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其辭賦尤稱
精密,文士皆師法之。白行簡以傳奇著稱。代表作《
李娃傳》。又名《
汧國夫人傳》。寫
滎陽大族鄭生熱戀長安娼女
李娃,屢經波折,幾經喪生,終獲美好結局(見《
太平廣記》)。《李娃傳》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對李娃、鄭生的描寫,能恰如其分,人物形象較有個性;對某些具體場景的描繪也頗為細緻逼真,表現了
唐代傳奇創作中寫實手法的高度成就。白行簡還撰有《三夢記》,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辭簡質,而情節頗為離奇。《
聊齋志異》中《鳳陽士人》一篇,即受其影響。
另著有《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荷蘭大使館參贊
高羅佩對全文的評語為:“這篇文章文風優美,提供許多關於唐代的生活習慣的材料。”
人物生平
唐德宗貞元末(805年),白行簡考中進士,授秘書省
校書郎。
元和十二年(817年),盧坦死,他便離開東川幕府,於次年春取三峽水路歸
潯陽,與他任江州司馬的哥哥
白居易團聚。白居埸曾寫了《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和《對酒示行簡》兩首詩以記其事並慶賀他兄弟倆的重逢。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簡隨其兄
白居易前往
忠州,第二年(820年)又隨兄回到京城
長安,授職左拾遺,累遷司門
員外郎,主客郎中。
長慶末年,振武水運營田使賀拔志歲終結課失實,朝廷詔命白行簡覆核,他把情況查實後,
揭露了賀的舞弊行為,賀畏罪自殺。
代表作品
《夫子鼓琴得其人》
宣父窮玄奧,師襄授素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聖人心。
慕德聲逾感,懷人意自深。
泠泠傳妙手,摵摵振空林。
促調清風至,操弦白日沈。
曲終情不盡,千古仰知音。
《歸馬華山》
牧野功成後,周王戰馬閒。
驅馳休伏皂,飲齕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隨風暮自還。
冰生疑隴坂,葉落似榆關。
躞蹀仙峰下,騰驤渭水灣。
幸逢時偃武,不復鼓鼙間。
《春從何處來》
欲識春生處,先從木德來。
入門潛報柳,度嶺暗驚梅。
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鏡開。
曉迎郊騎發,夜逐斗杓回。
淑氣空中變,新聲雨後催。
偏宜資律呂,應是候陽台。
文學成就
《李娃傳》
史載白行簡敏而有辭,辭賦尤稱
精密,文士皆師法之,白行簡以傳奇著稱。“文筆有兄風,辭賦尤稱精密,文士皆師法之”。他有文集二十卷,可惜都已散佚了。他的傳奇《
李娃傳》因著錄於《
太平廣記》而得以流傳至今。
小說略述
天寶中
滎陽公子某生赴京舉秀才時戀上娼妓李氏,一年余資財耗盡,假母設計棄之,遂憤懣成疾,後淪為唱輓歌的歌郎。一次與人賽歌時為其父發現,責其玷辱家門,鞭打至昏死而棄之。生復得同伴相救,但渾身潰爛,淪為乞丐。
一日雪中哀叫,為李氏所聞,乃悲慟自咎,贖身而與生同居,勉其讀書應舉。生進士及第,授成都府參軍。適其父任成都尹,乃父子相認。父感其事,備六禮迎娶李氏。十餘年後生官至方面大員,李氏封
汧國夫人。這個故事純為虛構。在當時社會中,士人和妓女的愛情不可能有完滿的結果,像李氏那樣更異想天開。這個“大團圓”的結局迴避了尖銳的現實矛盾,並成為後世戲曲小說經常套用的一種模式。但它也確實反映了人們一種善良美好的願望,即希望久經磨難的情侶最終得到理想的結合,而讀者也從中對人生得一種幻覺上的滿足。
《
李娃傳》是中國唐宋傳奇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據說是應傳奇名家
李公佐之命而作。小說通過
滎陽公子某生與名妓
李娃的愛情故事,表現了一對出身貴同截然不同的男女青年,經歷百般磨難,終於贏得愛情幸福的主題,塑造了李娃這樣一個社會地位低下,而精神境界崇高、感情真摯善良的婦女形象,對門第自高的滎陽公作了尖銳的嘲諷,具有強烈的反對封建
門閥制度的現實意義。直到今天,李娃的形象仍活在戲劇舞台上。
《大樂賦》
白行簡所作《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以下簡稱《大樂賦》)堪稱古今第一大奇文。
白行簡所撰《大樂賦》出自甘肅省
敦煌縣鳴沙山石窟,文中多用俗言俚語,這與
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所主張的“老嫗能解”、“童孺能知”的文風有關。此賦是古代用文學形式來敘寫房中男女交歡的唯一僅見之作。其旨在敘人倫,睦夫婦,和家庭,明
延壽保健之道,是難得的主旨健康的性文學之作。本賦開篇有一段總序性的文字。從儒家正統道德的角度闡明了研究男女之性的可取性和必要性。說明健康的性生活是人間這最佳樂事,作者認為,人間再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說“具人之所樂,莫樂如此,故名大樂賦”。
