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山景區

皋亭山景區

皋亭山景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天鶴路,距離杭州市中心約18千米。皋亭山景區總面積約5.1平方千米,於201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皋亭山景區以皋亭山、黃鶴山、元寶山三大山體為基礎,以一寺(龍居寺)、一水(上塘河)、一樓(黃鶴樓)、一忠(文天祥)、一孝(丁蘭)、一文(王蒙)、一武(錢鏐王)、一館(班荊館)為資源特色,以沿山和皋城兩大村為依託,是一座自然資源獨特、人文資源豐富的“文化名山”景區,也是杭州北部旅遊的核心區。

2015年,皋亭山景區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年,皋亭山景區被杭州市文廣新局和市旅委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皋亭山景區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天鶴路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景區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門票免費 
  • 占地面積:5.1 km  
  • 著名景點:皋亭 、孝文化主題公園 、龍居寺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主要景點,皋亭,皋亭古埠,水遠亭,吳越松徑,赤岸橋,茶祖峒,孝道文化館,孝廉廣場,龍居寺,奶娘亭,品牌建設,文化活動,人文歷史,景區活動,特色小吃,旅遊信息,開放時間,門票價格,外部交通,內部交通,

歷史沿革

2002年,杭州市政府對皋亭山先後進行了歷史文化考證、旅遊資源普查,編制了《杭州市江乾區皋亭山旅遊總體規劃》,對皋亭山進行規劃建設。
2011年10月,皋亭山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2012年4月,皋亭山景區管委會成立。
2021年11月,皋亭山景區開設宋韻文化館。同年,皋亭山景區對文化綠道進行智慧化提升改造。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皋亭山景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天鶴路,總面積約5.1平方千米。
皋亭山景區

地形地貌

皋亭山系天目山蜿蜒東來之餘脈,東西長約9千米,南北深約2.5千米。自西往東各山峰以此為:半山、皋亭山、黃鶴山、佛日山等。其中的皋亭山為最高峰,海拔361.1米,諸峰統稱皋亭山。

氣候特點

皋亭山景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最低月為1月,平均氣溫4℃;最高為7月,平均氣溫28.4℃),年降雨量為1450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皋亭山景區海拔高度不足500米,屬於低地丘陵,植被以常綠闊葉次生林為主。作為植被保存較為完整的山林,氣候植物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景區內總計約有植物70科270屬367種,其中喬木樹種76種,主要為闊葉喬木,樹種包括香樟泡桐水杉楓香等,其中銀杏水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香樟鵝掌楸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其香樟樹王已有600年高齡;灌木樹種73種,包括南天竹算盤子夾竹桃等;草本植物173種,物種數量最多,其中野蕎麥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藤本植物41種,主要包括忍冬牽牛蜈蚣草等,其中野大豆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竹類植物4種,為毛竹、雷竹、水竹、早竹。

主要景點

皋亭

皋亭,是皋亭山的主亭。而追古溯源,皋亭還是遠古神名,“皋”之意為水邊高地,“亭”則指人所聚集,因此皋亭神是皋亭山被海水環繞的四五千年前,聚居於皋亭山上的上古族群的信仰之神。無論是皋亭還是皋亭神,其始都已古不可追,據清初《乾隆杭州府志》卷十七《仁和縣山川》記載:“皋亭山,杭人亦曰東皋。舊有亭,在其頂,故曰皋亭。今亭已毀,故址規模存焉。”可知皋亭山上原有的古皋亭,清初以前就早已坍塌了,僅有故址地基規模尚存。為展現皋亭山古老神聖而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景區特復原皋亭,以重現歷史面貌。

皋亭古埠

皋亭古埠,別稱金門古埠,位於皋亭山下上塘河畔,曾經是古運河入城的轉運碼頭,京杭大運河的“杭州站”。皋亭古埠可追溯到唐代,但是據南宋《鹹淳臨安志:浙江圖》中記載,上塘河邊已標註有多處船埠,可見其歷史之悠久。元明以後,大運河由杭州逕通塘棲。清乾隆《杭州府志》稱上塘河至長安一帶為“商賈舟航輻輳,晝夜喧沓,市無所不有”,足以展現當時上塘河兩岸商貿之繁榮。古船埠聚有集市,各地客商雲集,販運居積,商鋪店肆興隆,蠶繭、藥材、麻布、山茶、楊梅、茱茹等,都是皋亭山一帶出產的歲貢。為展現皋亭古埠的歷史風貌,現採用歷史建築異地搬遷等方法,復建仿古的古埠場景。

