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戲劇,主要流傳於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藝術形式。冀南皮影戲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對白口語化,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時以板胡、二胡、悶笛等樂器伴奏。2006年入選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南皮影戲
- 申報單位:河北省邯鄲市
- 主要分布:河北南部,冀中、冀北等
- 批准日期:2006年5月20日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8號
- 傳承人:申國瑞
歷史淵源
基本特徵
表演形式
![冀南皮影戲 冀南皮影戲](/img/1/7fc/gYiVjNmhTNiVGZzYWM1YWY0cDO1YTZ1cjYxU2YmV2NhZzY2cjZlFT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皮影戲(冀南皮影戲)一般指本詞條
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戲劇,主要流傳於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藝術形式。冀南皮影戲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對白口語化,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時以板胡、二胡、悶笛等樂器伴奏。2006年入選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又稱燈影,是中國傳統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起源 舊店鄉東馬寨皮影戲始於宋、元年間,系明末清初由河南傳入,皮影戲不僅在肥鄉縣首屈一指,而且是冀南皮影戲藝術...
歷史淵源 皮影戲(沙河皮影戲),歷史悠久,明清至近現代時期,沙河一直有幾十個皮影戲班演出,在冀南一帶非常流行。其融合了河北省南部及周邊地區諸多戲曲元素。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皮影戲(沙河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沙河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皮影戲是流傳於全國各省區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又名“燈影戲”“土影戲”;皮影戲的起源歷史悠久,是一種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等各類...
皮影戲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河北流傳了數百年,仍活躍在表演舞台。如今河北省共有與皮影有關的省級非遺項目12個,其中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河間皮影戲、皮影戲(昌黎皮影戲)4個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按照地域不同,河北省的皮影戲大致分為以唐山、秦皇島為代表的冀東皮影戲、以滄州河間市為代表的...
冀南皮影戲劇本集 《冀南皮影戲劇本集》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洪才、王林菲。
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黑龍江省望奎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望奎縣皮影戲是一種集彈、唱、拿影、雕刻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戲曲藝術,其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跟隨河北灤州皮影傳入。望奎縣皮影戲保留了冀東民間小調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大量吸收雙城皮影戲的外調及雜牌子曲牌,兩相融合,形成自己的風格,...
李修山 李修山,男,1947.10齣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影戲(冀南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
各地皮影的音樂唱腔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溢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有沔陽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在秦、晉、豫...
皮影戲(樂亭皮影戲),河北省樂亭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樂亭皮影戲俗稱“樂亭影”,因樂亭古屬灤州,故歷史上曾有“灤州影”之稱。樂亭皮影戲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它有著佛教文化的烙印,其文字腳本叫“卷”,唱影“宣卷”,照本宣科演出,與僧人誦經宣卷一樣,其唱腔源於樂亭的民歌、民謠、...
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其音樂唱腔的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
皮影戲(蔚州燈影戲)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張家口蔚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戲劇,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3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通知(冀政函〔2013〕133號)》,皮影戲(蔚州燈影戲)被列入...
各地皮影的音樂唱腔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溢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有沔陽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等等。河北、北京、東北、山東一帶的...
《俏夕陽》是唐山市老幹部活動中心離退休職工排演的以唐山皮影藝術為題材的舞蹈。內容簡介 這一富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藝術節目面世以來,先後在中宣部和文化部舉辦的“四進社區”等多項重大文化賽事中獲獎,並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文化活動的演出,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劇組平均年齡62歲的“俏夕陽”老年舞蹈隊。這支...
羅山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間藝術。始於明代,據1982年版的《羅山縣誌》記載,羅山皮影源自河北灤州,從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至1566年)開始在信陽市的羅山縣繁衍生長,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經過多少代皮影藝人的加工、提高,羅山縣皮影藝術已經成熟,影人製作美輪美奐,栩栩如生。生、旦...
皮影戲(霧靈皮影戲)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承德興隆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戲劇,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3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通知(冀政函〔2013〕133號)》,皮影戲(霧靈皮影戲)被列入河北...
三、皮影戲的現狀 四、皮影戲的傳說和典故 “還原”唱影的風俗 供奉觀音之俗 用影人受驚嚇的小孩“招魂”之人俗 影菝坐船不付乘船錢之俗 關於“懸燈匪”的傳說 中國的影戲南北行 一、中原古影戲的嫡脈——南行篇 冀南影戲的古風古韻 宋代中原影戲的老根 獨具特色的山東皮影 南宋影戲的後裔——浙滬皮影 走進...
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 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2019年11月獲得“環縣道情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獲得“環縣道情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冀南皮影主要流布於河北邯鄲多個縣區。冀南影子戲源遠流長,據傳是北京宮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於河北南部,並影響到冀中、冀北等地區。冀南影子戲是宋代中原影子戲重要的嫡脈,它與河南皮影有著重要聯繫。冀南皮影造型古樸,雕繪結合,造型體制簡練,體現著中國影子戲的早期風貌。冀南皮影劇目豐富,演唱沒有...
申國瑞,男,漢族,1934年生,河北成安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冀南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河北成安皮影歷史悠久,該縣西姚堡可記載的就有100多年歷史,第一代班首是郭永年,傳承了胡琴、演唱,第二代班著郭傳書,主傳了淮調演唱。申國瑞是該村皮影劇團的第三代傳人,他跟從第一...
《雞與蛇》是皮影戲裡里的一個小片段,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如陝西的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皮影戲、阿宮腔皮影戲、弦板腔皮影戲,甘肅的環縣道情皮影戲,山西的孝義碗碗腔皮影戲,河北的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浙江的海寧皮影戲,湖北的江漢...
張迎風 張迎風,男,漢族,1977年10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冀南皮影戲。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6日,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張迎風推薦為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地域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7.0畝,年度生產總值約129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3975.0元,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地理位置 歷史文化 2018年9月西姚堡村被邯鄲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冀南皮影村”。著名人物 申國瑞,成安縣西姚堡村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冀南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