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絹病

桑白絹病

桑白絹病 Corticium rolfsill sacc 屬擔子菌綱。除為害桑樹外,尚為害芝麻、油菜、向日葵、蘋果等多種作物和林木。該病是近年在鹽城郊區發生的一種桑苗新病害。桑白絹病在高溫多濕氣候下的粘性土壤中發生較多,尤以推廣的湖桑綠枝扦插育苗塑膠薄膜苗床中危害嚴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白絹病
  • 外文名:Hypochnus Centritugus(Lei)Bres
  • 病原中文名:齊整小核菌
  • 病原拉丁學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發病,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桑白絹病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桑
主要為害部位:莖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桑樹苗木和沙藏預措期間的插條及苗圃的幼苗。受害苗木或插條多在近地面的莖部表皮上現淺褐色至褐色或深褐色斑點,且在病部生出白色絹絲狀菌絲,菌絲呈輻射狀擴展,嚴重時覆蓋病部,後菌絲糾結在一起形成茶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小菌核形成後,白色菌絲逐漸消失,此間病部皮層潰爛,易剝離,絲狀纖維露出,病葉變黃、凋萎,嚴重的全株枯死。

病原特徵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Atheliarolfsii(Curzi)Tu.&Kimbrough.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在PDA培養基上菌絲體白色,茂盛,呈輻射狀擴展;菌絲粗2~8µm,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菌核初為乳白色,後變淺黃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圓形,大小1~2mm,表面光滑有光澤。菌核由3層細胞組成,外層棕褐色,表皮層下為假薄壁組織,中間為疏絲組織。菌核不與菌絲聯結,很易脫落。

傳播發病

病菌以菌核在地表或含有病殘物的肥料中越冬。翌年溫濕度適宜時,從菌核中長出菌絲侵染桑苗莖基部,後病部又長出菌絲沿土縫匍匐蔓延至鄰近植株或病健株直接接觸進行再侵染。發病適溫為30~35℃。該病在南方桑樹栽培區易發病。生產中用塑膠薄膜保溫保濕的沙藏預措插條易發病。苗圃地連作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擇高燥地塊繁殖桑樹苗木。
(2)採用乾淨的河邊沙預措插條能減少或控制其發病。
(3)藥劑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將沙噴濕噴透,再用塑膠薄膜蓋7~8天進行沙藏預處理插條;也可把沙藏後的插條用上述殺菌劑浸泡20~30分鐘,都能減少白絹病的發生。
防治農藥:多菌靈、甲基硫菌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