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地名說
白馬:當地藏語“白”在藏語裡讀“bie”,藏族的意思;“馬”在藏語讀“ma”,兵的意思,兩字合在一起讀“biema”藏語意思為"藏兵"的意思。
服飾說
白馬人,頭戴氈帽(沙噶),帽子上插著吉祥的錦雞頸羽或者雄雞白色尾羽,寓意為吉祥。為什麼白馬人氈帽(沙噶)上要插錦雞頸羽或者雄雞白色尾羽呢?故事發生在吐蕃王朝與唐王朝交戰時期的公元前6世紀,白馬藏兵與唐兵戰時候,有一次唐兵在深夜裡準備突襲藏兵時,突然一群錦雞發出警鐘般的鳴叫聲,把藏兵們都驚醒了。於是避免了唐兵的突襲。從此後白馬人感激錦雞救了自己的命,祖祖輩輩們感以頭戴錦雞的羽毛插在氈帽(沙噶)上以表紀念,也表示吉祥。白馬人女子頭髮上還要裝飾圓形的魚骨排,有美觀和辟邪之說。
白馬人男子藏袍與其他藏區的衣服大同小異,由於特殊的地理(搬弄半畝區)和古時候藏兵身份,白馬人男士藏袍的袖子比其他藏區藏族的袖子要短,便於耕作和打仗。白馬人女子的服飾主要是以紅、黑、白等幾種顏色為主的百褶裙,與西藏有些地區的女子穿的大致相同,胸前佩戴有方形的魚骨排,寓意吉祥。
歷史
史料記載
西漢
司馬遷《
史記·西南夷列傳》(卷116):“自禽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榨都最大;自榨以東北,君長以什數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又見唐代
杜佑《
通典·邊防五》(卷189):“氐者,西戎之別種,在冉肋東北,廣漢之西,君長數十,而白馬最大。” )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c/bf8/nBnauMWYxMDNygDM2EDMkZjN1UzN5QmY1ITZmJ2YxgTYkFTN0MGZkVmNjF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東漢
班固《
漢書·地理志》(卷28下):“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日氐道。”
南朝宋
范曄《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卷86):“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說“白馬氐者,(漢)武帝元鼎六年開,分廣漢西部,合以為武都。”
唐代
李泰《
括地誌》卷四《成州·上祿縣》載:“隴右成州,武州皆白馬氐,其豪族楊氏居成州
仇池山上。
唐代
李延壽《
北史·氐傳》(卷96):“氐者,西夷之別種,號曰
白馬。三代之際,蓋自有君長,而世一朝見,故《詩》稱‘自彼氐羌,莫敢不來王’也。秦漢以來,世居岐隴以南,漢川以西,自立豪帥。漢武帝遣中郎將
郭昌、衛廣滅之,以其地為武都郡。自濟、渭抵於巴蜀,種類實繁,或謂之白氐、或謂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國拜封”。
元代
脫脫《
宋史·蠻夷傳四》(卷 496):“白馬氐,在漢為武都郡,今階州、墳州,蓋羌類(似)也。”
清代
吳鵬翱《武階備志》(卷20):“自是(公元565年)以後,(氐人)戶落耗散…惟楊氏竊據爵土三百餘年,西魏滅武興,其子孫流移疊、宕、沙、岷等州者,仍為酋豪,迄今千餘年,世承不絕。”
平周國
周烈王
姬喜八年,前368年,蜀王
杜尚(開明氏九世)派大軍滅昔阝、平周二國,蜀王杜尚封其弟杜
葭萌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國都位於今
昭化區石盤村,轄管原昔阝、平周二國領地),宣布
蜀族領導的
苴國成立。氐族侯國“平周”滅亡。戰國時期周慎靚王
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王
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走
石牛道(今劍閣
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秦惠王任蜀太子為蜀侯,張若為蜀相,置蜀郡。宣告蜀、苴二國滅亡。
國人在國滅後,不堪秦法的羌族人南下逃亡,氐族人則往西北遷移。
隴南五國
仇池國(白馬氐)
371年,楊統開城投降前秦,致使秦軍攻陷清水,仇池公楊纂(白馬氐人)被移居秦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至此仇池國滅,存在75年。
後仇池國(清水氐)
385年,
楊定(清水氐人)收復前仇池國領土,重建仇池國,定都歷城 (今
成縣北),向東晉稱藩,史稱
後仇池國。(註:清水氐人為白馬氐人
楊茂搜的直系族人,因曾經遷徙於清水建國而得名)
396年,
楊盛(清水氐人)繼承堂兄楊定王位,被東晉安帝
司馬德宗(漢族)封為輔國將軍、仇池公。一度占領漢中。
武都國(清水氐)
443年,時任武都王
楊文德(清水氐人)遷都葭蘆城(今甘肅
武都縣外納鄉)。
武興國(清水氐)
535年,北魏攻陷武興,斬殺了當時的武興王
楊紹先(清水氐人)。武興政權存在57年。清水氐族建立的
後仇池國歷經三個時期,存在150年,為氐族政權最久。
陰平國(陰平氐)
武興國成立第二年的479年,北魏扶持
楊文度的宗弟
楊文香(陰平氐人),在陰平(今甘肅
文縣西南)建立親魏仇池國政權,史稱
陰平國。(註:陰平氐族為建立陰平政權的清水氐族人,因區別清水氐族政權而得名)
580年,
陰平國因參與北周
益州總管
王謙聲討權臣
楊堅,被楊堅(漢族)帶兵攻陷
陰平,陰平王楊法琛(陰平氐人)被賜死,部眾被遂散。至此仇池政權全部結束。作為最後一個滅亡的氐族國家,陰平政權存在101年。
成漢
304年,
李雄(巴氐人)占據
益州,建立
成國,定都成都。領土大致今四川東部和雲南、貴州餘部。
296 -443年,仇池國338年,成國漢王
李壽(巴氐人)政變,廢成王
李期(巴氐人)自立,年元
漢興,改國號為漢,史稱
成漢國。
347年,
東晉荊州刺史
桓溫攻陷成都,脅迫當時的漢王
李勢(巴氐人)移居晉都
建康(今江蘇南京)。至此成漢國滅。
前秦
351年,
苻健(略陽氐人)占據關中,建立秦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352年,稱帝,史稱
前秦。
