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歌

白狼歌

《白狼歌》是在後漢明帝永平年間,古代納西族部落白狼國國王白狼王唐一行,自今四川雅安地區不遠萬里,去到洛陽,在漢庭唱出頌歌三首。這三首歌有辭44句,並帶有白狼語的漢字記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狼歌
  • 作品別名:白狼王歌
  • 創作年代:東漢明帝平年間(公元58~75)
  • 作品出處:後漢書·西南夷列傳
  • 最早出處:《東觀漢記》
概述,內容,《遠夷樂德歌》,《遠夷慕德歌》,《遠夷懷德歌》,

概述

出處
《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一首使用藏緬族語言寫作的詩,是現存反映藏語族語言特點的最早的歷史文獻。列傳記載東漢明帝平年間(公元58~75),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大力宣傳漢政策,對附近的少數民族影響很大。當時,“白狼王、唐 □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歌頌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這首詩由一個叫田恭的官員譯其辭語,並由從事史李陵與田恭護送到都城洛陽。又稱《白狼王歌》。
該列傳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大力宣傳漢朝政策,對附近的少數民族影響很大。當時,“白狼王、唐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歌頌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這首詩由一個叫田恭的官員譯其辭語,並由從事史李陵與田恭護送到都城洛陽。這首詩的漢譯共44句,每句4個字,共176字;漢字譯音也是44句,每句也是4個字,共176字。兩項加起來共88句,352字。如第一、二句的漢義是“大漢是治,與天意合”,白狼語的漢字譯音是“堤官隗,魏冒愉糟”。對這首詩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明清時期(1368~1892)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對詩句的校勘和白狼部落居地的考證,對其語言特點未加研究。20世紀起進入第二階段,中外學者開始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特別是比較語言學的方法探討白狼語同藏緬語族語言的關係,發表過一些有價值的論著。一般認為白狼語屬藏緬語族,但究竟同哪種語言最近,則有藏語、嘉戎語、語、納西語西夏語等不同說法。關於《白狼歌》的產生問題,有人認為先有漢語詩,然後再用漢字譯註白狼語,但也有相反的看法。這首詩對研究藏緬語族語言有較大的歷史價值。

內容

《遠夷樂德歌》

大漢是治,堤官隗構。與天合意。魏冒逾糟。吏譯平端,罔驛劉脾。不從我來。旁莫支留。聞風向化,征衣隨旅。所見奇異。知唐桑艾。多賜繒布,邪毗糹甚糹甫。甘美酒食。推潭仆遠。昌樂肉飛,拓拒蘇便。屈申悉備。局後仍離。蠻夷貧薄,僂讓龍洞。無所報嗣。莫支度由。願主長壽,陽雒僧鱗。子孫昌熾。莫稚角存。

《遠夷慕德歌》

蠻夷所處,僂讓皮尼。日入之部。且交陵悟。慕義向化,繩動隨旅。歸日出主。路旦揀雒。聖德深恩,聖德渡諾。與人富厚。魏菌度洗。冬多霜雪,綜邪流藩。夏多和雨。莋邪尋螺。寒溫時適,藐潯滬漓。部人多有。菌補邪推。涉危歷險,辟危歸險。不遠萬里。莫受萬柳。去俗歸德,術疊附德。心歸慈母。仍路孳摸。

《遠夷懷德歌》

荒服之外,荒服之儀。土地墝埆。犁籍憐憐。食肉衣皮,阻蘇邪犁。不見鹽谷。莫碭粗沐。吏譯傳風,罔譯傳微。大漢安樂。是漢夜拒。攜負歸仁,蹤優路仁。觸冒險陝。雷折險龍。高山岐峻,倫狼藏幢。緣崖磻石。扶路側祿。木薄發家,息落服淫。百宿到洛。理歷髭雒。父子同賜,捕茝菌毗。懷抱匹帛。懷稿匹漏。傳告種人,傳室呼敕。長願臣僕。陵陽臣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