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溯源
白龍江,古稱桓水。始見於《尚書·禹貢》:“……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意即梁州上的貢物由西傾山順著桓水前來。織皮謂西戎之國,即崑崙等是也;西傾,山名,在甘肅、青海交界處,綿亘千餘里;桓,桓水,即白水,現代名白龍江。《水經注》:“白水出西傾山,流注漢水。”《辭海》:“桓水,古水名,即白龍江,發源於西傾山,南,屈曲東南流至甘肅舟曲縣東與古羌水即岷江合,又東南至文縣與古白水即白水江合,東南流入嘉陵江。其與羌水合流後的一段白龍江,與白水江合流後的一段白水江,古時也兼稱桓水。西傾山位於甘肅、青海、四川交界處,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黃河首曲後與
大夏河、
洮河、白龍江的分水嶺,大夏河、洮河、白龍江分別發源於其北側和東側。可見《禹貢》所述條例現代地理形勢相符。
白龍江古時亦稱葭萌水,《中國水系大詞典》[白龍江]條:“嘉陵江右岸支流,古名葭萌水。”蓋因古籍有以
白水江為白龍江下源之說,而葭萌水是白水江古代稱謂之一。文獻和古籍也有稱白龍江古名“阿塢河”者,實為誤稱。《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白龍江]條:“上源曰阿塢河,出自甘肅岷縣,俗稱岷江,亦稱臨江,西流到西固縣(舟曲縣地舊建置)東南與白水江會,以下或稱白水江,或稱白龍江,東南流經武都縣南,至文縣東南納白水河,又東南入四川昭化縣北境……東南入於嘉陵江。”《清史稿》:“白龍江上源曰阿塢河,出岷峨山西麓分水嶺,東南流,合數小水,曰
岷江,又東南流經臨江西入階州(武都縣地舊建置)。”上二條應指白龍江左岸支流岷江,非白龍江主流。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白龍江,發源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與四川若爾蓋縣交界的郎木寺,流經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四川省若爾蓋縣、甘肅省甘南州的迭部縣、舟曲縣、隴南市的宕昌縣、武都區、文縣,在四川廣元市境內匯入嘉陵江。全長576千米,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108億立方米。甘肅省境內長475千米,流域面積2.72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年輸沙量1840萬噸。
白龍江的源頭,在甘肅省碌曲縣、四川若爾蓋縣
紅星鎮交界處的朗木寺鎮,地屬崑崙山系東端的支脈西傾山郭爾莽梁北麓和
岷山之間。(準確位置是甘南碌曲縣郎木寺鎮西約7.5千米的曲哈爾登泉水群)。大致向東曲折出境,入四川省若爾蓋縣,經縣北部的
紅星鎮(有小支流藏曲自南向北匯入)、
降扎鄉、
崇爾鄉、
凍列鄉出境,又復入甘肅省迭部縣。
白龍江在益哇溝口進入甘肅省迭部縣,流經縣府所在地
電尕鎮,
卡壩鄉,下游有達拉河自南向北注入,進入尼傲峽谷,在
尼傲鄉尼傲村有尼傲峽水電站在此,繼續東流,經
旺藏鄉,在阿夏林場有阿夏溝東南向注入,經花園鄉,到
洛大鄉,有臘子溝自北向南注入,臘子溝中游有
臘子口戰役遺址和水泊峽電站,臘子溝口附近有代古寺水電站,至縣界洛大黑水溝口,白龍江折向南流進入舟曲縣。境內主要支流有益哇曲、哇巴曲、安子曲、達拉曲、尖尼曲、多兒曲、臘子曲等。境內流長110千米,平均坡降6.4%,總落差為700米。
白龍江於
舟曲縣西北尕瓦山入
舟曲縣境,向南方向徑流,流經
曲瓦鄉,轉向東南流,經
巴藏鄉、
立節鄉、
憨班鄉、
峰迭鄉、
江盤鄉和
舟曲縣城城關鎮,經
南峪鄉、
大川鎮進入宕昌縣。縣境內幹流總長70.7千米,自然落差420米,大小支流22條,流域面積1330.20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3.68億立方米,據立節水文站資料,白龍江徑流係數0.499,最大洪水流量189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9.26立方米/秒。豐水期泥沙含量較高。
在宕昌縣境邊界的兩河口,白龍江接納自北向南來的大支流
岷江,流經
沙灣鎮,境內河長20千米。
白龍江在
舍書鄉溝口子村入文縣境,經
臨江鄉,至
尖山鄉右納洋湯河(羊湯河)後,轉東南流,經口頭壩、玉壘鄉,有武都區來的五庫河自北向南在左岸匯入,
白水江自西向東在右岸匯入,以下河段進入
碧口水庫庫區,經
范壩鄉(有讓水河自西向東右岸匯入)、
碧口鎮、
肖家鄉(左納北來的小團魚河)、
