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氣味濃香,鮮美可口,與口蘑相比美。但產量較口蘑少,是一種優良食菌。子實體白色。分布地區 吉林、山西、新疆等地區。目前未能人工培養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香蘑
- 拉丁學名:Lepista caespitosa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 綱:層菌綱(Hymenomycetes)
-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
- 目:傘菌目(Agaricales)
- 科: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
- 屬:香蘑屬
- 種: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
介紹,分布,特點,環境條件,菌袋製作與培養,菌袋排場出菇方法,生產季節與栽培方式,
介紹
白香蘑 Lepista caespitosa
白香蘑子實體白色。菌蓋直徑4-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白色,邊緣 平滑近波狀或具環帶。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帶粉色,稍密,直生或近延生,老後變離生。菌柄柱形,長3-5cm,粗0.5-1.2cm,白色,基部稍膨大。孢子印淺粉紅色。孢子無色,粗糙具小麻點,卵圓形至寬橢圓形,5-6.2×3-4μm。 白香蘑夏秋季在山坡草叢中及草原上叢生或群生。並表成蘑菇帶或蘑菇圈。
分布
白香蘑分布地區 吉林、山西、新疆等地區。
特點
此種食用菌,氣味濃香,鮮美可口,與口蘑相比美。但產量較口 蘑少,是一種優良食菌。目前未能人工培養成功。
環境條件
香白蘑是亞熱帶草原、山坡上的一種土生美味食用菌,從生態環境的菌絲生長,子實體生理髮育同樣需要營養,溫度、水分、濕度、空氣、光照和酸鹼度。人工栽培必須掌握野生生態的生物學特性,仿野生栽培才能獲得速生高產。
(1)營養 香白蘑菌絲和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碳源、氮源,微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這些養分多從培養基中吸取。菌絲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蛋白質的能力很強。碳源主要來源於木屑、棉籽殼、稻草、野草和農作物秸稈、蔗糖和葡萄糖等。氮源來源於鼓皮、米糠、玉米粉、黃豆粉等,無機氮主要來源於尿素和其他氮素微肥,碳氮比(C/N)為23.4 。
(2)溫度 香白蘑為廣溫型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40℃ -35℃,但以20 *℃-260℃為最好,子實體出菇生長溫度5℃~30℃,但以12℃-350℃最適,溫度太低和太高都不利於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
(3)水分 菌絲生長培養基含水量以60%~65%為好,水分不足菌絲走菌慢;水分太高菌絲生長緩慢。發菌階段空氣相對濕度以65%為好,出菇階段菇房內空氣相對濕度以80%~90%為宜。
(4)空氣 香白蘑屬好氣性菌類,菌粉生長和子實體生長需要新鮮的空氣,氧氣不足菇體易長成畸形菇,出菇階段要保持一定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碳,以促進子實體的正常生長,又可防止菌柄伸長,菌蓋過早的開傘。
(5)光照菌絲生長不需光線,子實體形成發育要求一定的散射光,光線不足出菇難,適宜的光照度為300-1000勒,以菇房內最少能看清報紙的5號字為準,光照太強培養基易脫水乾燥。
(6)酸鹼度 菌絲生長要求pH在5.5-v6.5,子實體生長要求基質培養基pH在5-5.5,偏酸範圍變化不大。這是與平菇、鮑魚菇、秀珍菇pH在6.5-8的不同之處。
菌袋製作與培養
(1)培養料配方原料應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香白蘑菌絲生長力很強,轉化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也強,需要含氮較高的培養基才能獲得高產量,現介紹以下配方供參考。
