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white rot)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腐
- 外文名:white rot
- 所屬學科:微生物學
- 公布時間:2012年
白腐(white rot)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白腐 白腐(white rot)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由於特定微生物的大量侵蝕,使木材中深色木質素等物質被降解而餘下白色纖維的現象。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大蔥白腐病病原為白腐小核菌(學名: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無孢目、小核菌屬真菌。菌核直徑200~500微米,外殼色深,由兩層圓形細胞構成,而中髓部則由緊密的長形菌絲組成。菌核發芽時,表皮腫脹破裂,暴露出...
葡萄白腐病俗稱腐爛病、水爛或穗爛,是由白腐墊殼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葉片等部位。白腐病是葡萄生長時期引起果實腐爛的最主要病害,高溫多雨的夏秋季節是其多發期。發病後病果逐漸乾縮,...
木材白腐 木材白腐是2011年公布的材料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由白腐菌分解木質素同時也破壞部分纖維素所形成的腐朽。其腐朽材多呈白色或淺黃白色或淺紅褐色,露出纖維狀結構。
蔥白腐病病原為白腐小核菌(學名: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菌核球形,由1~2厚壁暗色細胞組成,外表黑色,內部為緊密的淺紅色長形細胞,大小(0.3~1.0)毫米×(0.3~1.4)毫米。菌核萌發時表面...
分蔥白腐病是一種農作物疾病,此病主要侵害根系和鱗莖。形態特徵 病菌菌核球形,由1-2個厚壁暗色細胞組成,外表黑色,內部為緊密的淺紅色長形細胞,大小為0.3-1.0mm×0.3-1.4mm。菌核萌發時表面凸起,外皮破裂後細密的菌絲自由...
白腐菌是屬於擔子菌亞門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是能夠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過程中大部分纖維仍保持完整,且纖維素結晶度變化不大。由此構想利用對降解木質素選擇性好的白腐菌進行生物製漿,能開闢製漿方法的...
洋蔥白腐病是一種植物疾病,主要危害洋蔥的幼苗及成株的葉片、鱗莖和花薹均可發病。洋蔥白腐病 白腐病主要危害大蒜,但也危害洋蔥和大蔥。(病症) 洋蔥的幼苗及成株的葉片、鱗莖和花薹均可發病。最初葉片先端變黃,繼而向下蔓延,在...
《廢水處理中白腐真菌的化學生物學》是2016年12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桂秋。內容簡介 本書在有關課題的深入研究基礎上,匯集了近年來白腐真菌廢水處理方面的最新成果。全書共6章,包括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白腐真菌在...
白腐盾殼霉是Pilidiell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 在PDA培養基上菌絲為白色,稀疏,菌落平伏,第3 d在菌絲層上出現水珠樣的球形分生孢子器的原始結構,分生孢子器散生,時為球形或近球形,具孔口,直徑95~160微米。成熟...
《白腐真菌生化反應器處理染料廢水及其調控》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黃民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結合白腐真菌生物技術研究成果和廢水生化處理方法並利用分子生物學與現代儀器分析技術以白腐真菌生化反應器處理染料廢水作為研究...
《喉科白腐要旨》是清代許佐廷編著的一部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清同治四年(1865),刊於清光緒元年(1875)。內容簡介 上卷三篇,下卷六篇。闡述喉科白腐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宜忌等,載內服方三首,吹藥方五首...
松根白腐病菌 松根白腐病菌是一種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松根白腐病菌【Heterobasidion annosum (Fr.) Berf.】是溫帶松樹根部的一種有寄、腐生性能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