中廟鄉等8個鄉鎮,在中廟鄉雄子溝出境,進入四川省。在文縣境內長度104.5千米,占總長的18%,天然落差2671米。縣境內流域面積4994平方千米,占在甘肅省內流域面積27204平方千米的18.35%。白龍江自武都以上為上游,武都至碧口為中游,兩岸大都為斷續曲折的狹谷.白龍江入文縣境後又有龍巴河、洋湯河匯入,在文縣玉壘鄉關頭壩,有白水江自西匯入,讓水河自西南匯入,水量較大,兩岸平緩。碧口至昭化一段為下游,又匯入團魚河,水勢平坦,流速較小,可通行船隻。
白龍江自文縣中廟鄉出甘肅境,入青川縣,進入四川省界。在青川縣先接納支流大團魚河,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流經
姚渡鎮,曲折經過
營盤鄉、
沙州鎮,進入
寶珠寺水電站庫區尾端,繼續南流進入廣元市區。
河道特徵
白龍江河源高程4072米,河口高程465米,落差達3607米。按河道性狀和流域特點,劃分為三段:上游段從發源地至舟曲縣城,河長228千米,屬高原峽谷段,區間有達拉溝、多兒溝、臘子溝等支流匯入,平均寬100米,平均比降百分之1.1,植被覆蓋好,蒸發量小,河道穿行峽谷,為侵蝕下切河槽;中游段從舟曲縣城至嵩子店,河長157千米,縱坡較大,支溝眾多,土石流發育,河道流向受走向影響,側蝕力強,流速降低,固體徑流沉積造成淤積段,區間有岷江、拱壩河、洋湯河匯入,平均河寬250-300米,平均比降百分之0.31;下游蒿子店至交匯河口段,河長150千米,區間有白水工及其它支流匯入,平均河寬300米,平均比降百分之0.2。該段植被較好,氣候溫熱,降雨充沛。
水文特徵
白龍江幹流多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122.68億立方米。在甘肅境內碧口水庫斷面,多年平均流量27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85.82億立方米。在武都站,多年平均流量132.5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41.79億立方米。白龍江徑流基本靠降水補給,年徑流和洪水模數均從上游向下流遞增,水流豐沛,徑流年陵變化比較穩定。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中心出現在碧口以下,洪水暴漲暴落,多發生在7-9月。
白龍江泥沙較少,兩河口以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很少,據武都站測驗資料,多年平均輸沙量1550萬噸,含沙量3.7千克每立方米,其中大部分產生在7-10月份的汛期,約占78.2%。兩河水至武都因為人類活動和土石流影響,河水含沙量大幅度增加,最大含沙量,武都為482千克每立方米,而支流白水江僅17.7千克每立方米。水質污染較輕。全年水質為Ⅱ類,據對492千米河長的實測資料,Ⅰ類水質河長302千米,占65%,Ⅱ類水質河長107千米,占22%,Ⅲ類水質河長65千米,占13%。
白龍江水力蘊藏量豐富,主河道部落差2783千米,理論蘊藏量366.56萬千瓦,其中甘肅省內河道落差2671米,理論蘊藏量165萬千瓦。
主要支流
白龍江水系發育,支流眾多,共有一級支流49條。自上而下較大支流有達拉溝、安子溝、尖尼溝、多兒溝、臘子溝、岷江、拱壩河、角弓河、北峪河、洋湯河、五庫河、白水江、小團魚河、大魚團河、讓水河、青川河、清江河等。
白龍江水系呈不規則的樹枝狀分布,支流大部分在右岸匯入。主幹及主要支汊向西北伸展。白龍江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有13條;大於500平方千米的有11條。
達拉溝河,白龍江南岸一級支流,也是白龍江在境內的最大支流。主源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北的岷山山脈喀降阿嗄附近。上游稱包座河,由南向北流經上、下包座、求吉寺後於迭部縣達拉鄉甘溝村東入州境。於達拉鄉政府駐地東納入高吉曲(長26千米),達拉林場附近納入納考曲(又名熱泉河,長35千米)後沿達拉溝東北流,依次納入拉孜曲、次哇等小支流後折向北流,於卡壩鄉政府駐地東側注入白龍江。全長150千米,落差535米,多年平均流量21.41立方米/秒。
多兒河(多兒曲),發源地地位於四川省九寨溝縣戈藏佳則山,於麻牙寺處匯入白龍江,河道全長87.40千米,流域面積1066平方千米,天然河道平均比降21.40‰,多年平均流量13.8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335億立方米。在流入白龍江匯合口上游約7.50千米處左側有其最大支流-阿夏河匯入。阿夏河發源於四川省若爾蓋縣,河道長56.40千米,流域面積391.60平方千米,占流域總面積的36.70%,多年平均流量4.80立方米/秒。
