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農607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230121
- 選育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 作物名稱:小麥
- 親本來源:良星77/矮抗58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百農607是河南科技學院以良星77為母本,矮抗58為父本配製雜交組合選育的小麥品種。202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230121。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19.8天,與對照品種周麥18熟期相當,幼苗半匍匐,葉片寬,葉色深綠,分櫱力強。株高70.1厘米,株型緊湊,抗倒性較好,整齊度好,穗層整齊,熟相好。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籽粒硬質,飽滿度較飽滿。畝穗數41.4萬穗,穗粒數33.0粒,千粒重46克。
品質特點:2020年和2021年品質測定分別為籽粒容重820克/升、827克/升,蛋白質含量14.50%、13.70%,濕麵筋含量29.4%、33.7%,穩定時間3.0分鐘、3.2分鐘,吸水率62.5%、63.9%,最大拉伸阻力249E.U.、284E.U.,拉伸面積41平方厘米、52平方厘米。
抗性特點:2020年和2021年接種抗病性鑑定,中抗/中抗小麥條鏽病,中感/中感小麥葉鏽病,中感/中感小麥紋枯病,高感/中感小麥白粉病,高感/高感小麥赤霉病。
產量表現
2019~2020年度參加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黃淮冬麥區南片水地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0.3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6.54%;2020~2021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23.8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8.17%;2021~2022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0.7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8.25%。
適種區域
百農607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栽培技術
- 深耕耙壓,提高整地質量
前茬為花生地塊,在墒情適中情況下整地相對容易。對於玉米秸稈還田地塊,粉碎後的秸稈長度應≤7厘米均勻拋撒地表,努力做到“切碎、撒勻、深埋、壓實”。旋耕地塊要抓好播前、播後鎮壓,踏實土壤,防止漏風跑墒,確保苗齊、苗勻、苗壯。對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必須進行深耕一次,耕深在25厘米以上,耕後耙平耙實。
- 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小麥“七分種、三分管”,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麥產量,改善籽粒品質。在沙土地應減少底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底肥施複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每畝30~35千克。
- 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 適期適量足墒播種
百農607適播期長,10月1日就可以播種,最佳播期為10月10~20日,最佳播量10~15千克/畝。晚播麥不宜晚於11月底,播量控制在17.5~20.0千克/畝。同時要在高質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寬幅勻播、寬窄行播種等方式。播種做到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足墒下種,爭取“一播全苗”,這是高產豐收的基礎。
- 加強田間管理
澆好越冬水。沙壤土質容易造成播種質量差、土坷垃多、上層土壤暄松,跑風漏墒不保溫,必須早澆越冬水。表土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先澆滲水慢的黏土,後澆滲水快的沙土。水量應比其他時期灌溉更充足,要求入冬時形成有利於安全越冬的上虛下實的表土結構。
化學除草。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氣溫高、土壤墒情適宜的情況下,選擇晴朗無風或微風天氣條件下進行。小麥闊葉雜草可用4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4~6克/畝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畝噴霧防治;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可用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20~35毫升/畝或炔草酸可濕性粉劑25~30毫升/畝噴霧防治。冬前沒有噴施除草劑的,返青後要及時噴施除草劑,小麥拔節後禁用除草劑,以免對幼穗發育和下茬作物產生不良影響,發生藥害。
適時追肥。春季麥田管理,沙土地上特別是百農607這類矮稈品種更宜早不宜遲,2月15日前後澆返青水,並追施高氮複合肥(氮磷鉀比例為28∶6∶6)每畝35~40千克。
病害防控。對小麥條鏽病防控可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40~50克,或30%戊唑醇懸浮劑10~15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對小麥赤霉病防控可畝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或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30克,或40%戊唑·咪鮮胺懸浮劑35毫升,兌水40~50千克噴霧。要用足藥液量(航空植保無人機畝藥液量應在1升以上);若施藥後3~6h遇雨,雨後應及時補治;如天氣預報有連續陰雨、結露和多霧天氣,特別有利於赤霉病菌侵染時,第1次防治結束後需隔5~7天再噴藥1次,以確保控制效果;要注意輪換施藥,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4月上中旬,易出現“倒春寒”天氣,小麥已進入拔節孕穗期,低溫凍害會導致小麥結實粒數減少,因此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採取澆水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措施防禦凍害。小麥齊穗至灌漿期要開展“一噴三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芸樂收、胺基酸水溶肥等防病治蟲,增加千粒重。
- 澆好孕穗水和灌漿水
澆好孕穗水,以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促成大穗。特別要澆好灌漿水,以小麥揚花後10~15天澆水為宜,增加千粒重。澆灌漿水應關注天氣變化和掌握水量,切忌大水漫灌,以防倒伏。
- 適時收穫
應在小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用聯合收割機收割,避免過早收穫導致小麥大幅度減產的現象發生。種子田收穫時要嚴格按品種單收、單打、單儲,防止機械和人為混雜。收穫後要及時晾曬,防止遇雨和潮濕霉爛,做到顆粒歸倉,實現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