第一段寫少男少女的發育、懷春,以及行婚姻之禮,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是人生所必須的。
第二、三段寫作者所處時代貴族
士大夫的新婚之夜及夫妻婚後如何進行性生活。文中主要描寫了性交前的嬉戲,性交中的十動、十已等性交……
白行簡還撰有《三夢記》一篇,見於原本《說郛》。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辭簡質,而情節頗為離奇。《聊齋志異》中《鳳陽士人》一篇,即受其影響。
作品內容
汧國夫人李娃,長安之
倡女也。節行瑰奇,有足稱者。故
監察御史白行簡為傳述。
天寶中,有常州
刺史滎陽公者,略其名氏,不書,時望甚崇,家徒甚殷。
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雋朗有詞藻,
迥然不群,深為時輩推伏。其父愛而器之,曰:"此吾家
千里駒也。"應鄉賦秀才舉,將行,乃盛其服玩車馬之飾,計其京師薪儲之費。謂之曰:"吾觀爾之才,當一戰而霸。今備二載之用,且豐爾之給,將為其志也。"生亦自負視上第如指掌。自毗陵發,月余抵長安,居於布政里。嘗游東市還,自平康東門入,將訪友於西南。至鳴珂曲,見一宅,門庭不甚廣,而室宇嚴邃,闔一扉。有娃方憑一雙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絕代未有。生忽見之,不覺停驂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詐墜鞭於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於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辭而去。生自爾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長安之熟者以訊之。友曰:"此
狹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對曰:"李氏頗贍,前與通之者,多貴戚豪族,所得甚廣,非累百萬,不能動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諧,雖百萬,何惜!"他日,乃潔其衣服,盛賓従而往。扣其門,俄有侍兒啟扃。生曰:"此誰之第耶?"侍兒不答,馳走大呼曰:"前時遺策郎也。"娃大悅曰:"爾姑止之,吾當整妝易服而出。"生聞之,私喜。乃引至蕭牆間,見一姥垂白上僂,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詞曰:"聞茲地有隙院,願稅以居,信乎?"姥曰:"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直耶?"延生於遲賓之館,館宇甚麗。與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嬌小,技藝薄劣,欣見賓客,願將見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舉步艷冶。生遂驚起,莫敢仰視。與之拜畢,敘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睹。復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潔。久之日暮,鼓聲四動。姥訪其居遠近。生紿之曰:"在延平門外數里。"冀其遠而見留也。姥曰:"鼓已發矣,當速歸,無犯禁。"生曰:"幸接歡笑,不知日之雲夕。道里遼闊,城內又無親戚,將若之何?"娃曰:"不見責僻陋,方將居之,宿何害焉。"生數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雙縑,請以備一宵之饌。娃笑而止之曰:"賓主之儀,且不然也。今夕之費,願以貧窶之家,隨其粗糲以進之。其餘以俟他辰。"固辭,終不許。俄徙坐西堂,帷幙簾榻,煥然奪目;妝奩衾枕。亦皆侈麗。乃張燭進饌,品味甚盛。徹饌,姥起。生娃談話方切,詼諧調笑,無所不至。生曰:"前偶過卿門,遇卿適在屏間。厥後心常勤念,雖寢與食,未嘗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來,非直求居而已,願償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終,姥至,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際,大欲存焉。情苟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薦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階,拜而謝之曰:"願以己為廝養。"姥遂目之為郎,飲酣而散。及旦,盡徙其囊橐,因家於李之第。