拱壩河,是白龍江支流,發源舟曲縣西部沙灘溝與多兒溝交界的扎格達熱與扎噶納之間花草坡,從縣內中部穿過,流經舟曲縣武坪、插崗、拱壩和曲告納等鄉鎮,在武都兩水鎮的煙墩溝村注入白龍江。幹流全長91千米,境內幹流總長80千米,落差1710米,流域面積1164.1平方千米,徑流係數0.554,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9.2立方米/秒,最小2.45立方米/秒,泥沙含量輕微,流量較穩定。
博峪河,白水江一級支流。主源發源於舟曲縣武坪鄉境羊布梁東段的青山樑東麓,由北向南流經武坪插崗兩鄉境後入博峪鄉境內,依次納入東西十餘條小支流,於博峪鄉楊家卡子南出州境入文縣,在文縣雞石壩村附近匯入白水江。州境內流程37.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45立方米/秒,落差1880米。
北峪河,長江水系,嘉陵江二級支流。在武都縣北部,發源於武都縣北安化鎮瓦房山,西南流經安化、柏林、馬街,至武都縣城匯人白龍江。河長44千米,流域面積432平方千米。流域呈掌網狀形。長度15千米以上支流有四家溝、馬家溝、安坪溝等40條。年均徑流量0.32億立米,平均比降17.7樂。流域內由於長期毀林開荒,加上山高坡陡,滑坡和水土流失嚴重,是聞名的土石流溝。水土流失面積為374平方千米,占流域總面積的86.7%。1949年以來,下遊河床淤積抬高5.2米,武都縣城形成水高城低之勢,洪水時嚴重危及城區安全。
臘子曲,白龍江北岸一級支流,主源發源於迭部縣桑壩鄉迭山南麓的格熱隆哇,初稱格熱曲,東流進入臘子鄉境後與發源於五股子山南麓的臘子溝小溪匯合後稱臘子曲,又南流依次納入牛路庫、亞路庫、美路庫等小支流,沿臘子溝南流穿越舉世聞名的天險臘子口、臘子鄉政府駐地後於臘子、洛大、桑壩3鄉交會處與桑壩曲匯合。在洛大鄉代古寺北注入白龍江。全長56千米,落差1885米,多年平均流量12.72立方米/秒。
岷江,白龍江支流。曾名白龍江,乾江。宕昌縣內又名宕昌河。因宕昌縣古屬岷州,故名。源於宕昌縣與岷縣之間分水嶺南側,東南流經阿塢、哈達鋪、宕昌鎮、化馬等11個鄉鎮,至兩河口注入白龍江。全長100千米,流域面積2235平方千米,年徑流量6.07億立方米。支流有理川河、南河、油房河、官鵝河、大河壩河,東拉河等。流經隴南山區,河床比較大,水力資源豐富。上游多森林、草原;中下遊河谷兩岸陡峭,常有土石流發生。
角弓河,發源於宕昌縣東部與禮縣邊界的草泉,自北向南,流經
獅子鄉、
新寨鄉,在
角弓鎮匯入白龍江。流域面積360平方千米,河長40千米,平均流量2.28立方米/秒,枯流量0.8立方米/秒,平均縱坡4.5%。
白水江,白龍江支流。曾名羌水。因在甘肅省文縣,故又名文縣河。上游名黑河,源於四川省南坪縣崛山中段郎架嶺東北,東南流至黑河塘後始稱白水江。再東南流至柴門關人甘肅省文縣。東流有中路河、馬蓮河由北岸注人,南岸又有白馬河、丹堡河匯入。再東至關頭壩人白龍在。全長295,6千米,篙坪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8134平方千米,甘肅境內長107千米,流域面積3039平方千米,年徑流量34.7億立方米。以降雨補給為主,河床比較大。白水江上游植被良好,水源豐富,農田灌溉與江河相通,餌料豐富。江中生有多種魚類。
龍巴河,是文縣境內流入白龍江的四大支流之一,發源於文縣梨坪鄉和武都縣交界的擂鼓山,全長28.9千米,集水面積172.4平方千米,由23條溪流匯集而成。流經梨坪鄉全境,經臨江鄉寨子村流入白龍江。河道窄狹,比降大,易發展農田灌溉和小水電。
讓水河,舊稱讓水,是文縣境內流入白龍江的四大支流之一,發源於文縣劉家坪鄉的摩天嶺,全長68.8千米,集水面積828平方千米,由286條小溝溪匯集而成。橫穿劉家坪鄉、店壩鄉、范壩鄉,在原范壩鄉河口村流入白龍江。碧口水庫建成後,在范壩鄉草壩村流入碧口水庫。是文縣較長的清水河。
洋湯河,舊志稱洋湯水,是文縣境內流入白龍江的四大支流之一,發源子文縣屯寨鄉的柳團梁,全長44.5千米,集水面積542.8平方千米。由44條小溝溪匯集而成。經屯寨鄉、橋頭鄉、到尖山鄉的河口村流入白龍江。上游洋湯河林場植被良好,並有天然水庫“天池”,水童穩定、比降大、水流急,易造人工水頭。為發展兩泵提灌和農村小水電提供了有利條件。
小團魚河,是在文縣境內流入白龍江的四大支流之一,發深於武都縣楓相鄉的大竹山,全長37千米。在縣境內流程28千米,集水面積171.5平方千米.從肖家鄉大水村進入縣境,於肖家鄉後壩河口村流入白龍江。上游植被好,水土不易流失,但坡陡峰尖,川台地少,水資源利用差。
