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龍居寺
- 別名:永慶禪院、湧泉院
- 地理位置:杭州城東北皋亭山
- 建設日期:後唐清泰二年(935年)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杭州龍居寺,位於杭州城東北皋亭山景區,始建於後唐清泰二年(935年),由吳越王建。因建寺破土時,地泉湧出,故初名“湧泉院”。《鹹淳臨安志》:“永慶院,在永和鄉桐扣村,清泰二年(935年)吳越王錢元瓘建。”
宋高宗南渡,曾宿龍居寺,當時因山名龍居灣,寺院也因此而改名。南宋《臨安志再續》卷一記載:“高宗南渡曾宿於本寺,故山名龍居灣,寺亦以是。”龍居寺因此得名。
元初,寺遭兵毀。明萬曆甲年(1595)間,僧人一濂慎公與僧俗人等買地重建。傳因高宗南渡曾宿本寺,亦取龍象潛居之意,遂改名為“龍居寺”。龍居寺對杭州明末佛教之復興和禪淨合行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杭州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明朝禮部尚書朱國禎的一首《龍居寺》詩,較為全面地描寫了龍居寺的景觀:“名山已游遍,此日到皋亭。鶴下棲雲白,風高望海清。僧歸老祇樹,客遠望禪燈,莫問朝來雨,還堪夜摘星。”
清初,名士錢謙益曾為龍居寺撰寫碑記。康熙、 乾隆每每南巡、 觀桃都會到龍居寺進香拜喧。乾隆在位期間,六次從京師出發南巡,後四次或經海寧到杭州,或經杭州到海寧,查勘海塘修築工程。據記載:“皋城北有龍居山,上有龍居寺,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曾駐蹕於此。”
建國前後,龍居寺漸趨衰落,直到1958年圯除。現遺址殿堂宅基依存,寺址旁山溪水潭可見。改革開放後,當地及附近村民信佛者, 每逢佛誕日到龍居寺遺址進香和祈禱,規模甚大。
經長期對龍居寺現有選址的考察和勘探,2019年4月,杭州龍居寺擴建及配套設施項目已破土動工。龍居寺在原址擴建,占地約216畝,重現歷史光輝。整體將安照“一軸、三核、五區、九片”進行院落式寺院功能布局,龍居寺的建成將打破傳統寺院的布局,非常震撼,值得期待。龍居寺借鑑台灣中台禪寺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模式,將藝術、學術、佛教、文化和國學等有效融為一體,做精內涵、做深文化、做優環境,力爭把龍居寺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禪文化交流中和研修基地、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杭州禪文化交流中心”和“東方禪文化展示交流基地”。龍居寺將擴建成為杭州東北部佛教文化中心、佛教禪修中心和佛教安養中心,一座集禪修、養生、文化展示為一體,具有南宋風格的園林式、多功能、綜合性寺院。擴建後的龍居寺將進一步挖掘保護佛教文化,展現杭州佛教文化的魅力,為講好“杭州佛教故事”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