自是生屏跡戢身,不復與親知相聞,日會倡優儕類,狎戲游宴。囊中盡空,乃鬻駿乘及其家童。歲余,資財仆馬蕩然。邇來姥意漸怠,娃情彌篤。他日,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將致薦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計,大喜。乃質衣於肆,以備牢醴,與娃同謁祠宇而禱祝焉,信宿而返。策驢而後,至里北門,娃謂生曰:"此東轉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將憩而覲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見一車門。窺其際,甚弘敞。其青衣自車後止之曰:"至矣。"生下,適有一人出訪曰:"誰?"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嫗至,年可四十餘,與生相迎曰:"吾甥來否?"娃下車,嫗逆訪之曰:"何久踈絕?"相視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見,遂偕入西戟門偏院。中有山亭,竹樹蔥蒨,池榭幽絕。生謂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語對。俄獻茶果,甚珍奇。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宜速歸。"娃謂姨曰:"方寸亂矣,某騎而前去,當令返乘,便與郎偕來。"生擬隨之,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於戶外,曰:"姥且歿矣,當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奈何遽相隨而去?"乃止,總計其凶儀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無復命何也?郎驟往覘之,某當繼至。"生遂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生大駭,詰其鄰人。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徵徙何處,曰:"不詳其所。"生將馳赴宣陽,以詰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乃弛其裝服,質饌而食,賃榻而寢,生恚怒方甚,自昏達旦,
目不交睫。至明,乃策蹇而去。既至,連扣其扉,食頃無人應。生大呼數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訪之:"姨氏在乎?"曰:"無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曰:"此崔尚書宅。昨者有一人稅此院,雲遲中表之遠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邸。邸主哀而進膳。生怨懣,絕食三日,遘疾甚篤,旬余愈甚。邸主懼其不起,徙之於
凶肆之中。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嘆而互飼之。後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執繐帷,獲其直以自給。累月,漸復壯,每聽其哀歌,自嘆不及逝者,輒嗚咽流涕,不能自止。歸則效之。生聰敏者也,無何,曲盡其妙,雖長安無有倫比。初,二肆之傭兇器者,互爭勝負。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唯哀輓劣焉。其東肆長知生妙絕,乃醵錢二萬索顧焉。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傭之器於天門街,以較優劣。不勝者,罰直五萬,以備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許諾,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閱之。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於是里胥告於賊曹,賊曹聞於京尹。四方之士,盡赴趨焉,巷無居人。自旦閱之,及亭午,歷舉輦輿威儀之具,西肆皆不勝,師有慚色。乃置層榻於南隅,有長髯者,擁鐸而進,翊衛數人,於是奮髯揚眉,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恃其夙勝,顧眄左右,旁若無人。齊聲讚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有頃,東肆長於北隅上設連榻,有烏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者欷掩泣。西肆長為眾所誚,益慚恥,密置所輸之直於前,乃潛遁焉。四座愕眙,莫之測也。