青竹江(又名清水河),發源於四川青川縣摩天嶺南麓及龍門山北端(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分布在青川縣境內西部和中南部,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溪鎮、橋樓鄉、曲河鄉、前進鄉、關莊鎮、涼水鎮、七佛鄉、馬鹿鄉、竹園鎮匯入黃沙河(又名清江河、下寺河),在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注入白龍江,青川境內流長154千米,集雨面積1765平方千米,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8.05萬千瓦。青竹江自然景觀以峽谷、濱水景觀為特色,由西北向東南形成了貫穿青川縣的綠色生態走廊。青竹江水利風景區的規劃面積為175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占130平方千米,景區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生態優勢突出,生態基礎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1.7%;水網密布,大小溪溝河流甚多,水利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蒼溪河,古叫菖溪河,因產九節菖蒲而出名。發源於青川縣茶壩鄉北,折而橫穿三原鄉,進入利州區白朝鄉,流經寶輪鎮松林村,與蓮花村擦肩而過後進入苟村壩,再與范家村、關山村摩踵而行,經蒼溪村全境匯入白龍江紫蘭壩水電站。寶輪菖溪河生態旅遊區於2009年5月29日正式對遊客開放。
治理開發
引水灌溉
白龍江流域坡大溝深,引水不便,所以歷史上引水灌溉工程不多,而且集中在其支流地區。建國初期,曾建設過一些引水工程,由於不尊重科學,大都半途而廢,未發揮效益。1960-1980年代發展提水工程,解決了白龍江支流沿岸川台的灌溉,提高了水利化程度。據文縣資料,有明代泥山水渠。清代賈昌溝水渠,長約2千米,灌田300餘畝;中路河(中寨鄉)墩上水渠,丹堡河(丹堡鄉)建有丹堡郭家壩、尹家壩、陳家坪、河口、紙坊等水渠。解放後的主要水利工程:徐家壩水渠、鴿衣壩官壩水渠、上丹水渠文豐集、海豐渠、和平渠、後壩渠、丹堡河上游雙馬頭至尚德田家壩村山頂的丹嶺渠、由屯寨鄉天池至梨坪鄉趙村的天池渠和由鐵樓鄉白馬河上游邱家壩至城關鎮金條山的中梁渠等高山大渠(又叫高山運河)、強壩渠、固鎮渠、臨江渠,口頭壩渠、柞葉壩渠、馬家山渠、陽山水渠、平溝水渠、北乾渠、白馬渠、圍頭渠,1988年文縣實有水渠803條,總長438.2千米。
1980年代以後,碧口水電站、寶珠寺水電站都設計有灌溉功能,並配套了相應的灌區工程。碧口水庫設計灌溉面積0.89萬畝。寶珠寺水電站預留引水口,設計每年從庫中引水10億立方米用於灌溉,可灌溉嘉陵江、渠江地區233萬畝土地。
水電工程
白龍江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432.7萬千瓦,在歷次勘測規劃的基礎上,水利部成都勘測設計院會同水利部第五工程局最新規划進行11級梯級開發,總裝機容量319萬千瓦;白龍江開發重點為
武都至
昭化段的
苗家壩水電站、
碧口水電站、
麒麟寺水電站、
寶珠寺水電站、
紫蘭壩水電站等5級,總裝機容量228萬千瓦。其中,
碧口(裝機容量30萬千瓦)1976年即已建成供電,寶珠寺(裝機容量63萬千瓦)也於1997年建成。白龍江支流上已建電站尚有拱壩河甘肅省
武都區黃鹿壩水電站(裝機容量1.26萬千瓦),求吉河四川省
若爾蓋縣巴西電站(裝機容量3750千瓦)等。1976年拱壩河建成弄都黃鹿壩電站,裝機1.26萬千瓦,1978年在白龍江幹流上建成文且碧口水庫,裝機30萬千瓦;1992年年在白龍江幹流建成武都角弓白鶴橋電站,裝機0.8萬千瓦,至2003年,白龍江支流白水江上也先後建成水溝坪(0.9萬千瓦)和漢坪嘴(7.2萬千瓦)、石門(1萬千瓦)、椒園壩(0.6萬千瓦)、大園壩(1.1萬千瓦)和麒麟寺(11.1萬千瓦)等大中型電站。
白鶴橋電站,位於白龍江下游的武都區角弓鎮,低壩引水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9500千瓦,設計引水流量88.6立方米/秒,設計水頭145米。
水溝坪水電站,位於甘肅省南部文縣境內石雞壩鄉,是白水江流域梯級水電站之一,工程總投資6300萬元,裝機容量為9000千瓦,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7000餘萬千瓦時。
石門坪水電站,位於甘肅省舟曲縣境內的白龍江幹流上,設計引水流量130立方米/秒,裝機容量15兆瓦,工程概算靜態投資額1.1億元。該電站於2005年4月6日開工建設,10月25日順利實現了主體河床二期截流,2006年4月28日首台機組併網發電,9月2日三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達拉河口水電站,位於甘肅省
