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尾(白魚尾)

白魚尾(白魚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魚尾是一種野生落葉灌木,生於山地或栽於庭園。分布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福建、台灣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魚尾
  • 拼音名:Bái Yú Wěi
  • 別名:溪桃、野桃、楊波葉、蒲羌癀
  • 性味:苦微辛,溫,有小毒
  • 歸經:入心、腎、大腸三經
  • 分布: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使用方法,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2~3米。幼枝略呈四棱形,莖上被灰白色柔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斑生鋸齒,上面綠色,被灰白色短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葉柄長3~10毫米,被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小,淡紫藍色或白色;萼鐘形,4裂;花冠管狀,先端4裂;雄蕊4;柱頭2裂。蒴果,萼宿存。花期春季。

分布範圍

白魚尾生長在山地或栽於庭園。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福建、台灣等地。

主要價值

祛風,化濕,通絡,殺蟲。治風寒發熱,頭身疼痛,關節風濕痛,脾濕腹脹,痢疾,丹毒,跌打損傷,蟲積腹痛。
白魚尾
①《閩東本草》:驅風寒,去濕熱,止疼痛,健脾胃,殺蟲解毒。治風寒發熱,頭身疼痛,胃腹蟲痛,頭暈眩嘔。
②《福建中草藥》:驅風化濕,行氣活絡。治痢疾,脾濕腹脹,關節風濕痛,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性味】《福建中草藥》:苦微辛,溫,有小毒。
【歸經】《閩東本草》:入心、腎、大腸三經。
白魚尾
白魚尾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白魚尾
【注意】《閩東本草》:體質虛弱者不宜多服。
【附方】
①治痢疾:白魚尾鮮葉或嫩芽葉一至二兩,搗爛,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丹毒:白魚尾全草三至五錢,煎湯服。(《閩東本草》)
③治跌打損傷:白魚尾鮮根二兩,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脾濕腹脹:鮮駁骨丹根二至三兩,水煎,早晚分服。(《福建中草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