先是天子方下詔,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闕下,謂之入計。時也,適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有小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將認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驚而詰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財為盜所害,奚至是耶?"言訖,亦泣。及歸,豎間馳往,訪於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歟?"皆曰:"某氏之子。"徵其名,且易之矣,豎凜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生見豎,色動迴翔,將匿於眾中。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載以歸。至其室,父責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何施面目,復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
不勝其苦而斃,父棄之而去。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隨之,歸告同黨,共加傷嘆。令二人齎葦席瘞焉。至則心下微溫,舉之良久,氣稍通。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月余,手足不能自舉,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同輩患之,一夕棄於道周。行路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結,襤褸如懸鶉。持一破甌巡於閭里,以乞食為事。自秋徂冬,夜入於糞壤窟室,晝則週遊廛肆。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時雪方甚,人家外戶多不發。至安邑東門,循里垣,北轉第七八,有一門獨啟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連聲疾呼:"飢凍之甚。"音響淒切,所不忍聽。娃自閤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連步而出。見生枯瘠疥癘,殆非人狀。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懣絕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娃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於西廂。失聲長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絕而復甦。姥大駭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當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斂容卻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當昔驅高車,持金裝,至某之室,不逾期而盪盡。且互設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行。令其失志,不得齒於人倫。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絕,殺而棄之,又困躓若此。天下之人,盡知為某也。生親戚滿朝,一旦當權者熟察其本末,禍將及矣。況欺天負人,鬼神不佑,無自貽其殃也。某為姥子,迨今有二十歲矣。計其貲,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餘,願計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贖身,當與此子別卜所詣。所詣非遙,晨昏得以溫凊,某願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奪,因許之。給姥之餘,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乃與生沐浴,易其衣服,為湯粥通其腸,次以酥乳潤其髒。旬余,方薦水陸之饌。頭巾履襪,皆取珍異者衣之。未數月,肌膚稍腴。卒歲,平愈如初。異時,娃謂生曰:"體已康矣,志已壯矣。淵思寂慮,默想曩昔之藝業,可溫習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車出遊,生騎而従。