個月增長較快,尤其是原發於眼瞼皮膚者,有時1~2個月內可波及大部分眼瞼及面頰部,多數患者於1歲之後病變靜止,且有自發消退...
頭皮血管瘤是一種頭皮血管畸形。分3種類型。①毛細血管瘤。為皮膚內毛細血管擴張和迂曲。又可分為兩種。一種為草莓狀血管瘤,突出於皮膚表面,多見於嬰兒頭、面部,鮮紅色,邊界清楚,隨嬰兒長大而增大。1歲後常因血管栓塞而自行消退。
2.先天性血管瘤 是在出生時或嬰兒期發生的先天性良性腫瘤,主要有新生血管組成。也稱嬰兒血管瘤。臨床上分為三型即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又稱毛細血管瘤、草莓狀痣)、海綿狀血管瘤。3.瘢痕疙瘩 為皮膚損傷後,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和...
通常寶寶草莓狀血管瘤為較小而突出皮面的結節狀腫物,顏色鮮紅或暗紅,與正常皮膚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狀或分葉狀,形葉草莓。瘤體柔軟,有一定壓縮性。好發麵部、頭皮、頸部、肩背部、外陰部,也見於任何部位。多見單發,也可多發,多發...
臨床常見的血管瘤為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及混合型3類。1.毛細血管瘤 具有發育良好的單層內皮細胞及很少量結締組織為基質。管腔內只有很少量的血細胞。為局限的分葉狀腫塊,邊界清楚,稍突出於皮膚表面,顏色鮮紅,大小不一。由於管腔...
部分毛細血管瘤開始退化,血管瘤內纖維脂肪組織增多,極少數患兒在5歲時可以完全退化。在退化過程中,毛細血管瘤顏色從紫紅色或深紅色轉變為淡紫紅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淺退變為灰色,外形由飽滿隆起轉變為扁平至皺縮,皮膚組織纖維化。
2.對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可酌情先行硬化劑注射,使其體積縮小硬化後,再作切除手術。3.血管瘤切除後,估計創緣不能直接縫合,需要植皮或作鄰位皮瓣修復者,術前應供好供皮區皮膚準備。4.較大、較深的血管瘤,術前應備血。麻醉...
組織病理上兩者有相似之處,但疣狀血管瘤增生的毛細血管累及真皮全層和皮下組織,而血管角皮瘤僅累及真皮中層。2.皮損較大,範圍較泛發的應注意同線狀表皮痣、疣狀扁平苔蘚及沿Blaschko線分布的其他皮膚病相鑑別。炎性線狀疣狀表皮痣是...
區別脈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瘤、Kaposi樣血管內皮瘤。1.皮膚表面可見位置固定的紅斑性皮損,輕壓後帶有短暫褪色。2.隆起於皮膚組織的腫塊,按壓可縮小,灌注征陽性腫瘤診斷性穿刺可獲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組織液。3.動脈性嬰兒血管瘤可有明確的...
混合型下肢血管瘤一般出生時已存在,最初頗似草莓狀毛細血管瘤,但很快擴展至皮膚範圍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混合型血管瘤可達到很大體積,它的生長過程與草莓狀毛細血管瘤相似,在頭6個月時,迅速生長,有極大的侵犯性,在幾周...
櫻桃狀血管瘤又稱老年性血管瘤,為最常見的血管瘤,在成年早期即可開始出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多,以軀幹部為主,罕見於手、足或顏面。組織病理:可見許多中等度擴張的毛細血管襯有扁平的內皮細胞。表皮細胞變薄,並常圍繞血管瘤的大部分...
又稱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腦顏面部海綿狀血管瘤病。首先為Schiremer所描述,之後Sturge及Weber相繼做了詳細的報導,故名斯特奇-韋伯綜合徵,即Sturge-Weber綜合徵。顏面皮膚毛細血管瘤位於三叉神經第1支或第2支分布的區域,常為單側性,...
(1)毛細血管瘤 多在出生後1—2個月內出現,部分5歲左右自行消失,多發生在顏面、頸部,可單發,也可多發。多數表現為在皮膚上有紅色丘疹或小的紅斑,逐漸長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質軟可壓縮,色澤為鮮紅色或紫紅色,壓之可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