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

皋亭

gāo tínɡ

亦作"皋亭"。

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郊。南宋時為臨安防守要隘﹐元兵至﹐宋君臣在此投降。俗稱半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皋亭
  • 外文名:Gaoting Mountain
  • 拼音:gāo tínɡ
  • 又名:皋亭、半山
  • 重要點:宋朝君臣向元兵投降處
  • 位置: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郊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關政策,

簡介

皋亭山,又名半山,在浙江省杭州市北郊。最早記載皋亭山的是《新唐書·地理志》,南宋寧宗皇帝曾御書“皋亭山”三字匾。南宋為臨安防守要隘﹐元兵至﹐南宋君臣在此投降。
皋亭

地理位置

地處杭州城區東北部的半山,坐落在拱墅區半山鎮的半山村,與江乾區丁橋鎮沿山和皋城村的黃鶴山等眾山一脈相連,自西向東北綿亘十餘公里。半山自然資源獨特、人文資源豐富,地域歷史文化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至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兵寨文化、名人文化、詩詞文化、民俗文化、土物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在杭州城內百座群山中是歷史文化積澱極為厚重的一座群山之一。

自然景觀

位於杭城東北部的皋亭山,是一個風景優美、文脈深厚的地方。皋亭山的“桃文化”最有特色,自宋代以來就有“皋亭觀桃”的習俗。山的西側有一處“十里桃花塢”,南宋,山塢兩岸遍栽桃樹,每逢春暖洋洋,桃花盛開,紅遍半山。明代,杭人已有“西湖探梅、皋亭觀桃”等四時賞花的習俗 。清代,“皋亭之桃”又成為杭城湖墅三勝地(西溪之梅、河渚之蘆)之一,被稱為“紅雪”或“絳雪”。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喜好旅遊的杭州人沒有一個不去皋亭觀桃的.時至今日,遺風尚存。據介紹,如果遊人踏著長滿蘚苔的石階古道登上桃花塢,仍可以看到繁衍不息的野桃樹,清明前後,桃之夭夭,花期長達20多天。
皋亭
湖墅八景之皋亭積雪
《卜運算元 皋亭積雪》王洪
積玉映空青,蓬島人間近,珠樹瑤花滿眼開,縹緲仙台影。 便欲跨青鸞,直上三山頂,鶴氅披雲看下方,月白銀河冷。
《臨江仙 皋亭積雪》聶大年
昨夜孤峰如潑翠,今朝玉立巑岏,瓊林琪樹間琅玕。蓬萊塵世隔,弱水竟漫漫。 玉宇瓊台千仞表,群仙飛佩驂鸞,不知何處倚欄桿。洞簫吹一曲,鶴氅不勝寒。

人文景觀

除了良好的自然景觀,古皋亭還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至今,山上還留存了古代兵站等眾多的軍事遺蹟。皋亭山也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地方。據記載,宋德祐二年(1276)元月十八日,元軍統帥伯顏在皋亭駐紮,準備攻取杭州城。在危難之際,文天祥挺身而出,來到皋亭與伯顏抗論,因為怒斥元軍,而被元軍扣留。皋亭山景區還有秦始皇錢鏐宋高宗等帝王的蹤跡。文以景生,景以文傳,白居易、劉伯溫、杜牧、陸游、蘇軾等各個時期的文人相繼來到皋亭。現代文人郁達夫曾來皋亭遊玩,留下了“相約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進香船”的佳句。據介紹,讚美皋亭山的詩詞就有200多首,在杭州一百多座有名的山中算是最多的。皋亭山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孝道文化、喪葬文化、兵寨文化、土物文化,特別是它的民俗節慶資源,包括春季桑秧會和半山娘娘廟會、夏季龍舟競賽、秋季登高覽勝、冬季皋亭積雪等。
皋亭
皋亭山還是一個“佛國”。叢林之中,幽勝之處,站在龍居寺舊址一棵歷經千年風雨的羅漢松旁,當地人向筆者訴說了這裡悠久的佛教文化。皋亭山的佛教文化曾經鼎盛一時。南宋此處的寺廟多達270餘座,包括顯寧寺院、中塔悟空禪院和下塔月明禪院等宗教歷史建築和遺址。其中又以千年古剎龍居寺最負盛名,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了。據記載,南宋建炎年間,“宋高宗南渡,曾宿於本寺。故山名龍居灣,寺亦以是。”龍居寺因此而得名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也曾經在龍居寺駐蹕過。龍居寺經歷千年風風雨雨,幾經毀建,只剩下幾處遺蹟。今天,借皋亭山旅遊開發的東風,龍居寺的重建已排上議事日程。自古以來,皋亭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騷客。

相關政策

2002年初,江乾區委、區政府對皋亭山先後進行了歷史文化考證、旅遊資源普查,編制了《杭州市江乾區皋亭山旅遊總體規劃》、《杭州市江乾區高亭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京杭古埠項目概念策劃》 。
2010年4月23日,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對名盟杭州市委加快“北游”開發建設的建議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10日張建庭副市長對皋亭山進行了實地考察,提出將皋亭山作為“北游”核心景區,定位為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健身養身三大功能和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名俗文化、水鄉文化於一體的國際旅遊綜合體。並成立了“北游開發建設小組。預計2011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杭州市皋亭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正在杭州市規劃局(文三路15號)一樓大廳、杭州市規劃局網站及丁橋鎮人民政府公示,公示時間將截至8月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