394年10月,前秦
金城王
乞伏乾歸(
鮮卑族)驅逐剛繼帝位僅三月的的太子
苻崇(略陽氐人),
後仇池國王楊定(清水氐人)幫助前秦王苻崇攻打
西秦乞伏乾歸,兵敗身死。至此前秦國滅。
後涼
389年,前秦將領
呂光(略陽氐人)占據涼州,建立三河國,定都
姑臧(今甘肅
武威)。396年,改稱天王,國號
大涼,史稱後涼。領土大致今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9/210/nBnauMGMilTOwYzNmVmYjRWY2MTZ5ADMjZ2Y4cjYyImM4kTN0MDZhRDNw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隋代後期開始剩白馬氐(剛氐)、清水氐(
武都氐、武興氐)、陰平氐(
平樂氐)、巴氐(甸氐、湔氐、循成氐)、
略陽氐(下辨氐)、故道氐(
葭萌氐、
嘉陵氐)六支。
清代初期,氐人被迫取消民族特色,把氐人強行漢化,謂為“新民”。激發了鹹豐十年的“庚申番變”,氐人大部被鎮壓屠殺。
宗教信仰
白馬人人信奉原始藏傳苯教,每當逢年過節各個部落在戴上他們本部落的標誌性面具後,驅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開始了,那就是白馬人地區跳的“謅舞”(與藏傳佛教寺院裡跳的“金剛舞”動作相似)也叫"十二相舞"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分為“乾謅”和“索謅”,兩個動作跳完要一個多小時,最莊嚴的儀式是“索謅”。”謅舞“每當重要節日和村里來貴賓的時候跳,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而今由於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跳“謅舞”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今前輩們為了讓“謅舞”傳承下去,只要有人來跳都積極樂意的給年輕人教動作,在這種氛圍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他們美麗的童年時光,長大後,心領神會的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員。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a/1ed/nBnaugTOwYTYmNmZ2EDZ5IWM5MWN4IWY0MTMwYWZwkTMxcTZkRWNlVzM0g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白馬人的每個寨子後面的山都是神山。白馬人也信仰
佛教(原始苯教),其中最崇信的是稱為“葉西納蒙”(意即“白馬老爺”)的一座神山。長在神山上的樹都是神樹,這些樹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絕對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膽敢砍了這裡的樹,不但會遭到全寨人的唾棄。刻在門窗上惟妙惟肖的動物造型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裝飾,而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的信仰。據說,它與白馬人的動物崇拜有著緊密的聯繫。比如說,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裡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動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稱,這是白馬人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
語言
白馬人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語言內部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上彼此可以通話。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有人認為白馬語是藏語的方言,但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白馬語言和藏語之間的差別,已大大超過了藏語內部各種方言之間的差別。語言學專家考證認為,“白馬語”是一個獨立的語言,是“從古羌語母體中分化出來的一個相近的支系”。
甘肅省隴南市有關部門歷時8年調查研究白馬民俗文化,並搶救白馬人語言文字,蒐集整理出18000餘條白馬語辭彙,編寫了《
白馬大詞典》。《白馬大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民族語言學專家孫宏開主編,通過走訪甘川兩省白馬人聚居區蒐集整理,用國際音標記錄,並編寫了《漢語拼音方案》,將來使懂拼音的人就能讀出白馬語。
民族風俗
生活
白馬人居住在高寒山區河谷地帶,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農耕、畜牧、狩獵、採集為生白馬人服飾以白、黑、花三種袍裙為主,色彩艷麗。白馬人女性胸前飾以白玉般的魚骨牌,腰間圍幾匝金亮的古銅錢,穿上各色布料繪製的鑲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斕,艷麗奪目。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馬人對自然的崇拜,對山川的頂禮膜拜,也造就了他們勤勞、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馬人原始、古樸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風吹草低,寬闊的河谷游弋著群群牛羊,年復一年