水遠亭

水遠亭位於皋亭山脊,向北可遙望佛日山,往南則可遠眺錢塘江。皋亭山曾是錢塘江的北岸,數千年來,與錢塘江越來越遠,已相隔數十里,這既是時間的距離,也是滄海桑田的見證。故登皋亭山,於水遠亭望錢塘江,山高水遠,可以撫今思昔。清錢塘人朱楓《游皋亭山》詩:“憶別皋亭去,遊蹤久寂寥。十年孤艇子,又泊半山橋。塢竹寒逾翠,崖霜曉未消。閒心皆可樂,木葉下蕭蕭。登覽渾難盡,孤亭接海天。潮聲連澉浦,雲氣盪沙田。水遠浮鷗外,林疏落日邊。歸船疑列岫,北郭晚凝煙。”表達了孤亭、水遠、木葉蕭蕭、歸船列岫之情境。景區水遠亭按照舊時式樣復建,供遊人登臨望遠,北看山嶺,南觀江流,俯瞰杭城。
皋亭山景區
水遠亭

吳越松徑

“吳越松徑”是一條千年古山道,位於赤岸北,現僅存二百米左右長度。其採用非常古老的獨脊碎石築路法鋪築而成,路面以較大弧度分水,達到排水效果好且方法簡單易行。這條古道原本越嶺可達佛日寺,寺為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吳越國王錢弘佐建,同年錢弘佐還在赤岸建了眾善院,因此古道也是吳越王往返之途。
皋亭山景區
吳越松徑

赤岸橋

赤岸,是個古老的地名,在南宋《鹹淳臨安志》中就有記載:“赤岸河,在赤岸南。自運河入,通高塘、橫塘、諸河。”赤岸河是皋亭山南面的上塘河一段,北岸因土赤,故名赤岸。南宋時,赤岸河有水路可到餘杭門外;赤岸河南岸,則有通道,經走馬塘,入臨安城。赤岸橋始建於何時,由於史書缺載,今已無考;然而,清吳上尊《赤岸橋》詩云:“極目蒼波里,微茫淡月痕。人聲喧赤岸,燈火向黃昏。趁渡施雙槳,沖寒對一樽。蘆花飛作雪,知近謝安村。”描繪了當時赤岸橋一帶的熱鬧景象。由此可見,赤岸橋於清時已架在上塘河上,連線南北兩岸,直通杭州城。今赤岸橋為獨拱大石橋,是歷史實物的延續。

茶祖峒

茶祖,是古茶農最崇拜的祖先神,是人類生活在森林中時的原始信仰,古茶農認為茶樹是茶祖留下的取之不盡財富,茶祖會庇佑子孫萬代幸福,故每年清明開採茶葉時,都要恭敬地用第一把青茶祭茶祖,以示感恩,祈求保佑。而“茶峒”,就是指古老茶區傳說中的茶祖地。皋亭山上考古資料證明,至遲六千年前杭州灣一帶已栽培茶樹;而世界最早的八千年前茶子,就出土於皋亭山南的錢塘江對岸,證明杭州灣一帶是茶文化起源地。景區特立一尊茶祖像,讓當地茶農與飲茶思源者有追古尋根的祭祀場所,也使茶文化起源地的杭州灣,展現出古老而神聖的一面。

孝道文化館

孝道文化館總面積近7萬平方米,位於皋亭山景區千桃園內。孝道文化館分為孝廉廣場、文化長廊等展示區域。以丁蘭故事為創作主線,通過動態展示、互動參與孝道藝術文化等方式,展示中華孝文化歷史發展及新老二十四孝故事,突出杭州本土孝文化遺蹟景觀及民間的孝文化內容。文化館主體由兩幢兩層雙坡頂仿古建築組成,全館分為七個部分,分別為序廳、孝經治天下、孝道行神州、孝跡映河山、孝禮伴歲月、孝心報春暉、孝藝丁丁坊。為了互動性更強,館內採用“靜態展陳+動態體驗”模式,通過豐富的圖片、文字、塑像、多媒體展示的同時,使用科技手段強化展陳效果。為增加互動體驗,此外,孝道文化館還專辟固定親子體驗區“孝藝丁丁坊”,小朋友們可以在玩樂中鍛鍊動手能力,學習中華孝文化。

