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側耳(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側耳,中藥材名。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功能主治為:鎮咳,止血,利濕,治虛勞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帶,疔瘡。①《貴州民間方藥集》:鎮咳,祛痰,驅風,解熱,利尿。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疔瘡。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濕,止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側耳
  • 漢語名稱:Bai Ce Er
  • 別名:白耳菜
  • 別名:叫天雞(《貴州民間方藥集》),
  • 別名:光板
  • 別名:蒼耳七
  • 別名:金苦板(《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 別名:金錢燈塔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藥品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相關論述,

藥品來源

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性味歸經

肺經。

功能主治

鎮咳,止血,利濕,治虛勞咳嗽,咳血,吐血,亦痢,白帶,疔瘡。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鎮咳,祛痰,驅風,解熱,利尿。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疔瘡。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濕,止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高20~30厘米。基生葉4~8片,叢生;葉厚,腎臟形或稍帶圓形,全緣,基部深心臟形,具長柄;莖生葉3~6片,稍圓心形,無柄,抱莖。花單生於莖頂,大形;萼片5,基部多少相連,綠色,卵形;花瓣5,白色,卵圓形,基部急窄,邊緣細裂呈絲狀,長約1厘米;雄蕊5,與花瓣互生,蕊間有退化雄蕊,生於每1花瓣基部,先端深3裂,裂片先端各有1棒狀腺體;子房球形,心皮4,柱頭4裂。蒴果長橢圓形,上部4裂。種子多數,細小。有翅。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土坎、溝邊或濕潤地方。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團塊狀,棕褐色,具多數不定根、鱗片及葉柄殘基,頂端被毛。莖圓柱形,長3-28cm,直徑1-2mm,有縱棱,質脆,易折斷。葉皺縮,基生葉完整者呈腎形或心形,長2.5-6cm,厚紙質,葉柄長達16cm。莖生葉1片,圓形,基部心形,抱莖。花黃色,單生莖端。有時可見橢圓形蒴果。氣微,味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相關配伍

①治久咳成癆:白側耳二錢,鹿銜草二錢。燉豬肺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②治久咳吐血及婦女白帶:白側耳五錢至一兩,水煎或燉雞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治赤痢及久瀉後肛門熱痛,便血:白側耳乾草七至八錢,仙鶴草、半邊蓮、天青地白草、茅草根各四至五錢,水煎,早晚空腹服;忌食生冷、油膩、酸辣、芥菜。(《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④治銅錢癬:鮮白側耳根一兩,在火上稍燻烤片刻,揉搓成團,擦患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鎮咳,祛痰,驅風,解熱,利尿。
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疔瘡。
3.《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清濕,止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