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紵辭(張籍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紵zhù:亦作“白薴”。白色的苧麻。指白紵所織的夏布。樂府吳舞曲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紵辭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作者:張籍
作品全文,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皎皎[1]白紵[2]白且鮮[3],將作[4]春衫[5]稱[6]少年[7]。
裁縫[8]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9]向姑[10]前。
復恐[11]蘭膏[12]污纖指[13],常遣[14]傍人[15]收[16]墮珥[17]。
衣裳著時[18]寒食[19]下,還把[20]玉鞭[21]鞭白馬。

注釋

[1]皎皎:潔白貌;清白貌。
[2]白紵zhù:亦作“白薴”。白色的苧麻。指白紵所織的夏布。樂府吳舞曲名。曹魏以後合併雜舞,白紵舞併入巾舞。幾乎成為巾舞的代名詞。
[3]白且鮮:潔白並且鮮亮。
[4]將作:將要作成。
[5]春衫:春天的衣衫。此處指年少時穿的衣服。
[6]稱:印襯。襯托。適合。
[7]少年:年輕男子。年輕人。此處暗喻年輕的丈夫。
[8]裁縫:裁剪縫製。
[9]自持刀尺:親自手持剪刀尺子。
[10]姑:小姑子。丈夫的妹妹。姑娘。
[11]復恐:又恐怕。
[12]蘭膏:(小姑的)潤發香油。
[13[1]]纖指:纖細的手指。髒手會弄污正在製作的春衫也。
[14]常遣:經常派遣。常叫。
[15]傍人:旁人。旁邊站立的丫鬟。
[16]收:收籠。
[17]墮珥:垂墜在耳邊的耳飾。珥,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珠玉耳飾。
[18]著時:穿著的時節。
[19]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介憤而隱於綿山。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樹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
[20]還把:還拿。還把持。
[21]玉鞭:玉石的馬鞭。害怕白馬將所作春衫比下去也。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