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因令生斥棄百慮以志學,俾夜作晝,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諭之綴詩賦。二歲而業大就,海內文籍,莫不該覽。生謂娃曰:"可策名試藝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戰。"更一年,曰:"可行矣。"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雖前輩見其文,罔不斂衽敬羨,願友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獲擢一科第,則自謂可以取中朝之顯職,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穢跡鄙,不侔於他士。當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聲價彌甚。其年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應直言極諫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參軍。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將之官,娃謂生曰:"今之復子本軀,某不相負也。願以殘年,歸養小姥。君當結媛鼎族,以奉蒸嘗。中外婚媾,無自黷也。勉思自愛,某従此去矣。"生泣曰:"子若棄我,當自剄以就死。"娃固辭不従,生勤請彌懇。娃曰:"送子涉江,至於劍門,當令我回。"生許諾。月余,至劍門。未及發而除書至,生父由常州詔入,拜成都尹,兼劍南採訪使。浹辰,父到。生因投刺,謁於郵亭。父不敢認,見其祖父官諱,方大驚,命登階,撫背慟哭移時。曰:"吾與爾父子如初。"因詰其由,具陳其本末。大奇之,詰娃安在。曰:"送某至此,當令復還。"父曰:"不可。"翌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於劍門,築別館以處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遂如秦晉之偶。娃既備禮,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尚。後數歲,生父母偕歿,持孝甚至。有靈芝產於倚廬,一穗三秀,本道上聞。又有白燕數十,巢其層甍。天子異之,寵錫加等。終制,累遷清顯之任。十年間,至數郡。娃封汧國夫人,有四子,皆為大官,其卑者猶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門,內外隆盛,莫之與京。嗟乎,倡盪之姬,節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嘆息哉!予伯祖嘗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諳詳其事。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
似花圍
腰如束素
情婉轉以淺舒
姣主恆迷而下顧
初戀體而拍搦
帝從頭而撫弄
或掀腳而過肩
或宣衣而至肚
然更鳴口索舌
雪股高抬
玉莖振怒而頭舉
金溝顫懾而唇開
屹若孤峰
似崔峨之撻坎
湛如幽谷
動趑趑之雞台
於是精液流液
淫水洋溢
女伏枕而曲腰
男據床而峻膝
玉莖乃上來下去
左右揩抹
陽莖直入
邂逅遇於琴弦
隱乾邪沖
參差磨於谷實
原注《交接經》云:男陰頭亦曰“陰乾”,又《素女經》:女人陰深五寸曰谷實,過實而亡也。…(此處原文舛誤缺字,不可讀,略去九字。)
側拗旁磨
臀搖似振
暖滑濕潤
或慢送淺插如嬰孩含乳
深刺似凍蛇入窟
扇簸而和核欲吞
衝擊而連根盡沒
乍淺乍深
再浮再沈
舌入其口
猛刺其心
或則據
或則捺
或久浸淹留
或急抽而滑脫
方以帛揩拭
再納其中
袋蘭早而亂擺
莖逼寨而深攻
縱嬰七之聲
每聞氣促
舉搖搖之足
時覺養風
然更縱湛上之淫
用房中之術
行九淺而一深
待十侯而方畢
既恣情而乍疾乍徐
亦下顧而看出看入
女乃色變聲顫
釵垂髻亂
慢眼而橫波入鬢
梳低而半月臨肩
男亦彌芒兩目
攤垂五肢
精透子宮之內
津流丹穴之池
於是玉莖以退
金溝未蓋
氣力分張
形神散潰
雄精尚濕
旁粘玉戶之間
汁由流多
流下尻門之外
侍女乃進羅帛
具香湯
洗拭陰畔
整頓輝檔
開花箱
裊嫻臣斷袖於帝寶
然有連璧之貌
映珠之年
愛其嬌小
或異堪憐
三交六入之時
或收穫百脈
四脈四肢之內
汝室通室
不然則可似於陵陽君
前漢高祖幸於籍孺
孝武帝寵於韓為
故慧帝侍臣
傅脂粉於靈帷
曳羅帶於花筵
豈女體之足厭
是人之相沿
更有山村之人
形貌醜態
女則頭尖面削
面曲如匙
頸長似杓
眉毛乃逼如陰森
精神則呆瞪
日日系腰
年年赤腳
作品評價
白行簡代表作《
李娃傳》,又名《
汧國夫人傳》 。寫
滎陽大族鄭生熱戀長安娼女
李娃,屢經波折,幾經喪生,終獲美好結局(見《