配方1:雜木屑20%,棉籽殼53%,麥麩25%,蔗糖1%,石膏1%。
配方2:棉籽殼78%,麥麩20%,蔗糖1%,石膏1%。
配方3:甘蔗渣48%,棉籽殼30%,麥麩20%,碳酸鈣或石膏1.5寫,過磷酸鈣0.3%,尿素。.2%。
配方4:穀殼20%,稻草粉48%,麥麩30%,蔗糖1%,石膏1%。
配方5:蘆葦秸粉70%,麥麩25%,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
配方6:玉米芯53%,黃豆秸粉20%,麥麩20%,玉米粉5%,蔗糖1%,石膏1%。
配方7:稻草50%,木屑20%,麥數25%,玉米粉3%,蔗糖1%,石膏1%。
配方8:野草(箭草、灰草)或稻草70%,麥麩15%,豆粉3%,玉米粉10%,紅糖1%,石膏1%。
配方9:玉米芯75%,麥麩17%,豆粉3%,玉米粉3%,紅糖1%,石膏1%,微量營養素適量(遼寧配方)。
配方10:玉米芯75%,麥麩17%,玉米粉6%,蔗糖1%,石膏1%。
(2)混合裝袋滅菌按比例把玉米芯、棉籽殼、稻草、穀殼等先預濕10-12小時,然後加入麥麩等輔料混合,調節含水量6000-65%,選擇17厘米*33厘米的折角塑膠袋,便於集約化生產;也可採用15厘米*30厘米或15厘米*55厘米或17厘米*55厘米栽培袋。裝料、滅菌按常規。
(3)接種發菌培養料溫28℃以下方可接種,嚴格執行物理滅菌,採取紫外線、臭氧等方法;按照無菌操作規程接種。接種後菌袋或菌床進人發菌培養,培養室應避光。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70%;控溫養菌必須掌握23℃~26℃,防止燒菌;定期勤翻袋檢查,發現污染及時隔離處理。一般培養40天菌絲即可長滿袋。滿袋後經後熟培養10天左右,袋面開始形成密密麻麻的原基。此時期菇房應提前清理打掃衛生、殺蟲滅菌消毒,做好排場出菇準備。
菌袋排場出菇方法
香白蘑菌袋菌絲走透,積累充足養分後,就可以運到菇房出菇,菇房要求有乾淨無污染的水源,保溫、保濕,通風。菌袋排場方法有以下幾種。
(1)菌牆堆垛式在野外田園把畦做成寬1米,高30厘米,長度不限,每2畦用竹片彎成棚架。棚高1.6米,用8米寬薄膜和遮陽網蓋棚;棚內兩邊留40厘米寬人行道,中間留有1條人行道,便於管理和采菇操作。房內兩頭用薄膜掛起可以閉開的活動門。把成熟的菌袋橫排,兩袋袋底緊靠,垛疊高6-7層,每排相距40厘米,便於出菇採收管理。也可以兩袋袋口向外邊,中間袋底對袋底相距40厘米,中間堆上土,堆成下寬上窄、高80厘米的菌牆。每袋袋底用小刀刮開2-3條口,便於菌絲伸出袋口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出菇噴水時,可把水直接噴在土壤上。
(2)雙向出菇堆垛式用特製的竹或木樁固定在地上,每2米長立一柱,把菌袋一袋袋順序堆疊高1.5米,兩袋並列排放,兩個菌袋袋底對袋底,袋口向外,形成雙向出菇面。每堆相距1米,便於人進出管理和采菇。排與排中間留1.2米寬的行道。
(3)立袋開口排式菇房內培養架5-6層,層距30厘米,架床寬1米。把菌袋直立排在架床上。每平方米排放90袋。
(4)脫袋覆土栽培把生理成熟的菌袋脫掉袋膜後,菌棒直立排在畦坑裡,棒與棒之間留5 - 6厘米空隙;在棒間覆土4厘米,菌棒中間留2厘米不覆土,土壤要求不乾不濕。覆土後畦床用薄膜拱起保濕。這種方式栽培,菌棒可按保溫、保濕管理,一般每667米麵積,可排栽2.5萬袋。
(5)長袋畦床排放式仿香菇野外露地排筒,把菌袋斜靠在畦床上的橫桿上。也可以仿室內袋栽銀耳上架臥袋排放。不管用何種栽培式排袋,都應注意蓋膜保濕和遮光。
生產季節與栽培方式
(1)生產季節各地應根據香白蘑出菇溫度和當地不同的海拔地域氣溫安排生產。高海拔地區安排2-3月份制袋,4-6月份出菇;秋季8-9月份制袋,10-12月份出菇。低海拔地區安排1-2月份制袋,3-5月份出菇,秋季9-10月份制袋10月份至翌年2月出菇。高海拔山區雨季7月上旬,仍可出菇,低海拔地區採取日光溫室栽培,1-2月份仍可出菇,高海拔地區採取日光保溫12月份仍可出菇,高海拔地區採取日光溫室栽培,1-2月份也可出菇。
(2)栽培方式香白蘑形態像平菇、鮑魚菇。平菇可以生料栽培,但香白蘑不能用生料栽培,應採用熟料袋栽方法,這是香白蘑與平菇的又一種鑑別方法,兩者不可混雜。
香白蘑的出菇房可以像平菇、秀珍菇、銀耳、香菇、杏鮑菇多種出菇方法排場出菇,不論用何種栽培方式,在排放上應便於集約化管理和占地面積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