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熟是佛教名詞,釋義是業因必須在後世才能得到果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熟
- 屬性:佛教名詞
- 舊譯:果報
- 解釋:業因必須在後世才能得到果報
異熟是佛教名詞,釋義是業因必須在後世才能得到果報。
異熟是佛教名詞,釋義是業因必須在後世才能得到果報。...... 異熟是佛教名詞,釋義是業因必須在後世才能得到果報。 [1] 中文名 異熟 屬性 佛教名詞 舊譯 果...
佛學大詞典 對“異熟生”解釋如下:...... 佛學大詞典 對“異熟生”解釋如下: 大小乘之解釋互異:(一)小乘俱舍之看法:指由異熟因所生者。蓋小乘總謂由異熟...
異熟性 指植物果實成熟過程不一致,時間上表現出明顯的先後性,比如棉花、油菜等跟花序相關,先花先熟。這種特性不適合果實的機械的一次性收穫而導致減產,往往採用...
謂諸眾生現世作不善業,則招來世惡趣之果。若作有漏善業,則招來世善趣之果。以其異世成熟,是名異熟果。...
【八種異熟因果】 [出華嚴經] 謂現生所作之因。而於異世成熟其果也。蓋業通三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則現世受其福報。所作之因不善。則現世受其惡報。....
佛教術語,菩薩八種異熟因:云何異熟因?謂諸菩薩、於諸眾生,不加傷害;遠離一切傷害意樂;是名菩薩壽量具足因。惠施光明鮮淨衣物;是名菩薩形色具足因。於諸眾生...
瑜伽三十六卷三頁雲:云何異熟果?謂諸菩薩、壽量具足故;能於長時修習善品,依自他利,積集增長無量善根。是名菩薩壽量具足果。若諸菩薩、形色具足故;大眾...
佛學術語,謂自然之果報,不能修行佛法之境界也,如三惡趣或無想天是。俱舍論十七曰:“全三惡趣,人趣北洲,及無想天。名異熟障,此障何法,謂障聖道,及障...
佛學術語,梵語vipa^ka-vijn~a^na。音譯毗播迦毗若南。為阿賴耶識之異稱。乃因果業報之主體。唯識家以阿賴耶識系由善惡業所薰習,以業種子為增上緣而招感異熟...
唯獨第七識為無記性,故非異熟因,又是有覆性,故非異熟果;在十因中,是牽引因、生起因、定異因、同事因、不相違因五因所引。...
這不相應行,總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想異熟、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
2.凡有為法的生起,必依因與緣的和合,論因體,有六種,即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異熟因。六因說明 編輯 六因之分別依據,乃其功用;...
[一、異熟果],謂諸眾生現世作不善業,則招來世惡趣之果。若作有漏善業,則招來世善趣之果。以其異世成熟,是名異熟果。(不善法者,殺、盜、淫、妄也。惡...
三決定業是佛教術語,又作三時業、三報業。指決定受異熟果時分之業。...... 三決定業是佛教術語,又作三時業、三報業。指決定受異熟果時分之業。...
┌(1)是異熟而持有一切種子的阿賴耶識轉變轉變─┼(2)以阿賴耶識為所緣而叫做末那之識└(3)了別(=可得)境的六識簡單說,(1)是阿賴耶識,(2)是末那識,(3...
既然有“轉依”之教證,既然識體不滅,唯滅其阿賴耶性、異熟性,因此而改其名為無垢識、佛地真如,識體永無舍時,則知阿賴耶識心體非是斷滅法,則知論意乃是...
身受業與心受業。身受業是欲界的惡業,由眼耳鼻等五根產生感覺相應的異熟苦果;心受業是色界中間定至有頂天的善業,能產生與意根相應的異熟果。 ...
1.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1、順後次受業、時分不定異熟定業、時分不定異熟不定業。2.取受業、作用業、加行業、轉變業、證得業。3.救濟災橫之業、...