太平廣記》)。《李娃傳》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對李娃、鄭生的描寫,能恰如其分,人物形象較有個性;對某些具體場景的描繪也頗為細緻逼真,表現了唐代傳奇創作中寫實手法的高度成就。
從小說藝術來說,《
李娃傳》具有相當高的成就。其一,它的故事情節比以往任何小說都要複雜,波瀾曲折,充滿戲劇性的變化,而結構非常完整、敘述十分清楚,很能夠吸引人。其二,小說主要人物李娃的性格也比前出傳奇作品顯得豐富。她作為一個
風塵女子,在滎陽生錢財花盡時,鎮定自如地在一場騙局中拋棄了他,這是由其營生性質所決定;但當她目睹滎陽 鄭生陷入極度悲慘的境地時,被妓女生涯所掩蓋了的善良天性又立即顯露出來,機智果斷地對自己和滎陽生將來的生活作出安排。這一過程中,她的性格特徵既有承接又有變化。其三,雖然小說本身出於虛構,但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有很多真實動人、描寫細膩的細節,顯現一種生活氣息。其中關於東肆、西肆賽歌的描寫,令人如見唐代城市生活的景象。
白行簡所作《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以下簡稱《大樂賦》)此篇賦文辭清暢,既雅麗又入俗,是篇精美的愛的經典。作為賦體,它結構上明顯受到《七發》一類
漢賦的影響,所以採用分子目依次鋪敘,堪稱古今第一大奇文。
作品特點
行簡善為科場詞賦,現存詩、賦除應試詞賦外,多屬課業文字,故其作年多不可考,然大略多在貞元十四年至
元和二年間似可確定。
凡以
詩賦為課業文字者,主旨多為詠物頌德,而少記人與事,故難於系年。但行簡賦作中有與他人同題同韻或分韻的部分作品,因屬課業文字,當可由相關諸人登進士第時間大致考定其作年。略敘如次:《文苑英華》 (卷一五) 《五色露賦》下收行簡、賈?、王起與袁兌四篇,“以率土康樂之應為韻”,屬同題同韻;卷六七《振木鐸賦》下收王起“以孟春之月遒人徇路為韻”者為第一,行簡“以振文教而納規諫為韻”者為第二,羅立言“以發號施令王猷所先為韻”者為第三,屬同題分韻。數人中,知行簡於貞元十六年初舉,
元和二年及第;袁兌於史無載;兩《唐書》賈?傳只言擢第,未詳其時;羅立言者,《
舊唐書》 (卷一六九) 雲:“貞元末,登進士第。”《新唐書》 (卷一七九) 同。《全唐文》 (卷六九二) 羅立言條曰:“貞元末進士。”而《舊唐書》 (卷一六四) 王起傳雲:“貞元十四年擢進士第。”但與賈?並於元和二年登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故知五人均曾於貞元後期應舉,課以賦作自屬必然,而制舉不試文賦,加之王起於貞元十四年登進士第,故此二賦作年至遲應在貞元十四年。
《
文苑英華》卷一一五收行簡、李瑾《石韞玉賦》兩篇,前者“以溫潤積中英華發外為韻”,後者“以淳粹積中英華發外為韻”,雖為分韻,實亦大同,且同題,亦是聯作課業文賦。唯李瑾未見諸史載。另,卷一二一收行簡《以德為車賦》二篇,分別“以至德之人有車同載為韻”及“以國家道通遠邇為韻”,韻雖有別,但以車載物喻人之蘊德,在人則利其身,在皇帝則利天下的題旨聯類而及。一人以同題前後為賦,其旨當亦在文外。參以行簡最後及第年份,亦當以
元和元年末為時間下限。不過,古詩文系年多難允切,行簡又文名起於科場,故就以上諸賦而言,參《舊》傳“(行簡)辭賦尤稱精密,文士皆師法之”及王讜《唐語林》 (卷二) 文學稱王起、行簡“為場中詞賦之最,言程試者宗此五人”,故諸賦雖信為課業之文,亦不免垂範後學之意。倘如此,則其賦具體作年實難確定。故前述不免為臆說,亟待方家教正。
《
三夢記》之三夢分繫於天后時、元和四年、貞元中,因以元和四年之二夢(即敘元稹於梁州夢樂天游曲江、慈恩事)為最晚,故為該文創作上限。但此文結構十分特別,此三夢情節並不相干而綴於一文,其內在整合之道為彼此因情相屬而以夢通之理。中國古代小說結構有綴合一體,自來多以為是長篇小說的結構成例,因缺乏顯在主體線索貫串全篇而素獲譏評,卻實為中國小說結構的民族思維特徵的反映。但以綴合體結構一短篇小說之佳例,卻當以此文為最先。
《
李娃傳》末有“貞元中,……時乙亥歲秋八月”,依例即其作年,但學者多不從,訟議紛紜。竊以為當屬行簡晚年作品,約作於
長慶四年至寶曆二年間。理由如下:長慶三年,《元氏長慶集》成,但不見載《
李娃行》一詩,而且有關此詩在唐代流傳的情況從未見載,至宋方有佚句出現,竊意其從未進入《元氏長慶集》,只口耳相傳,方致遺佚,故此詩應作於長慶三年十月之後,即《
李娃傳》的創作上限應繫於長慶三年十月;《李娃傳》結語僅及
李公佐一人,“予與隴西公佐”,未見及居易、元稹之輩,或因文曰時在“貞元中”而有取捨,但其時居易與之同在襄陽守制,斷不應無。這既是否定“貞元十一年說”的內證,也是斷代的重要證據,以理推之,如元白諸人在場,必見諸文字。而自
元和十五年起,居易、微之、夢得等宦遊各地,自
長慶四年至寶曆二年冬,長安僅行簡一人;現存唐代文學史料亦未有一言及於《
李娃傳》者,亦可證其為晚年作品,因與諸人異地而居,且不久辭世,其文行之未遠,未及取譽故也。而所提及之“
李公佐”與“貞元中” 等,無非狡獪假託之辭。綜合以上推斷,《
李娃傳》當作於長慶四年至寶曆二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