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窗織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七言樂府
- 作者:王建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當窗織
嘆息復嘆息⑴,園中有棗行人食⑵。
貧家女為富家織⑶,翁母隔牆不得力⑷。
水寒手澀絲脆斷⑸,續來續去心腸爛⑹。
草蟲促促機下啼⑺,兩日催成一匹半。
輸官上頂有零落⑻,姑未得衣身不著。
當窗卻羨青樓倡⑼,十指不動衣盈箱。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嘆息:嘆氣。《禮記·祭義》:“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昭王臨朝嘆息。”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唐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我亦為君長嘆息,緘情遠寄愁無色。”清魏源《聖武紀》卷二:“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
⑵行人:這裡指過路的人。
⑶富家:一作“當窗”。
⑷翁母:猶翁姑,指織婦的公婆。
⑸手澀:指天氣寒冷,織布的手顯得不靈活。
⑹爛:一作“急”。
⑻輸:即輸送,這裡是繳納的意思。頂:一作“頭”。零落:零頭,剩餘的。
⑼青樓:指妓院。倡:通“娼”,指妓女。
白話譯文
我嘆息了又嘆息,園中的棗熟了,卻被過路人打食。我這個貧家女在為富家人織布,公婆隔著高牆幫不上任何的忙。水的冰涼的,手也凍僵了,絲線又發脆容易斷。我將斷了的絲接過來、理過去,弄得心腸焦愁煩亂。蟋蟀藏在織布機下不停地鳴叫,才兩天便催我織成一匹半的布。織品在繳納給官府後,還剩下一點點零碎的料子,卻既不能給婆婆做一件衣裳,也不能做點東西自己穿在身上。在窗下織布的時候卻羨慕起妓院的那些妓女來,她們十個指頭從不勞動,穿的衣服卻裝滿了箱子。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織婦在封建剝削下的悲慘生活。即事名篇,直書所見,有較強的現實性,頗能體現王建新樂府的特色。
開篇兩句,為下文起興,且興中有比,以“園中有棗行人食”比喻織婦的勞動果實為別人所占有。
“貧家”兩句,凸現了窮人與富人的極大差別。這位織婦為“富家”以絲織布,“翁母隔牆不得力”,可見無人能出力相助她。
“水寒”兩句說:浸絲的水寒冷,織婦雙手凍皴了,仍須勞作。絲線因凍變得脆而易斷,織布難以為繼。
“草蟲”兩句說:織婦織布,兩日要趕織出一匹半,表明了勞動量大。此處雖不言辛勞,語氣卻顯得更為辛酸。
“輸官”兩句,寫織婦辛辛苦苦織成的布上繳給官府後剩下的零碎料還不夠給婆婆和自己做衣服,點明是官府占有了織婦的勞動果實。這樣,也就形象地反映了勞動不獲、獲者不勞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