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絹病

白絹病

白絹病又稱菌核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樹的根莖部。該病可危害多種植物,主要為害油茶油桐楸樹柑桔、蘋果、梧桐、泡桐、核桃、馬尾松等多種樹種,還可引起花生,辣椒,大蔥等許多農作物發病。該病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會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絹病
  • 別名: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
  • 危害:苗木和幼樹的根莖部
  • 地域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
  • 病原:齊整小核菌
  • 病菌發育條件:高溫高濕
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症狀

白絹病通常發生在苗木的根莖部或莖基部。感病根莖部皮層逐漸變成褐色壞死,嚴重的皮層腐爛。苗木受害後,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以致生長不良,地上部葉片變小變黃,枝梢節間縮短,嚴重時枝葉凋萎,當病斑環莖一周后會導致全株枯死。在潮濕條件下,受害的根莖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後期在菌絲體內形成很多油菜籽狀的小菌核,初為白色,後漸變為淡黃色至黃褐色,以後變茶褐色。菌絲逐漸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有些樹種葉片也能感病,在病葉片上出現輪紋狀褐色病斑,病斑上長出小菌核
白絹病白絹病

病原

引起樹木白絹病的病原無性世代齊整小核菌Selerotium rolfsii Sacc屬半知菌亞門,無孢菌群,小菌核屬。
白絹病菌核白絹病菌核
白絹病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30℃,最高約40℃,最低為10℃,在PH值1.9—8.4之間都能生長,PH5.9時最適宜繁殖,光線能促進產生菌核。菌核在適宜條件下就會萌發,無休眠期,在不良條件下可以休眠,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在低溫乾燥的條件下存活時間更長。

發病規律

白絹病菌是一種根部習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第二年溫度適宜時,產生新的菌絲體,病菌在土壤中可隨地表水流進行傳播,菌絲依靠生長在土中蔓延,侵染苗木根部或根莖。
病菌喜高溫,因此病害多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生,6月上旬開始發病,7—8月氣溫上升至30℃左右時為發病盛期,9月末停止發病。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氣溫30—38℃,經3天菌核即可萌發,再經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質土壤中易發病;土壤濕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特別是在連續乾旱後遇雨可促進菌核萌發,增加對寄主侵染的機會;連作地由於土壤中病菌積累多,苗木也易發病;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苗木生長纖弱或密度過大的苗圃發病重。根莖部受日灼傷的苗木也易感病。

防治措施

1、圃地選擇:育苗地要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
2、深翻改土,加強田間管理。花生收穫前,清除病殘體。收穫後深翻土壤,可減少田間越冬菌源。在花生播種前用優質拌種劑拌種,下雨後及時排除田中積水。
3、冬季深耕:感病苗圃地,每年冬季要進行深耕,將病株殘體深埋土中,清除浸染來源。
4、土壤消毒:在育苗或造林前,每畝用絹遁1000g加細乾土20公斤以上,或7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1000g加細土20kg左右,拌勻撒在播種溝內或樹穴周圍。對感病較輕的苗木,可挖開根莖處土壤,晾曬根莖數日或撒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
5、加強管理:在苗木生長期要及時施肥、澆水、排水、中耕除草,促進苗木旺盛生長,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夏季要防暴曬,減輕灼傷危害,減少病菌侵染機會。
6、提倡施用秸稈腐熟劑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通透條件,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群。
7、藥物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絹遁稀釋800-1000倍或豐洽根保600-800倍或用1%硫酸銅液澆灌病株根部或用25%萎銹靈可濕性粉劑50g,加水50kg,澆灌病株根部;也可每畝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加水50kg,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