孝廉廣場

孝廉廣場位於皋亭山景區千桃園內,是中華孝道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位於廣場中間的是中心地雕,取蓮花出水的意境,採用現代藝術手法將黑色石材雕琢成水紋泛起漣漪的效果,達到此處無水勝有水的藝術效果。廣場的主雕塑是“三孝合一,孝之始終”,意指三孝合一雕塑及弧屏銅雕。在雕塑中用藝術和象徵的手法把三個“孝”字和“蓮”(廉)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三個“孝”字本身所形成的空間也是雙手合十像一朵蓮花一樣祈福家、國、天下之意,是為三孝合一。左右弧屏銅雕分別為杭州、皋亭山孝廉人物之表率。
皋亭山景區
孝廉廣場

龍居寺

龍居寺曾是杭州三大“千年古剎”(靈隱寺、徑山寺)之一,史建於五代時期吳越國。原名“湧泉院”,後因宋高宗趙構南渡時曾留宿本寺,故名龍居寺,清乾隆皇帝也曾到此。龍居寺占地約216畝,整體將按照“一軸、三核、五區、九片”進行院落式寺院功能布局,龍居寺的建成將打破傳統寺院的布局。
皋亭山景區
龍居寺

奶娘亭

皋亭山南麓原有一座奇特的孤墓,墓碑上寫著“奶娘之墓”四字,據說是乾隆皇帝奶娘之墓,旁邊還有一座小亭,人稱“奶娘亭”。皋亭山之奶娘墓究竟是誰,實際上早已不可知;景區將傳說轉化為景點,建亭於此,是為了宣傳皋亭山慈孝文化。
皋亭山景區
奶娘亭

品牌建設

2013年,皋亭山生態旅遊綜合建設項目列入浙江省重點生態建設項目。
2015年,皋亭山景區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年,皋亭山景區被杭州市文廣新局和市旅委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景區。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孝道文化
皋亭山與孝的淵源歷史悠久,根據南宋《鹹淳臨安志》記載,中國二十四孝之一的丁蘭刻木事親故事發生在皋亭山的姥山之東,當地百姓為了弘揚丁蘭的孝心,還建了丁橋、蘭橋以為紀念。千百年來,皋亭山區域逐漸形成了杭州孝道文化的中心,更被稱為杭州“孝”源。無論是歷年以“賞花、行孝”的觀桃節、孝心百家宴,還是景區舉辦的答孝題品孝菜、孝道養生餐飲大賽、孝心故事大徵集等活動,都充分展示了“孝”在皋亭山的深厚底蘊。
宗教文化
皋亭山有豐富的宗教文化景觀遺存,其中有歷史記載的寺廟祠堂就有70餘處,約20處獲得過皇帝封賜,如龍居寺為吳越王錢鏐與其子錢元瓘於後唐清泰二年(935年)始建,原名湧泉寺。宋高宗南渡,曾宿本寺,故山名龍居灣,寺亦以此得名,歷時近百年。”皋亭山也是道教發源地之一,商朝即有仙人黃子安在此騎鶴入雲,史載建有黃鶴樓。皋亭山還有關於師姑庵的傳說,師姑庵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後唐時期,由師太和一位俗家姑娘募捐建庵,故名“師姑庵”。“師姑庵”曾毀於戰火,後屢建屢毀。師姑庵曾因救扶落難中的吳越國錢鏐王妃水月而聲名大振。傳說澉浦的鐵匠女兒水月,因老父病故,被當地痞子糾纏騷擾,便放火燒毀鋪子後,沿上塘河小道去尋找因征戰而音訊全無的未婚夫錢鏐,在饑寒交迫中幸遇師姑庵師太搭救,留在庵中。後吳越國王錢鏐到師姑庵尋訪到水月師姑,從此夫唱婦隨,傳為千古佳話。近代,村民又稱其為“石子庵”。
軍事文化
皋亭山橫亘城北,綿延十里,是杭州城的北部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皋亭山曾無數次將戰火擋在了杭城之外,成為守護古代杭城的一道綠色屏障。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十月,淮南弘農王楊行密應董昌的要求東西夾擊錢鏐軍,楊行密派遣寧國軍節度使田頵、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一南一北進攻杭州,錢繆在此設寨以抗拒;南宋初“苗劉兵變”時,大將韓世忠在皋亭山成功擊敗叛軍,才保住危在旦夕中的南宋朝廷;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統帥伯顏占領了皋亭山,兵臨城下,杭州百姓面臨滅頂之災,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驚慌失措,甚至找不到前去議降的大臣,文天祥臨危受命,在皋亭山下,對出爾反爾的伯顏進行了正氣凜然的抗論,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皋亭抗論”。伯顏為文天祥的凜然正氣所撼,據傳當晚即夢見岳飛千軍萬馬過皋亭,疑皋亭有神明護佑,遂下令不得對百姓進行殺戮。皋亭山還留存了古代兵站等眾多的軍事遺蹟,如錢王城寨、韓蘄王將台、皋亭抗論台、度嶺關隘、雷誅營卒、前哨石屋等。