迭部縣境內的達拉河上,是達拉河高則回水灣以下河段規劃中的第三個階梯電站。壩址位於次哇溝口下游830米,電站廠房位於達拉河口右岸。工程樞紐開發的主要任務是發電。電站正常蓄水位為2265米,死位為2245米,最大壩高65米,總庫容1740立方米,調節庫容1031立方米,為季調節水庫;發電引水隧洞長8355.75米,設計引水用流量31.86立方米/秒,最大水頭211.1米;安裝3台17.5兆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52.5兆瓦,保證出力12.31兆瓦。迭部達拉河口水電站建設項目於2003年12月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05年9月實現河床截流,2006年6月引水工程全線貫通,2007年8月完成了總裝機容量為52.5兆瓦的發電機組(3台)並投入運營。
水泊峽水電站,是白龍江上游尼什峽~沙川壩河段梯級開發規劃的第7個梯級水電站,位於紅色景區臘子口,電站以發電為主,樞紐工程採用引水式布置方案,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36米,正常蓄水位1770米,總庫容3l0x104立方米。電站裝機5.7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288億度,工程等別為三等中型。電站裝機容量5.7萬千瓦,年均發電量2.288千瓦時。始建於2006年10月。2010年2月7日,首台機組併網發電。時隔2個多月,3號機組也建成投運。
代古寺水電站位於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洛大鄉,壩址位於白龍江幹流與臘子溝支流交匯下游約100米處,壩址距上游代古寺村約1千米、下游舟曲縣61千米、距迭部縣85千米、距蘭州約360千米,是尼什峽至沙川壩河段梯級開發共設定13座水電站中的第8座梯級電站,其上游水位與相距8.1千米的水泊峽電站的尾水位銜接,下游尾水與相距16.6千米的巴藏水電站庫水位相銜接。工程主要任務是發電,電站採用引水式電站,總裝機容量87兆瓦(3×29兆瓦)。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953平方千米,水庫校核洪水位1711.83米,設計洪水位1709.11米,正常蓄水位1710.00米,汛期限制水位和死水位均為1706米,水庫總庫容1072萬立方米,為日調節水庫。
尼傲峽水電站,位於迭部縣以東約40千米處尼傲鄉尼傲村東,嘉陵江一級支流-白龍江幹流上。設計總裝機容量12兆瓦(3*4000千瓦),年發電量8371萬度,裝機年利用小時數6970h,保證出力6560千瓦,1993年8月18日開工建設,2003年年底三台機組全部投入運行發電。尼傲峽是白龍江橫穿迭部縣境“四峽”之二。峽道東西走向,長1000多米,兩面石山高數百米,寬約6-15米。
寶珠寺水電站,在四川省廣元縣三堆鎮境內,位於嘉陵江上游最大支流白龍江的下游,是白龍江幹流規劃中的第二個梯級電站,距上游已建碧口電站87千米,距下游白龍江與嘉陵江匯合口約25千米。該電站1978年曾列入國家基建計畫,1979年由於國民經濟調整、壓縮建設規模而緩建。現根據四川省能源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批准,1985年正式復工建設。寶珠寺水電站是以發電為主,並有灌溉、防洪效益的綜合利用大型工程。寶珠寺水電站水庫攔河壩為混凝土實體重力壩,最大壩高132米,壩頂全長524.48米。正常高水位588米,總庫容25.5億米3,可進行不完全年調節。70萬千瓦(4隻17.5萬千瓦),保證出力為15.6萬千瓦,年發電量22.78億度。為了灌溉引水,擬在左岸預留取水口,可灌溉嘉渠地區233萬畝農田。水庫蓄水後,對不同頻率洪水,特別是在碧口電站潰壩的情況下,起著削減洪峰的作用,可大大減輕下游的洪水災害。
碧口水電站,位於文縣碧口鎮西北3千米處,為甘肅省屬大型電廠。1967年6月12日,經國家計畫委員會及水電部正式批准施工,1969年開工興建,1979年完成。第一台機組1976年3月20日併網發電,第二、第三台機組分別於1976年4月25日和1977年6月30日投產運行。碧口電站為壩後式電站,大壩為粘土心牆土石壩,最大填築高100米。壩頂長297.36米,電廠裝機容量30萬千瓦0,設計水頭73米。碧口電廠主要解決川北、陝南及文縣碧口地區工、農業用電,碧口電廠水庫兼有防洪、灌溉效益。
椒園壩水電站,裝機容量3萬千瓦,2007年3月開工建設,該電站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到1.332億度。
紫蘭壩水電站,是繼碧口水電站、寶珠寺水電站之後,白龍江上的第三座的水力發電站。因壩區處於
寶輪鎮紫蘭社區而名紫蘭壩水電站。電站壩高48.8米,裝機容量10.2萬千瓦,庫容量0.35億立方米。人工湖泊本處於寶輪鎮回龍村與宋家村之間,但因“紫蘭”之名即古老又優美,故呼為“紫蘭湖”。
麒麟寺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文縣中廟鄉境內的白龍江幹流上,上距碧口水電站13.5千米。2005年開工,2008年建成發電。以發電為主,樞紐全長252.52米,壩頂高程615米,最大壩高53米,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613米,總庫容2970立方米,日調節水庫。三台機組,裝機總容量111千瓦,設計水頭35.8米,設計年發電量4.477度。
