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閣(武漢白雲閣)

白雲閣(武漢白雲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雲閣 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比黃鶴樓僅低10米。因位處公園中心的制高點,也就成為統率東、南、北區的標誌性建築,是觀賞樓(黃鶴樓)、山(蛇山)、江(長江)的極佳景點,也是觀賞三鎮雲彩的最佳處。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白雲閣 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比黃鶴樓僅低10米。因位處公園中心的制高點,也就成為統率東、南、北區的標誌性建築,是觀賞樓(黃鶴樓)、山(蛇山)、江(長江)的極佳景點,也是觀賞三鎮雲彩的最佳處。
白雲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其淵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的東晉(參見《園林勝景·樓閣·南樓》)。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句,抒發了遠方遊子的懷鄉之情,崔詩一出,歷代不少著名詩人紛紛以“白雲”入詩,為這座文化名樓著色添彩。毛澤東即有“白雲黃鶴之鄉”的名句,郭沫若也有“白雲千載意,黃鶴為低回”的詩作。
崔顥及其以後的詩人描寫黃鶴樓上的白雲,並非虛構,而是真實反映了武漢地區的天空狀況。從武漢的氣象史料看,每年萬里無雲的晴天不多,月均僅3天左右,即使晴天,也多有白雲相伴。處於江漢平原東端的江城武漢,周圍江湖密布,水域寬廣,空氣濕度大,為其上空提供了豐富的水氣來源。在晴天陽光照曬下,水面、地面增溫,加快水滴向空中蒸發的速度,把近地面的水氣輸送到較高高度的空中,形成不同形狀、不同高度、不同結構的雲彩。這些雲彩在自身運動變動中,受自然風影響,形狀千姿百態。時而裊娜輕盈,時而奇峰林立;低空的潔白色明,飄蕩游弋;高空的形成纖維狀結構的捲雲,在陽光照耀下更加晶瑩剔亮,絢麗多彩。春秋兩季是武漢上空白雲較多、對流活動較旺盛的季節,遊人在黃鶴樓上常可陶醉於“白雲人伴白雲留”的美景之中。
正因為如此,宋代之前,南樓在很長一段時間又被署名為“白雲樓”。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4年),郡守方澤重建南樓時,仍沿“白雲”舊名。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巡撫宋賢重修南樓,仍題“白雲閣”,故址在郡治正南黃鵠山頂。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總督喻成龍、巡撫劉殿衡重建時,乃名“白雲樓”。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刊刻的《黃鵠山志》載:“白雲樓在縣城黃鵠山頂,一名南樓。”
1992年1月竣工的今白雲閣建在原公安消防瞭望台的舊址上。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閣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建築而成。東西方向長34米,南北方向寬24.5米,高41.7米。從閣的北邊看,閣6層(包括兩層地下室),高41.7米,從南邊看,閣4層,高28.65米。屋頂為重檐歇山十字脊屋面。地面一層與二層銜接處採用了大板塊的白色作為台基主調,寓意白雲閣飄浮在白雲之間。其造型融合了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和宋、明、清各時期的建築風格,既典雅秀逸,又古樸莊重,兼具遊覽和展覽功能。整個建築系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屋面玻璃瓦採用江蘇宜興陶瓷總廠生產的褐色玻璃瓦,撐拱和雲板來自浙江東陽木雕廠,極其精美華貴。樑柱黃棕色,外刷聚胺脂仿古漆。牆面呈乳白色,用白水泥沙漿塗抹,地面呈青色,採用黃岡青磨花崗石鋪裝而成。
白雲閣占地面積695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1794平方米。地面一樓大廳面積564平方米,為多功能展覽廳,2~4層面積分別為144平方米、19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供遊覽觀光之用。在體量上,白雲閣僅次於黃鶴樓。
白雲閣閣名由史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書寫。在閣頂層的屋檐下,東、西、北面各懸一塊巨匾,為“無心出岫”、“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分別由數學家兼詩人蘇步青和當代書畫家程十髮、朱屺瞻書寫。“無心出岫”出自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句,這兩句原表現作者辭官歸隱的心情,這裡借來作匾,用以抒發遊人登閣瀟灑舒展的心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均出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文句。用“思接千載”題匾,暗與崔顥“白雲千載空悠悠”詩句相通,以示黃鶴樓千年悠久的歷史;用“視通萬里”作匾,與“思接千載”對仗工整,一為空間,一為時間;一為具體的視覺,一為抽象的精神,並有登高望遠之意。南面的巨匾“江漢朝宗”,則出於已故國家主席李先念手筆。“江漢朝宗”節自《尚書·禹貢》中“江漢朝宗于海”句。登白雲閣向西北望去,是長江漢水的交匯處,二水合流後,像大臣朝拜天子,一起湧向浩瀚的大海。題匾切景,且饒有氣魄。
閣門的兩側,懸掛著當代作家姚雪垠撰書的楹聯:
登臨縱目,請欣賞江漢繁華。莫顧此幾片白雲悠悠,已知環域海陸南北有口爭開放;
憑倚興懷,應驚嘆龜蛇形勝。休管它千。年黃鶴杳杳,且看沿江上下東西無處不騰飛。
白雲閣一樓是以展出為主要功能的環形大廳。進人大廳,一副由湖北省楹聯學會副會長白雉山撰、湖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陳義經書的216字的長聯映人眼帘:
九派正茫茫,憑欄弔古,紛紛感慨繫心頭:想物換星移,濤翻浪卷;白雲依舊,黃鶴難蹤。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聲幽咽,草色淒迷。屈子吟來,澤畔悲音猶繞耳;明妃遠去,塞邊鄉思尚縈懷。更兼他名將美人,灰消煙滅。電光石火,轉瞬千年。問詩中聖哲,閣上神仙,何事匆匆成過客?
一游誠眷眷,攬勝登樓,幅幅彩圖呈眼底:看鳥飛魚躍,龜舞蛇翔;綠樹婆娑,紅牆掩映。當此風和日麗,舟疾帆輕;汽笛爭鳴,鋼花怒放。毛公豪興,毫端高峽出平湖;郭老多情,筆下長虹橫鄂渚。還伴這雕樑畫棟,璧合珠聯。壯志宏猷,創基萬代。喜楚地賢才,禹州俊傑,相逢濟濟在今朝。
兩聯之間是一幅由書畫家羅幡根據傳誦千古的費棉駕鶴西歸之神話故事而作的中國畫《白雲黃鶴圖》。圖高2.3米,長4.5米。大廳的地面為青黑色花崗岩,天頂中裝有數百盞吸頂燈。廳內現已成為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照壁後剪刀式雙跑樓梯通閣上。二樓是敞開式的跑馬廳。廳內南面是書畫家樂建文根據辛氏酒樓的神話創作的2.38米×3米的《黃鶴樓傳說》大型水墨畫,畫的兩邊懸掛著美國中華楹聯學會會長、僑領潘力生撰書於美國紐約市的一副對聯:
大宇慶安瀾,又南樓百尺摩屑,白佇清歌,休更喝蘆葉寒沙,桂花濁酒;
晴川窮遠目,正極浦千堆卷雪,雲帆滄海,憑認取梧蔭引鳳,楚澤翔龍。
三樓迴廊環繞,大廳內有齊白石弟子王文農撰書的對聯:
昂頭四顧,吞吐大荒,我不多題,恐因筆落驚風雨;
拱手一招,傾心八表,天如可挹,好向人間摘日星。
四層是封閉式迴廊。
全閣上下,點綴著時令花卉和盆景,閒步其間,大有清風拂面、爽氣西來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