景區活動

2017年3月,皋亭山景區舉辦皋亭山孝廉文化園開園活動。
2018年6月,皋亭山景區舉行“送歡樂,進孝鄉”專場演出活動。
2019年1月,皋亭山景區舉辦奮進2019·健步挑戰賽暨皋亭山中華孝義文化感恩之旅活動。
2021年10月,皋亭山景區舉辦國慶宋韻主題遊園會活動。
2023年4月,皋亭山景區舉行親子研學活動。

特色小吃

皋醉桃花酒
桃花酒分醬香、濃香兩種香型,分別採用瀘州、茅台鎮的基酒為原漿釀製。
皋亭熏雞
皋亭山下的皋城村逢年過節,鐘愛一道別有風味的腊味菜:熏雞。與常見的川菜、魯菜熏雞不同,皋城村的熏雞是要在鐵網下的鐵鍋中加上大米和紅糖的。熏雞是用蒸煮紅糖米飯的蒸汽熏熟的。皋亭熏雞用米來熏,可以把米的香味也加到雞肉里,二來是雞吃起來煙火味小。皋城村的熏雞講究突出雞肉原味,用料就是鹽、紅糖和米。米用來熏,紅糖則可以在熏時增加色澤。製作前先把雞給洗乾淨,用鹽醃一個星期,醃好之後,要曬。用太陽光曬能夠把雞裡面的水分曬掉點,這樣熏出來的雞肉就特別有嚼頭,但不至於太乾硬,吃起來有彈牙感。曬好之後,便可以熏制了。熏的時候只用十幾分鐘就夠了,但熏雞出爐,需要等上兩三天,晾曬一番才能吃。皋城村熏雞的做法,很像是溫州藤橋熏雞的做法。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皋亭山景區全天開放。景區內娛樂項目開放時間8:00—17:00,具體開放時間詳見景區公示。

門票價格

皋亭山景區免費開放,景區遊樂項目收費情況以景區現場公示為準。

外部交通

大巴、公共運輸工具
公交線路:武林門乘坐公交535路到沿山站下車,到達皋亭山景區遊客中心。杭州東站乘坐335路到千桃園公交站下車。大關公交總站乘坐359路到千桃園站下車。
自駕線路
石大線筧丁路、同協路口下,秋石高架臨丁路口下,沿臨丁路至丁橋東路左轉至遊客中心。皋亭山景區內有4個停車場分別位於遊客中心、皋城村委、千桃園東面的私家車停車場和千桃園西面的大巴停車場。
皋亭山景區
皋亭山景區地域區點陣圖

內部交通

皋亭山景區內設5千米騎行線,投放76輛公共腳踏車,主要布點在赤岸橋遊客中心、綠康老年醫院以東、皋城村牌坊以北3處。也有供一家三口騎行的三人腳踏車,雙人情侶腳踏車和單輪車。
皋亭山景區
景區導覽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