大園壩水電站,位於隴南市武都區境內,是白龍江幹流沙川壩—苗家壩河段水電開發調整規劃中規劃的一級水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26兆瓦,安裝2台13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1.29億千瓦時。正常蓄水位913.6米,相應庫容12.4萬立方米。
苗家壩水電站,位於白龍江中游甘肅省文縣境內,距下游的碧口水電廠31.5千米,電站尾水與碧口水電廠水庫回水銜接。電站總裝機容量24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9.24億千瓦時。2008年8月,苗家壩水電站工程獲甘肅省發展改革委核准。該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發電。樞紐建築物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溢洪洞、泄洪排沙洞、引水發電洞及岸邊廠房等組成。電站正常蓄水位800米,死水位795米,汛期臨時排沙水位795米,總裝機容量240兆瓦(3×80兆瓦),保證出力43兆瓦,設計年發電量9.24億千瓦·小時,裝機年利用小時3850小時,水庫正常蓄水位庫容2.68億立方米。
漢坪嘴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文縣境內,是白水江流域規劃的最後一個梯級電站。上游距文縣縣45千米,與橫丹電站尾水相接32千米,與碧口電站庫尾相銜接。設計正常高水位755米,最大閘高5715米,電站裝機容量72兆瓦。
巴藏水電站,位於舟曲縣立節鄉上巴藏村附近的白龍江幹流旁,是甘肅省在白龍江幹流梯級開發規劃中的第八座梯級水電站,該電站為壩後式電站,工程規模為三等中型工程,設計裝機容量4.5萬千瓦,2014年形式建設。
舟曲縣南峪水電站,位於甘肅省舟曲縣白龍江幹流上,電站廠址距舟曲縣城10千米。電站開發方式為引水式,主要由樞紐、引水系統、發電廠房及尾水組成。電站裝設兩台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20兆瓦(2×10兆瓦)。
舟曲鎖兒頭(沙川壩)水電站,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境內白龍江幹流上,是白龍江尼什峽至沙川壩河段上規劃的第13個梯級電站,在舟曲縣境內60多座水電站中裝機規模排名第二,為引水式徑流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6兆瓦,年發電量為2.935億千瓦時,年利用4446小時,設計庫容38萬立方米,無調節庫容。電站於2007年2月份開工建設,2013年1月28日通過蓄水驗收,歷時6年。首台機組,2013年4月7日成功併網發電。
多兒水電站,位於甘肅省迭部縣境內多兒河口下游白龍江右岸,距迭部縣城60千米。該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部分灌溉,養殖,旅遊等功能,為混合開發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35億度,保證出力5744千瓦,年利用小時數4504小時,設計水頭145米,設計引用流量24立方米/秒,最大水頭155米,加大流量27.60立方米/秒,水庫正常蓄水位1986米,死水位1974米,總庫容813萬立方米,調節庫容366萬立方米,為周調節(不完全季調節)水庫。
黃鹿壩電廠,位於白龍江的重要支流拱壩河下游,距武都城區約18千米。黃鹿壩電廠由黃鹿壩電站和拱壩電站組成,黃鹿壩電站現狀總裝機容量2×6300千瓦。拱壩電站現狀總裝機容量4×630千瓦,是利用黃鹿壩下游尾水發電的引水式小型水電站。
昭化(虎頭寺)水電站,是白龍江梯級開發的最後一級電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石盤村虎頭寺,是川北電力開發公司開發建設的第1個水電項目。上游距已建的紫蘭壩電站約9.5千米(河道里程),下游距離白龍江與嘉陵江匯入口約3.9千米,位於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在建)庫區內。昭化水電站工程屬河床式開發,開發任務主要為發電,併兼有灌溉、生態用水、航運等綜合利用要求。水庫正常蓄水位466.00米,正常蓄水位時的庫容為1375.78萬立方米,總庫容3209.37萬立方米。電站額定水頭8米,額定引用流量844.32立方米/秒,電站裝機容量60兆瓦,具有日調節能力。水電站為河床式開發,具有日調節能力,水庫正常蓄水位466米,正常蓄水庫容1375.78萬立方米,總庫容3209.37萬立方米,額定水頭8米,裝機容量為3台20兆瓦,年發電量約2.4億千瓦時。