蕎麥花開,年復一年青稞飄香。辛勤的勞動,簡樸的生活,孕育出白馬人獨具神韻的敬酒歌、跳槽蓋、園園舞、貓貓舞等民族歌舞,白馬人獨特、濃郁的傳統習俗和文化藝術,猶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7/137/nBnaugTM2YTZkNjZxUjZhFmZhZ2Y3ETO5YzNiZWZ3EmNjZzNmVGM5ETM2U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節日
採花節
這是甘肅省
舟曲縣博峪鄉白馬人的節日,分為“
搶水”、 “
採花”和“祝福”三部分,節日從五月初五日舉行,為期兩天。
烤街火(火把節)
這是白馬人各村寨共有的習俗,節日從臘月初八開始,每天晚上全寨男女老少齊出動,大家一起湊柴、烤火、唱歌、講故事、跳火圈舞……這樣的熱鬧場面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七才結束。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d/21e/nBnaucDZmJWZjRTMhVWOjVjYjVTM1UGMyMjYwQzM4ITYyQDZkJTNykTNxY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還有每年的農曆4月18日和10月15日。
火圈舞(沃斯佬)
又稱“圓圓舞”、“呆舟”,就是手拉手圍著篝火轉圈起舞,是白馬人最常跳的集體舞蹈,在喜慶的節日、男娶女嫁的日子裡跳。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9/f4e/nBnauYmN0YGNmJ2N4AjMwI2NkBjZmBTM3QDN2gDMjRTMwkTY5kDOiRjM4U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池哥晝
只有甘肅文縣的白馬藏區跳,在正月十五開始跳,正月十七結束,所以正月十五是甘肅文縣白馬藏區最重要的節日,而不是傳統春節,古時是在晚上跳的,旨在祭祀神靈、驅鬼避邪、祈祥納福,其擬獸舞蹈的特徵,說明它應是遠古"百獸率舞"的遺存之一。現已被列入全國首批“非遺”保護名錄。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img/2/ab0/nBnaugTO1U2YxIjY0QmY4MzN5IzN4cDN1QzMyE2N2MDOxYDO5EDOmFTNx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熊貓舞
又稱“登嘎甘”,是九寨溝縣白馬人人的傳統祭祀舞蹈,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進行,旨在“祈禱祝福”。如今已逐漸演變成了而今的表演“登嘎甘”主要在,一般用“莽號、鼓、鈸”作伴奏,其基本節奏型為 兩拍子,舞步模仿大熊貓的動作體態,表現形式誇張。現已被列入全國第四批“非遺”保護名錄。
敬酒歌
清·光緒年間《
文縣誌》記載:“文番… 性復嗜酒,喜歌,侑客觴,不飲,即跪唱番曲,必飲而後止。”
他們唱“酒麴”、“酒歌”(又分獨唱、
領唱),獨唱有固定的詞曲和演唱時間,曲調高亢而婉轉,白馬人人稱“朝喜”、“朝哲”,是給平輩客人敬酒唱的歌,主客之間,可以一問一答輪番對唱,誰答錯或對接不上就得將酒一飲而盡。領唱可即興選曲填詞,白馬人稱“朝呆”,是多人合唱給長輩和貴客敬酒的歌,主唱人要跪唱,看到長輩或貴客飲完杯中酒才起身。
分布情況
人口
民族村寨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草河壩村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麥貢山村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強曲村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入貢山村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中寨鎮陽志山村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中寨鎮草山村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人鄉稿史腦村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人鄉亞者造祖村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人鄉伊瓦岱惹村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木座藏族鄉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木皮藏族鄉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黃羊關藏族鄉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勿角鄉下勿角村[3]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草地鄉
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勿角鄉甲勿村
村寨變化
1949年解放後,白馬藏區同全縣一樣實行了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改革開放等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他們深深體會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團結、民族進步共同發展的經濟生活現實,比歷史任何時代都要好的多。從經濟再發展的角度去認識中國白馬人共同體,又是本民族和研究者的共識。
在2008年“5.12”
汶川地震之後,白馬藏區各村寨受損嚴重,相關政府表示,“不但要讓白馬人過得好,還要保留他們的民族特色。”如今白馬藏區地區有了新面貌,村村通公路、家家建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