旅遊開發
白龍江流域內的水利工程,憑藉水面資源及周邊環境開發旅遊,例如:四川省廣元
寶輪鎮紫蘭壩水電站以“紫蘭湖“的名稱、四川省廣元三堆鎮境內
寶珠寺水電站以”白龍湖“的名稱設立水利風景區。白龍江與白水江交匯處的文縣、武都也在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內開發旅遊事業。
白龍江臘子口水利風景區,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境內。景區總面積約為595平方千米,包括白龍江(電尕鎮至代古寺段)與臘子河(美路溝至代古寺段)兩側河谷地帶以及老龍溝、朱力溝和美路溝峽谷區域。景區森林密布、地貌獨特,生態環境良好,涵蓋了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草原峽谷等諸多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主要景點有天險臘子口、老龍溝、朱力溝及美路溝峽谷自然景觀以及次日那毛主席故居、俄界會議遺址等人文景觀,是紅色觀光、綠色休閒度假的理想旅遊勝地。2010年被水利部以水事業[2010]541號檔案命名為第十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白龍湖風景名勝區,位於川、陝、甘三省結合部的白龍江幹流水庫寶珠寺水庫,東起陝西寧強的金山寺,北接甘肅文縣余家灣,西至四川廣元青川的騎馬鄉,南至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的寶珠寺。總面積42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一個水域廣闊、環境優美、集湖泊、島嶼、山巒、森林、峽谷、溶洞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為一體的風景區。
流域概況
流域範圍
白龍江流域地處甘肅處東南部,位於東經102度30分-105度40分,北緯32度20分-34度10分之間,呈-西北-東南向的狹長梭形,東北部和西北部隔著西秦嶺分別與洮河和西漢水流域接壤,西部以岷山為界,連線四川省岷江流域,南部則以摩天內嶺和四川省涪江流域為鄰,流域面積32810平方千米,地跨甘肅省迭部、舟曲、武都、文縣等縣和四川省九寨溝、青川、昭化三縣,在甘肅省境內面積為27391平方千米,占83%。
白龍江流域地處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區,迭部以上水量很小,迭部至兩河口屬高山峽谷區,河流比降大,水流湍急,兩岸森林茂密,有優良的水電站址。兩河口至武都河段,河谷開闊,水流平緩,兩岸耕地多,植被著,土石流多發,是白龍江泥沙的主要來源地帶。武都以下至臨江,是比較開闊的山谷區,川壩遍布農業耕地。臨江以下到碧口,又轉入高山峽谷區,地形險峻,山勢雄偉,植被良好。碧口以下川谷相間,水流平穩。
氣候水文
白龍江是中國西部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與
秦嶺、
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線。白龍江自上游到下游,氣候因素因為地理位置和地勢高程的變化,依次則高寒陰濕氣候區,經過溫帶半濕潤區,過渡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上游西北部海拔高,氣溫低,年平均降雨量大於600毫米,積溫低,作物一年一熟,地形複雜,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冷暖空氣交換激烈,常有冰雹和暴雨等災害發生。
白龍江流域每於汛期暴雨頻繁,強度大,範圍廣,從5月到10月底都有暴雨發生,集中發生在5-8月7月暴雨最多,強度最大。
地形地貌
白龍江流經地段的大地構造部位,主要隸屬於秦嶺東西構造帶及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近期構造活動顯著。區內地勢西高東低,兩岸山嶺海拔4000-1100米,相對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呈現山高谷深、峰銳坡陡景觀。峽谷峭壁中,瀑布與急流、棧道遺址多處可見。由於水流的急劇下切,河谷斷面多呈現“V”形,寬谷、峽谷相間出現,峽谷一般為優良的水力樞紐壩址。寬谷是較好的天然庫盆,河床覆蓋層深厚,沿河階地斷續發育,兩岸物理地質現象顯著。流域歷史強震主要集中在武都-文縣及其鄰近的岷縣和松潘-平武地區,均處於南北地震帶中段。各梯級壩址地域基本烈度為6-8區。
社會經濟
白龍江流域內多民族雜居,主要有漢、藏族、回、羌、蒙古、苗等民族。流域經濟,上游地區以農牧業為主,下游地區以農業為主。2001年流域內甘肅省內總人口28576萬,其中農牧業人口259萬人,占總人口的90.7%。
流域甘肅段所轄多為邊遠山區,工農業水平較落後,財政自給率低。據調查,2001年流域內甘南州和隴南市國內生產總值46.29億元,糧食產量為83.8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為323千克。財政支出13575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89元。總收入和人民生活條件屬較低水平,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
流域內工業基礎比較差,隨著森林資源的日趨枯竭,森林工業基本停止。僅有電力、礦產開發、冶煉、水泥、農機修造、編織、農副產品加工、製藥、釀酒等中小型企業。2001年流域內甘南州和隴南市的工業總產值為2303萬元和79013萬元,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和18%。
白龍江流域是甘肅省唯一的北亞熱帶氣候區,山地氣候類型複雜多樣,生物資源豐富多彩,名特優經濟作物較多,主要有茶葉、柑桔、花椒、核桃、油橄欖等,產量和品質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武都大紅袍花椒、米倉紅芪、文縣黨參享譽國內外。
流域內有武都縣萬象洞、成縣雞峰山、杜甫草堂、西峽縣頌摩崖、禮縣祁山武侯祠、西和縣仇池國遺址、徽縣三灘、兩當縣張國老洞、文縣洋湯天池、陰平古道、宕昌哈邊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迭部且的“俄界會議”會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險臘子口戰役遺址、然鬧馬家窯文化遺址和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例如朗木寺)等人文景觀,加之境內山清水秀,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發展旅遊業的條件比較優越。
下游廣元,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夏為胤國,周為苴國。公元前316年,秦吞苴、伐蜀、滅巴,在苴國治地設葭萌縣;西魏將葭萌縣改設為黎州,再後改黎州為利州;此後直至明代,廣元一直為歷代州、府、郡、路首府,元改利州為廣元。武則天就生於廣元,並隨父在廣元生活了五年多。劉邦、諸葛亮等封建時代的風雲人物曾活動或駐軍籌劃天下大計於廣元。1985年撤縣建市。廣元是川陝甘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寶成鐵路、成普鐵路和108、212兩條國道主幹線在市城區交匯,嘉陵江水運可直達重慶。2018年,廣元全市經濟總量突破800億元,全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0592元、11854元,分別增長8.7%、9.7%,均居四川省第3位。
航道航運
明末、清初,川人來碧口採運木材,從白龍江河道運往四川,開始只能上行中廟、肖家,後幾經疏通,始停泊碧口,開通碧口通往四川的白龍江航道航運。
清代嘉慶年間至民國時期,文縣碧口鎮有由白龍江入嘉竣江達重慶的水上運輸航道,西北各地的山貨、藥材、農副土特產品在碧口裝船,運往四川銷售.返航時將西南各省的貨物運回碧口,轉往西北各地,每年有15噸級船隻往返運輸,不下300餘艘次,運出貨物總量達2000餘萬噸。經常有20至30隻船停泊在碧口,1956年,甘肅省交通廳投資整修白龍江臨江至昭化段航道,爆炸礁石通險灘,設定航運標誌。1958年,籌建碧口航運隊。1958年有船隻12艘,完成貨運盆0.13萬噸,周轉量16.89萬噸千米,1962年減至6艘,完成運量0.06萬噸,周轉蚤8.1萬噸千米。1963年,甘川公路全線通車後,水運停止。1975年,碧口電站水庫蓄水,形成50千米的高峽平湖,短途水上運輸得到發展。1988年,有機動木船、非機動船,來往於范壩、玉壘、碧口之間,載貨拉客,平均年完成客運量14.68萬人次,貨運量5.4萬噸,是1956至1963年水上運輸的6倍。
白龍江下游的四川廣元段,歷來是川甘的重要水上交通線路,由於寶珠寺水電站的建設,四川省規劃為兩段:青川縣姚渡鎮到廣元三堆壩27千米,為VII級航道,三堆壩到昭化,66千米,為庫區VI級航道。同時,
廣元港已於2014年12月27日開港,西北地區的大宗貨物,以後可以通過陸路運輸到廣元,然後下港經嘉陵江進長江再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